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牧尔台粮库史话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0 18:31 2

摘要:1954年3月,察右后旗正式成立,旗人民政府驻地设在土牧尔台。旗政府成立后,领导全旗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建立健全各种组织机构,由于当时粮食紧,人民生活比较贫困,国以粮为安,民以食为天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之,为了

文/张润魁 任世春

1954年3月,察右后旗正式成立,旗人民政府驻地设在土牧尔台。旗政府成立后,领导全旗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建立健全各种组织机构,由于当时粮食紧,人民生活比较贫困,国以粮为安,民以食为天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之,为了管好用好粮食资源,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旗人民政府决定,察右石旗粮食局于1954年4月1日正式成立。6月10日正式启用"察右后旗人民政府粮食局"印章,粮局址设在原集宁县。

1954年7月22日由集宁全部移迁到老土牧尔台(现新建村)并建立粮库。1956年,粮食局从老土牧尔台又迁居黄家村现土牧尔台镇)。1958年10月,将粮库也搬迁现土牧尔台镇的铁道西新建库址。这就是我要在这里表述的土牧尔台粮库。她在建国初乃至我国整个计划经济时代为土牧尔台及至全旗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土牧尔台粮库从1954年建库以来,一直是我旗粮食系统购、销、调、存、加的大库站,从1954~2009年的半个世纪中,历经9名正职主任,26名副主任,土牧尔台粮库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形成了一整套企业管理制度和财务核算制度,特别是1954年建立的仓储量60万斤苏式大库房,是由苏联专家设计建造的,屋脊高、坡度大,气温干嗓,非常适宜粮食储存,库容库貌整洁美观。

截止现在,土牧尔台粮库占地面积达55723平方米,仓房占地面积2226平方米,仓容总量3815吨,水泥硬化面积5068平方米,2008年底在职人数98人,其中离退休16人。

1955年8月,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和《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两个指导全国粮油购销的重要文件,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粮食收购就是对农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简称统购),各级政府和粮食部门都派出人员对生产粮食的农户进行政治动员,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种粮户把余粮卖给国家。国家按照粮食的质量、数量、品种给予现金支付,粮食由农户统一向国家指定的粮库交售,当时运输工具缺乏,牛马车、手推车是当时的主要运输工具,农户需要把自己的粮食包装好送到收购地点,交完公粮以后还有剩余的粮食可以自由储存和自由使用。

也可以按照当时的牌价卖给国家,但不允许出售给私营粮商。虽然交粮非常辛苦,但人们认为种地交粮是天经地义的事,大家还是把好粮自觉自愿地交给国家。1955年10月23日,旗三级干部扩大会议结束后,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会议决定,全旗共设有6个粮食收购点,就是土牧尔台区、当郎忽洞区、锡勒区、乌兰哈达区、红格尔图区、新民区。这6个粮管所在行政上受当地领导,业务上接受粮食局领导。

粮食供应就是国家对市镇居民、缺粮农民和部队实行的粮食有计划供应。也包括对工业食品、餐饮业、糕点业等工商行业用粮的定额供应。人们不是想买多少买多少、想吃多少供多少,而是"分年核定,分级供应"。

"分年核定"就是对于农村受灾减产地区,由当地政府抽组人员会同粮食部根据其减产的程度给予适当的减购、免购或返销。由于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农民缺粮,由国家实行定额统一销售,每年核定一次。一般是丰收村每人每年核定原粮360斤,自给自足村每人每年原粮320斤,缺粮村每人每年280斤,自身解决不了280斤的,由国家负责统销到280斤。当地政府每年对各个自然村的口粮标准进行一次核定。

"分级供应"就是对市镇居民口粮实行按人分等级定量供应的办法。比如,特重体力劳动者甲级每人每月供应成品粮55斤,乙级为50斤,重体力甲级43斤,乙级40斤,大中专学生34斤,公社以下的干部30斤,脑力劳动者每人每月供应成品粮28斤,居民10周岁以上27斤等。对工商业用粮实行按计划定量供应的办法,对市镇饲料用粮实行售票供应的办法。为了保证粮食定量供应办法的贯彻执行,国家还出台了《市镇定量供应暂行办法》,规定了一些票证管理和票证流通的具体办法,如需要出差时,可凭"粮食供应本"和单位介绍信到粮库兑现全国粮票或内蒙古地方粮票,领多少粮票从个人粮本上扣除多少斤成品粮。外出人员可凭粮票购买各种粮食和粮食制成品,粮票的使用极大地满足了流动人口和人民的生活需要。

军粮供应就是粮食部门代表政府供应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种部队的食用粮。实行粮食统销后,部队也核定了军用购粮证,部队需要成品粮时,凭军用购粮证和现金到指定粮库购买,供应比例为细粮50%,粗粮50%。1957年1月起实行"军用定额支票"。

1961年部队统一使用粮食部印制的"军用价购粮票",这种粮票被人们称为带钱的票证。部队购粮时,只凭这种票证就可以购得所需粮食,粮食部门收取这种票证后,每年底可向盟财政结算,因为粮食部门是三级财政核算体系,即:中央财政、自治区财政、乌兰察布盟财政。察右后旗供应的部队主要有驻白音察干镇武装警察中队,消防中队,土牧尔台雷达部队和通信连,还有集团军拉练部队、野练部队,每年供应总量平均在100万斤左右。为了做好军粮供应工作,察右后旗粮食局于2003年3月分别成立土牧尔台军粮供应站和白音察干军粮供应站,专门负责采购优质的大米,面粉供应部队。

土牧尔台粮库第一任主任韩德英,是土默特左旗蒙古族人,他从1957年1月~1958年2月,在土牧尔台粮库任主任,他任土牧尔台粮库主任期间,副主任有:刘福、谭顺培、孙宏训。那时的库址仍在老土牧尔台(现新建村),粮库的主要工作就是粮食收购,粮食供应。

韩德英是一个性格开朗,大度宽容的人他带领职工除完成好粮食购销工作外,还积极想办法让干部、职工吃饱饭。他把粮食调运过程中漏在地上、车上的砂小麦组织职工收起来,经加工整理后磨成碳砂面,供粮库食堂食用,同时也批条子出售给社会上的人。那个年代粮食非常紧缺,粮食政策特别严,谁也不敢多卖1斤粮,就是粮库内部食堂也不能多用。因此,这种碳砂面就成了当时的香饽饽,虽然黑,蒸出馒头墨黑墨黑的,吃起来有点土腥味,但不太碜,韩德英主任就靠批这种面在土牧尔台地区非常出名,上至旗级领导,下到普通百姓都找韩德英主任批过碳砂面,因此韩主任供批面之机也结交了很多朋友弟兄,直至现在,土牧尔台的老年人仍记意忧新。都说当时的韩主任非常风流,在社会上活动能力非常大,吃得开。

土牧尔台粮库第二任主任刘福,1956年4月~1958年2月,在土牧尔台粮库任副主任,1958年2月~1959年10月,在土牧尔台粮库任主任。刘福任主任期间副主任有:李桂斋。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粮库内部也每天组织职工学文件,学报刊,组成班组开展各种竞赛,比收购多,比供应少;比付出多,比报酬少;政府部门和粮食系统在秋季摸产时,有意识地加大土地面积,加大亩产量,形成了边征购,边返销的局面。如1959年全旗址购粮食2045万公斤,占当年粮食总产量6136.5万公斤的33.3%,致使多数生产队卖了过头粮,国家的粮食部门出人出钱把粮食收回来,再出人出钱把粮食返回去,农民卖了细粮换回粗粮,这给国家、集体和农民都造成了很大损失。

比供应少也是从1958年开始的,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察右后旗人委下发了《关于立即在市镇开展节约、反对浪费粮食运动及调整定量标准的指示》,促使广大市镇居民和干部与灾区农民一道"节约用粮,勤俭度荒"。粮食部门的开票员不能超开1斤粮,粮库领导不能滥批条子。特殊情况需集体研究后报上一级粮食部门批准。每年乌盟粮食局按粮食年度(从第一年3月底至次年3月底)核定每个旗县的供应总量,细粮比例,行业用粮、会议用粮等。总量卡死后,如果哪个旗县超出供应总量,要追究哪个旗县领导和粮食部门的责任。我旗调整了特重体力、重体力、轻体力供应对象的月供应标准,每人每月在原有基础上降低2斤,中学生降低3斤,一般居民及10周岁以上的小孩每人每月降低1斤。节约下的粮食归国库所有。

比劳动多、报酬少是粮库内部开展的一项活动,粮库的领导、职工、保管员都必须参与。人人动手参与劳动,不计报酬。从装粮、过磅、码垛,整理修补包装,清理粮食场地库房都是职工自己干。一些老粮食职工自今还记得,他们杂粮组一共4名职工,大年二十九领导交给他们的任务是把30吨豌豆打成标包、每包200斤,并码垛整齐。他们从早晨干到晚上十二点多才回了家,回家后累得连饭都吃不进去。

土牧尔台粮库第三任主任谭顺培,从1962年11月~1963年10月,任土牧尔台粮库主任,副主任是云官元。谭主任曾任土牧尔台粮食加工厂经理、对粮食业务工作非常熟悉,他在征购上严格按照国家粮食政策,本着从实际出发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则,收购农民的粮食不抬等抬价,也不压等压价。

他任职期间,旗人民政府对粮食征购实行了一定三年包干的办法,全旗粮食包干任务核定为1876万公斤,油料包干任务200万公斤,这一时期,农民种的马铃薯也可抵顶公粮任务,交5斤马铃薯可抵顶1斤公粮,交2斤干淀粉也能顶1斤公粮,薯折粮同样执行统一计产,统一计留,统一计购的原则,由粮食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但加大了粮食部门的费用、场地、包装、责任等,粮食部门需要按计划把收购的马铃薯及时调出,否则,发生冻伤,霉坏的要追究责任。谭顺培主任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他亲临收购场地,及时解决收购中发生的问题,他从早忙到晚,带领职工打包、过磅、装车、卸车,脏活累活他带头干。

一次,他帮一个生产队交完公粮后,生产队长不认识他,要找粮库主任表扬这名职工,粮库职工告诉生产队长,帮你们交粮的人就是谭主任,队长感动地握着谭主任的手说:"你真是老百姓的官,共产党的好干部"。

谭顺培主任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艰苦朴素,他任粮库主任一年多,没有为亲戚朋友批过条子,没有贪占过公家一分钱,对于粮库的各种开支打得很紧,是粮食系统出了名的廉洁主任,红管家。粮库食堂严格按供应比例,供应数量购粮,职工不够吃,他从生产队联系购得土豆,糖菜叶,返销的干红薯片补充,从来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

土牧尔台粮库第四位主任郭兴,内蒙古丰镇人,部队当过连长,抗美援朝上过战场,他从1971年8月~1977年9月,任土牧尔台粮库主任,他为人正直,性格豪爽,大高个,大嗓门,他在土牧尔台粮库任主任6年,副主任先后有阎锦、李桂斋。他任职期间,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和内蒙古挖内人党",各单位秩序比较乱,工厂学校停产停课"闹革命",上街游行、贴大字报,土牧尔台成立了"井冈山"和"造反兵团",两派斗争非常激烈,很多领导都被打倒,有的打成了走资派,有的打成了内人党,批斗会经常开,吸打倒的人天天有,单位领导是斗争的牺牲品,大部分单位领导不敢管,不愿管,也不能管。而郭兴大胆管理,严格要求,他提出,粮库不能乱,粮食不能乱,职工不能散。

他每天早晨一上班就组织职工学习政治,而后带领全体职工查仓库、查货位,进行检查评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检查评比结束后他带领职工开展义务劳动,或平整院落,修补包袋或整理沙粮,修砌院墙。他鼓励职工养猪、养鸡、养兔,谁家养的多单位在分沙粮时给予照顾。他敢想、敢干、敢说、敢于承担责任。土牧尔台两派斗争、上街游行、开批斗会要求粮库职工参加时,郭兴只派部分听话的老职工参与,其它职工由他带领参与粮库的装粮倒垛等义务劳动。上级批评时,他主动"检查",承担"责任"。他腿勤、嘴勤、手勤,每天他把粮库的各个环节都要检查一遍,发现不对的地方就要批评甚至高声大骂,有时与职工互吵互骂,但他从来不记仇、不害人。

郭兴主任以身作则、坚持原则,他当主任期间,手中有权批细粮、批沙粮、批副产品,但他很少批,特别对拉关系、走后门坚决反对。他家人口较多但一直是按供应比例购粮,有一次过大年,他家属去买粮,开票员多给他开了10斤大米,他得知后,当即把10斤大米给送回去,并公开在大会上批评了这名开票员,以后再没有人敢给他"特殊照顾"了。

郭兴主任还有个优良作风,就是无论对上级领导还是对职工有意见,有看法,当打对面指出,或在会议上提出,从来不在背后议论人或给人穿小鞋,和他吵过架的人甚至害过他的人他不计较、不记仇,他能替职工说话,能为职工办事,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任6年主任,顺利完成了粮食收购,调拨、储存任务,未发生任何事故。

土牧尔台粮库第五位主任郭掌居,内蒙古察右中旗人,1978年1月﹣1979年10月,任土牧尔台粮库主任,副主任有李桂斋、孙有富。郭掌居主任是粮食系统的老同志,1973年~1977年,曾任土牧尔台粮食加工厂党支部书记。他性格温和,考虑问题周到,对人热情,对粮食仓储、加工业务非常熟悉。他担任土牧尔台粮库主任近2年时间,历经粮食局两任领导,段永局长和常占奎局长。这一时期,"文化大革命"已结束,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在粮食收购上,由于年景好、产量高、人们的干劲大,每到秋季各粮库的职工从早忙到晚,中午不休息,有的岗位如站库领导,保管员、过磅员、质检员、出纳员、开票员中午连饭都顾不上吃。郭掌居主任每天晚上八九点钟才吃晚饭,吃了晚饭后再到办公室组织保管员、开票员、出纳员、会计对帐,直至深夜12点多。

第二天早晨五六点钟再起床工作,每天循环往复。由于收购量大,粮库的活多,职工从早到晚不休息都干不完,郭掌居主任就组织职工家属在粮库干杂活,如修补包装、收拾沙粮、装山药、打粮、过磅、成垛,逐步把职工家属及子女培养成粮食系统的内行。同时按劳取酬,计件工资,每月职工家属平均可挣50-60元,大大改善了粮食系统的职工生活。当时社会上给粮食系统编了句顺口溜,"吃的大馒头、养的大肥猪,只要出大力,生活不用愁"。

吃的大馒头是说粮库每天为售粮的农民蒸馒头,每人1个,每个馒头半斤大,不收粮票,每个馒头收1角钱,职工也是如此。养的大肥猪是说,粮库职工家属几乎家家都养3~5头猪,粮库不定时给职工分沙粮和粮食副产品,足够职工养猪所需饲料,且各种饲料混合后,营养成分高而平衡,饲养的猪就比社会上喂菜或喂单一饲料的猪膘好。只要出大力,生活不用愁,是说根库职工家属挣钱必须得出大力气,女人孩子们扛麻袋上跳板成垛是家幂便饭,有的女人们一个人扛不动麻袋(1袋小麦标准180斤),就在垛上搭两根跳板,两个女人用杠子抬着上。虽然有危险,也很累,但能挣到钱,营生多时,每月比上班的男人们挣钱多。

每当过时过节,粮库给职工改善生活,适当收取些费用。如过中秋节时,粮库要给职工分麻油、分面粉、白糖和黑糖,便于职工打月饼。并统一购苹果、梨、羊肉、猪肉。过年时,统一分肉食、大米、白面、各种豆类、各种糖块、各种小食品,如红枣、蜜枣、黑枣,还统一磨豆腐。家家要杀一口猪,谁家杀猪时,郭掌居主任号召全库的男职工都要参与帮忙,并在杀猪的职工家炖猪肉、喝烧酒、大吃大喝领,乘喝酒之际,领导与领导、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互相交流,有意见、有隔阂的职工互相碰杯,消除意见隔阂,场面十分红火,不亚于结婚典礼的场面。

每到秋季,粮库统一购得山药、萝卜、大菜、大葱、长白菜分给职工,分得东西按时按节应有尽有,因此说职工的生活不用自己愁。在粮食供应上,郭掌居主任人缘好,门路宽、办法多,他可以从上级粮食部门直接多拨出细粮指标,还可以用炒米、豆类和其它盟市粮食部门换取大米、白面,因此,在郭掌居任主任期间,无论系统内、系统外的干部职工和居民都能批到细粮,改善了土牧尔台人民的生活,活跃了土牧尔台市场。郭掌居退休后,回到了察右中旗居住,我旗粮食系统的职工和部分居民还专程到中旗他的家中看望他。

土牧尔台粮库第六位主任孙有富,他在粮食系统工作多年,曾任大六号粮站副主任。1981年1月~1985年1月,任土牧尔台粮库主任,副主任有李静安、王瑞、阎玉金,他是粮食系统出了名的硬主任,他敢于管理,善于经营,他上任后,首先在库内建立健全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如职工请销假制度,财务传递制度,保管员制度,粮情检查登记制度,门卫夜勤人员制度,安全防范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严格付诸实施。特别是他制定的上下班工作制度,更是严格执行,率先垂范,他每天早晨提前1个小时就到了单位,各个环节各个垛位都要认真检查一次,并在笔记本上详细记载,然后站到粮库大门口迎接职工上班,对于迟到5分钟以上的职工给予不同程度的罚款处理。他的工作特点是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徇私情。

他根据土牧尔台粮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他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关键是能落实在行动上。粮库的很多职工和领导班子成员都被处罚过,有的是因为迟到早退,有的是因上班期间干私活,还有的是因未经领导批准外借麻袋或面袋。他自己有违反工作纪律时,主动在大会上做检查,并通知财会室扣发工资。他任土牧尔台粮库主任4年多,圆满完成了上级粮食部门交给的收购,销售调拨、储存、加工任务,粮食供应未突破上级下达的指标,收购任务逐年超额完成,包装器材管理严格,未经领导批准没有外借,粮油商品未发生霉变高温事故。做到了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

经过孙有富主任的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务实工作,土牧尔台粮库的库容库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职工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转变,每天一上班,干部职工没有一个闲着,主动清理卫生,打扫办公室,擦玻璃,扫院、整理库房,筛选沙粮,修补包装等,忙的不亦乐乎。

一进土牧尔台粮库大院就可以看到,院落平整干净,一排排粮垛整洁美观,仓内空气清新,干净卫生,达到"四无"粮库标准,办公室内雪白的墙上悬挂着各种规章制度,整个粮库达到半军事化管理,职工们无条件地服从领导班子的安排和指挥,库内对成绩突出的先进班组和个人随时进行评比奖励,奖罚分明,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职工们争先创优的热情高涨,各项工作在全系统都名前茅,其他站库主任都到土牧尔台粮库参观过,驻土牧尔台镇的各单位也到粮库学习过,社会上的人和粮库职工都评价说,孙有富是土牧尔台根库"一声喊到底"的主任。

土牧尔台粮库第七位主任韩振宇,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82年乌盟财校毕业后在土牧尔台粮库参加工作,1985年1月~1995年8月,任土牧尔台粮库主任,副主任先后有阎玉金、刘欢胜、张国忠、贾增喜、段学胜。此后,韩振宇主任提任为粮食局副局长,总支书记,流通产业局副局长,旗总工会主席,工业经济委员会主任。2010年被评为乌兰察布市、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劳动模范。他在土牧尔台粮库工作14年,担任主任职务11年,是历届粮食系统站库主任中最年轻,在职时间最长的主任。

他在土牧尔台粮库主任这个岗位上,埋头苦干、争先创优、无私奉献、团结同志、认真履行工作职能,他不仅对前任领导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发扬光大,而且在方法上,思路上,措施上不断改革创新。他担任主任11年,粮库连续10年被上级粮食部门评为"四无"(无虫害、无鼠雀、无霉变、无事故),粮库和粮食系统先进单位。

韩振宇憨厚踏实的性格造就了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的品德,他生活俭朴,为职工谋利,替职工办事,积极解决干部职工的生活困难,在土牧尔台是出了名的。他刚任主任时,看到粮库后院的30多户职工家属吃水困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垫资,亲自参与劳动,不分昼夜地工作,为家属院打了深水井,解决了职工的吃水难问题。

有一名姓李的老职工病重,韩振宇主任一直忙前忙后陪护,又是派车接送,又是联系医院,还给垫付医药费,同时安排粮库一班人对老人精心照顾,老人去世时拉着他的手说:"我孩子岁数不大,不懂事,不听话,但我把孩子交给你我放心,单位有你这样的好领导我放心"。老人去世后,韩振宇主任亲手给老人穿衣服,亲自为老人订棺材,并安排全库职工操办老人的一切后事。类似这样的事他亲手办了很多,有的老人们过世时是他抱着老人的头闭眼的,他是职工的主心骨,大总管,他在任期间,土牧尔台粮库形成了一种习惯,那个职工家中有大事,单位领导必去探望操办,干部职工都去帮忙。

每逢过年过节,他都要组织职工和家属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各种技术技能比赛,如珠算比赛、记账比赛、开票比赛、点钱比赛等,组织干部职工互帮互助互学,坦诚交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每当粮食系统内和土牧尔台镇组织的活动,如篮球赛、歌咏赛、兵乓球赛等,他都要精心策划,积极组队参加。使粮库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提高,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显著增强。

他经常教育职工说:"我们每名职工都代表着土牧尔台粮库的整体形象,因此,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有争先创优的拼搏精神,才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在他的领导和带动下,土牧尔台粮库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他亲自起草了一系列粮油商品,包装器材的管理规定和传递手续,对粮食收购"一条龙"结算法提出了很多主张、见解和创新,解决了粮食系统难,堵塞了漏洞,节省了费用,受到上级粮食部门的表彰和推广。

韩振宇在土牧尔台粮库任主任期间,国家的粮食政策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实行了平价、议价"双轨制"。平价就是政策性收购的粮食,这时农民已包产到户,旗政府和粮食局每年秋季按增产情况,以政府文件给各苏木乡镇下达政策性粮食收购指标,各苏木乡镇必须完成任务。这个硬指标硬任务是逐级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但一家一户都到粮库交粮成本高、费用大,交通工具缺乏。为了方便群众,粮食系统就在各苏木乡镇的中心地带设点收购,每个乡镇设1~2个点,后来每个村委会都轮流设点收购,

收购的这部分任务粮价较低,分等计价,这就叫做平价粮。议价粮是农民交完平价粮后还有剩余粮需要出售,粮食部门就要以超过平价粮的价格进行收购,这就叫做议价粮。但不允许私人或粮贩子到农村收购,一经发现,由工商行政管理局给予处罚。

在粮食"双轨制"的形势下,显示了土牧尔台粮库主任和职工的整体素质,领导和职工一块儿干,平价议价一起抓,男女职工齐上阵,深入到,为农民装粮、拉粮、筛选粮,吃苦耐劳、不分昼夜、无私奉献,每年提前完成收购任务。议价粮是粮库自主收购,自主销售,所得到利润需完成上级下达的议价利润指标后,单位才能留成。有限的粮源紧缺的资金(议价粮收购资金贷款难),微薄的利润已不能满足职工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韩振宇主任审时度势,认真分析了全国粮食形式,明确出:"在议价业务上做贡献,在多种经营上做文章"的经营策略,他率先任全系统创办了规范的油坊、芥末油厂、议价粮油批发部等附营企业。连4实现盈利,累计创利达100余万元。同时解决了职工家属子女的就业问题。

土牧台粮库第八位主任张国忠,从1995年8月~2004年8月,任土牧尔台粮库主任。支部书记辛建忠,支部副书记刑风梅,副主任先后有沈永前、张金刚、郑学亮。张国忠在土牧尔台粮库任主任9年,是全系统历届主任在一个岗位上任职时间长,排名第二位的主任,他性格温和,为人厚道,无论和谁打交道只怕别人吃亏。韩振宇任土牧尔台主任期间,张国忠是粮库副主任,是韩振宇主任的得力助手,不管分管什么工作都能兢兢业业认真完成。

粮库油坊就是在韩振宇主任的领导下,张国忠副主任一手承办起来的。并且油坊的管理严格,制度健全,操作规范,对农民用籽换油有小票、有台帐,依质论价,规范经营,从不克扣群众。因此,土牧尔台周边的群众都愿意和粮库打交道,他们普遍认为,粮库给农民的油籽作的等级高,油的质量好,到粮库换油还能储存,想什么时候提油都可以,又方便又放心。

张主任办事公道,一心为农民着想,农民只要有困难找到他,他都能给想方设法办,所以张国忠主任在土牧尔台地区的名声好、威望高,业务多。在每年的榨油期间,他都昼夜跟班生产,抓质量、抓安全、抓进度,困了累了就在油坊办公室打个盹,起来接着再和职工们一块干。在他的带领下,土牧尔台粮库油坊账目清楚,账目相符,逐年盈利,未发生过任何事故。上级领导对他的敬业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和多次表彰,1995年,韩振宇调任粮食局副局长后,张国忠就成了人们心目中首选的粮库主任。

他任土牧尔台粮库主任的9年中,没有辜负广大职工的期望和上级领导的信任,他实事求是,埋头苦干,争先创优,无私奉献,团结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随着粮食体制的改革和深化,从1993年国家放开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粮食部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职工工资由粮库负担,为了解决职工的"吃饭"问题,他多次外出参观学习,多方联系业务,他深知粮食

部门不再是坐门等客的年代了,要想让职工"吃好饭"就必须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去。为此,他在粮食收购上采取上门收购,在粮食销售上采取多方设点销售,并在全国各地培育经营和合作伙伴,并按照旗粮食局的要求,在粮库内部实行人员分流,经过几年的打拼,他不但保证了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还为土牧尔台粮库重新盖了办公室和仓库。

土牧尔台粮库第九任主任程永,从2004年9月~2008年12月,副主任有张金刚、郑学亮、李春柱、贾增喜。由于前任主任张国忠调粮食局质检站工作,程永担任了土牧尔台粮库主任,这一期间,正是粮食系统经营艰难,处理家底的时期,也是职工买断工龄准备解体的阶段,程永带领土牧尔台粮库一班人恪尽职守,站好最后一班岗,尽最大努力不让国家资产流失,一是看好了粮库的"门"即:土牧尔台粮库的仓库、办公室和一切设施无任何损坏。二是管好了自己的人,在人员分流,买断工龄期间,职工情绪不稳定,他耐心做工作,细致讲政策,千方百计稳定职工情绪,未发生问题。三是他在任期间,圆满完成了退耕还林粮食的供应和收尾工作。四是在粮食已经走向解体边缘的情况下他还筹措了资金,组织部分职工为粮库收购了大量油料。

截止2008年底,全旗7个粮站库全部解散完毕,大六号粮站给银行低了贷款,乌兰哈达粮站、当郎忽洞粮站、锡勒粮站、韩勿拉粮站通过公开卖的方式卖给了私人。白音察干粮库于2010年6月出售给私人。现在只保留了土牧尔台粮库没有出售,作为我旗的储备粮库。程永主任也回家干了别的工作,另谋职业。

《塞北名镇土牧尔台》

来源:吕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