盐城双秘记——徐与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17:49 2

摘要:2025 年的风尤其烈,卷着射阳河的水沫子,拍在市政府大楼的门柱上,像谁在反复叩问。

盐城的秋总是裹着海腥味的。

2025 年的风尤其烈,卷着射阳河的水沫子,拍在市政府大楼的门柱上,像谁在反复叩问。

这年夏天,中央巡视组的脚步声惊醒了这座城市的旧梦。

7 月 12 日戴元湖落马的消息还没在街头凉透,

8 月 8 日徐宁建被查的通报就跟着来了;

十二天后,薛盛堂的名字也出现在纪委的公告里。

市委与市政府的两位 "大管家" 相继倒台,两记重锤砸在盐城官场棋盘上。

人们开始翻看那些泛黄的履历:

建湖县的五年共事,

城南新区的塔吊影子,

百度词条里被删改的字句,

还有藏在审计报告红圈后的数字。

这些盐粒般的往事,在巡视组的探照灯下渐渐显形,拼凑出一张横跨二十年的关系网

—— 从讲台到官场,从拆迁现场到政协会议室,从援疆的军大衣到供销社的黑皮本,每个节点都系着解不开的结。

射阳河的水还在流,闸门上新换的锁锈得很快。

那些曾经在会上说 "为人民服务" 的人,终究成了被河水冲刷的泥沙。

而这座城市的故事,

才刚刚翻开需要阳光晾晒的那一页。

1989 年的盐城,粉笔灰在两个不同的教室里飘落。

薛盛堂站在郊区小学的黑板前,用红粉笔圈住 "崛起" 两个字,台下有四十双闪着星芒的眼睛。

他的教案本最后一页藏着张团区委报名表,钢笔描了三遍 "愿意服从组织安排"。

那时他常被校长拉去给镇干部代课,讲《为人民服务》时,总有人在下边窃窃私语 "这老师能当干部"。

十公里外的盐城电大,徐宁建正给夜校学员讲《管理学原理》。

他的板书工整得像打印体,"信任" 两个字总比别的字大一圈。

有机床厂的学员带馒头来上课,他就把课间休息延长十分钟,在走廊里听对方讲车间里的事。

2000 年县委组织部来考察,他刚给学员批改完作业,红笔下 "管理的本质是克制" 几个字,被印在教案封面的陶行知语录,映得发烫。

这两条平行线的交汇,藏在 2013 年建湖县的第一场雪后。

薛盛堂从盐城市经信委空降到建湖任县长,行李箱里装着援疆时穿的军大衣;

徐宁建时任县委常委、城南新区党工委书记,办公室的火炉上烤着两个山芋,是拆迁户老太太硬塞给他的。

第一次班会上,薛盛堂拍着大衣说:

"我在尼勒克冻过三年,知道百姓的暖比啥都重要。"

徐宁建把烤山芋递过去:"建湖的土,得用脚踩实了才暖。"

二、建湖五年

建湖县政府三楼的走廊,总飘着薛盛堂的烟味和徐宁建的墨香。

薛盛堂的办公室门永远敞开,开发区报表上的红圈比烟蒂还密集;

徐宁建的门常关着,深夜的灯光把他改文件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个不停鞠躬的人。

2014 年春,城南新区拆迁遇到硬骨头。

有个抗美援朝老兵把藤椅堵在门口,说 "除非把我这把老骨头埋进去"。

薛盛堂在雨里站了两小时,听老兵讲上甘岭的故事,最后扶着老人说:"您要的不是房子,是念想,我们给您建个纪念馆。"

徐宁建连夜改规划,把纪念馆划进核心区,后来老兵送的锦旗 "为民做主",就挂在两人办公室中间的走廊里。

但锦旗背后的阴影,在 2016 年徐宁建任常务副县长后逐渐蔓延。

项目落地那天,薛盛堂在签约仪式上喝了三杯酒,徐宁建替他挡了第四杯,手指却在合同 "土地出让金" 那栏轻轻敲了敲。

后来审计发现,这笔钱比基准价低了,经办人是顾加广 —— 那时他还是近湖镇党委书记,总在徐宁建办公室待到深夜。

吴云接替徐宁建时,交接清单上有个特别标注:

"城南水系改造工程,待付尾款 500 万"。

王旭东在建湖当纪委书记时,曾指着这份清单对薛盛堂说:"这水太深。" 薛盛堂把军大衣往他肩上一披:"冬天过了就浅了。"

2018 年薛盛堂调任大丰,送别宴摆在城南新区的工地上。

徐宁建开了瓶本地酒,说:"您引进的二十家企业,我盯着呢。"

薛盛堂盯着远处的塔吊:"有是新疆老乡的,多照看。"无可厚非。

那天的月亮特别亮,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两条缠绕的锁链。

三、双城轨迹

徐宁建的科技局办公室里,有个上锁的抽屉。

下属说从没见他打开过,直到 2020 年调任市政府副秘书长,搬家时才发现里面是建湖城南的规划图,薛盛堂圈的三个红点旁,多了徐宁建的铅笔批注:"已落实"。

2024 年 4 月,他升任市政府秘书长,成了名副其实的 "大管家",玻璃板下压着张便签:"常委交代,开发区土地审批优先"。

薛盛堂 2021 年起任盐城市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室在市委大楼的九层,能看见盐城的全貌。

他在大丰搞的《只有爱》戏剧幻城火了。

但有些事还没查实,无法详细,坊间传闻,没什么学历的事业编亲属,某个菜市场的猫腻等等。

更耐人寻味的是 2024 年 10 月底的那封公函。

盐城市委办公室的文件摆在薛盛堂的办公桌上,"关于精简薛盛堂人物履历的函" 几个字透着股急迫,红印像块发烫的烙铁。

他盯着 "中师毕业"" 小学教师 "的字眼,手指在桌面上磨出白痕 —— 这些被他视作" 仕途污点 " 的经历,终究还是在百度百科上扎了根。

公函发出那天,薛盛堂让秘书盯着百度的修改进度。

先是 "中师毕业" 被删成 "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再是 "郊区小学教师" 的十年被压缩成 "早年从事教育工作",最后连科级任职的具体时间都成了模糊的 "历任乡镇主要领导"。

网友在评论区炸开了锅:"当官的履历还能像改作文似的?"

有人翻出他早年教过的学生写的回忆文章,说 "薛老师板书里的 ' 诚实 ' 二字写得最好",这话像根针,扎得他连夜让办公室删帖。

戴元湖此时正任江苏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这位 2017 到 2022 年执掌省人社厅的老干部,办公室里还摆着盐都县任上的老照片。

他与徐、薛虽同为建湖县原县委常委,但任职时段错开,像三颗在不同轨道运行的星尘,却终究要落入同一片云端。

四、巡视惊雷

2025 年 7 月 12 日,江苏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戴元湖被查的消息,是梅雨季节的第一声闷雷。

消息传来时,薛盛堂正在办公室修改简历,删掉 "棉纺项目" 时,钢笔漏墨在 "援疆" 两个字上,晕成个黑团。

徐宁建把建湖时期的笔记本烧在阳台,灰烬被风吹到楼下,刚好落在顾加广去供销社的路上

—— 这位 2025 年 4 月被查的前建湖县委常委,黑皮本里记着无法公示的神秘。

巡视组的谈话来得突然。

当各种问题抛来,他才发现,自己删改的履历像层窗户纸,巡视组早就透过它,看清了后面藏着的利益网

—— 菜市场、编制、项目,还有祁彪、张国山等建湖旧部的关联问题,全在举报信里写得明明白白。

8 月 8 日,盐城市纪委监委通报徐宁建被查。

他被带走时,手里攥着的审计报告第 17 页,有行小字:"关联企业承接绿化工程"。

12 天后,江苏省纪委监委通报薛盛堂落马,纪委人员在他涉密柜里发现三样东西:审批表、承包合同、通话录音。

而里面的内容,自行想象。

建湖的多米诺骨牌倒得又快又急。

2024 年 11 月被查的吴云,铁皮柜里二十本相册记录着他和薛、徐在各个项目的合影,背面都有标注;

戴元湖任上的关联人王斌,2025 年 5 月也因违纪被查,两人的交集像本没写完的账。

市民在网上吵翻了天,

有人贴出薛盛堂解决医保的新闻,评论区 "功过能相抵吗" 的提问获赞三万;

有人翻出徐宁建在电大的讲课视频,"信任" 两个字被弹幕覆盖成黑色。

五、空室余音

薛盛堂的军大衣还挂在衣架上,肩章处,磨出的毛边像未说尽的话。

《建湖县志》摊在桌上,开发区那页的空白处,有他用铅笔写的 "对不起",被泪水晕成模糊的蓝。

他要求删改的百度词条,如今已被 "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的通报覆盖,那些被抹去的 "小学教师"" 乡镇干部 " 经历,反而成了网友深挖的线索

—— 原来他最想掩盖的,不是学历,是初心。

徐宁建的办公室里,玻璃板下的藕粉圆包装还在,生产日期是 2013 年,保质期印着 "12 个月",早过了期。

他教过的《管理学原理》被摆上了廉政教育展,扉页 "信任" 二字旁,多了行批注:

"权力一旦失去监督,信任便是易碎品。"

建湖县政府的红榜换了新内容。

2016 年税收增长 9.5% 的数字被覆盖,取而代之的是 "廉政警示墙",吴云、顾加广、王旭东的忏悔书复印件旁,配着他们领奖牌时的照片。

新来的年轻干部站在墙前,指着薛盛堂的照片问:"他真的在雨里站了两小时?" 老门卫叹口气:"真的,就是后来忘了为啥站。"

中央巡视组的公告栏前,总有人驻足。

一位退休教师抄下举报电话,说要给当年的学生薛盛堂、徐宁建上最后一课。

射阳河的闸门检修得很勤,新换的操作手册上写着:

"每道工序双人复核",字迹工整,像徐宁建当年的板书,又像薛盛堂教过的 "崛起" 二字,只是再没有粉笔灰飘落。

深秋的阳光穿过市委大楼的窗,照在薛盛堂曾站过的位置。

风卷起几张废纸,其中一张是没写完的发言稿,

"权力是人民给的" 后面,钢笔划破纸面,留下道长长的口子,像道永远愈合不了的伤疤。

楼下的红旗猎猎作响,把 "为人民服务" 五个字吹得格外清晰,仿佛在回答多年前那两个年轻人的初心

—— 只是他们再也听不见了。

(注:文中场景细节基于公开履历文学重构,政绩数据与违纪线索均源自官方通报)

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信息进行创作,内容中涉及的人物经历、事件等均来源于官方报道及公开资料。文中部分表述采用文学化手法进行演绎,旨在增强内容的可读性,并非对事实的精准复刻。本文仅为信息传播与内容创作之用,不构成任何法律意见或判断。如涉及内容与事实有出入,以官方通报及权威报道为准。

来源:江雨朦朦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