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史话】古人身高(上)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07 17:48 2

摘要:不过这个是全年龄阶段的平均身高,如果只统计年轻人那数据就截然不同了,根据《柳叶刀》杂志分析,1985-2019年,中国19岁的男性平均身高在175.7cm,女性为163.5cm。

哈喽,大家好,我是大司徒,今天我们来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古人的身高。

2020年的数据,我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69.7cm,女性为158cm。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达到了这个平均值。

不过这个是全年龄阶段的平均身高,如果只统计年轻人那数据就截然不同了,根据《柳叶刀》杂志分析,1985-2019年,中国19岁的男性平均身高在175.7cm,女性为163.5cm。

男性平均身高的增幅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一,女性排第三。

近几年在互联网上有种说法,说早期中国人的身高远远高于现代人,从近现代开始,中国人的身高才逐渐变矮。

那这个说法正确吗?古人常说的七尺男儿,水浒传中常说的身高八尺,这些数据究竟有多高呢?

这期节目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古人的身高,我除了列举中国的数据,也会列举一些国外的数据进行对比。

很多人拿秦兵马俑来推算古人的身高,说古人个个一米八以上,这明显是不准确的,首先,兵马俑的身高是把脚下的底座也算进去的,一个一米八的兵俑,去除底座可能只有一米七五。其次,兵马俑本身就是艺术品,你要这么算,那汉兵马俑才几十厘米,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两米以上你怎么不算。

而且兵马俑的原型是皇帝的卫戍部队,肯定不能用来代表普通人的水平。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的身高与什么有关?最主要的就是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

说白了,父母个子高,孩子个头大概率也不矮。而且至少从亚欧大陆来看,似乎纬度越高的地方,平均身高大概率也高,越靠近赤道身高越矮。

典型的就是中国南北方身高差距大约在2—5cm。

山东大汉,东北大汉,身高在全国都是出名的,山东男性平均175cm。中国身高前十名的地区,除上海以外全都是北方地区。

在欧洲也是一样,荷兰、丹麦、冰岛这些地方,人们身高都很高。这些国家的纬度大都位于北纬五十多度。

有人推测,这可能是因为根据伯格曼法则,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较大的体型有助于减少热量散失。

当然,这种说法也可能并不准确,纬度并不一定是身高的必要条件。有一些纬度低的地区反而比纬度高的地区,人均身高要高的多。

所以第二个因素就是,后天发育,能够补充更多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的人,身高大概率也高。最典型的就是今天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的很多初中生甚至小学生,身高都超过成年人。

还有就我刚才说的,上海作为南方地区,为什么平均身高在全国能排进前十,因为近一百多年来,这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更典型的一个例子,北棒和南棒,南棒的男性平均174cm,北棒没有具体统计数据,但大概比南棒矮将近10厘米。

同一个民族,就那屁大点地方,分开只有几十年,为何差距如此之大。就是因为一个吃得饱吃得好,一个吃的不好。

除此之外,睡眠质量啊,运动习惯啊,生活习惯,都与身高有关系,不过最主要的就是我以上说的,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营养因素。

好,说了这么多,终于要进入我们的主题,古人的身高有多高呢?

考古人员在对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发掘时,发现距今5000年前的墓葬中,编号M184的男性墓主,身高经实测为1.9米,是目前焦家遗址出土最高的男性,山东大汉自古有之。

河南濮阳西水坡墓地M45,也就是著名的龙虎墓,这个墓主人身高达到184cm。

在河南贾湖遗址发现的夫妻合葬墓中,男主身高1.97米,女主身高1.78米。

还有更高的,在新疆农一师1团13连的昆岗古墓中,一座长2.8米的胡杨棺木里,发现了一具高2.3米的古人遗骸,后经古人类学推定,这可能是古羌人的遗骸。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极端个例,那普通人呢?根据考古学家对古人聚落遗址的考察,上古时期,中国人的身高也基本遵循北高南低的原则。

比如,福建昙石山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男性身高平均只有159cm。

而陕西半坡遗址,男性身高平均在167cm。

河南仰韶遗址,山东大汶口遗址,男性更是高达171以上。

这里说一下,学者们推测古人身高,不完全是直接测量骨架的身高,因为骨架相比活人是要更矮的,学者们往往会通过测量胫骨的长度,并依据特定的回归方程,来推算出个体的身高。

总体来看,新石器时期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在164cm左右,女性身高在153cm左右。北方黄河流域更高,男性平均在165cm以上,女性在155cm左右,南方地区相对较矮,男性平均在162cm以下,女性在152cm左右。

以上都是新石器时期的数据,也就是距今4000至10000年,但是进入到夏商时期以后,中国人的身高有一个明显的降低。

根据前殷墟考古队长唐际根老师统计的数据,商代男性身高的中位数在162cm,女性在153cm。

这就奇怪了?同样是在河南中原地区,按理说明明生产力提高了,为什么身高反而变矮了呢?这主要就是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

在新石器时代,虽然农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但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还是狩猎采集,靠渔猎补充蛋白质。

而从距今三四千年前开始,人们大规模进入农耕社会,食物的主要来源是谷物,蛋白质摄入量大幅减少,使得身高逐渐呈下降趋势。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欧洲人的身高,在距今三万年前的欧洲,生活着一群晚期智人,名叫克罗马农人,他们的男性多在180cm,女性多在167cm。

但他们属于已经灭绝的种族,与中国的山顶洞人同时期,不完全算是现在欧洲人的祖先。

欧洲人呢,东欧人和西欧人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例如学者对旧石器时代晚期,东欧的75例男性样本分析,当时东欧男性的身高平均在173.2cm,西欧的96例男性样本分析,平均只有163.1cm。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欧洲当地先民普遍都在167—169cm左右,同中国北方地区的先民差不多。

而新石器时代晚期,进入农业社会后,欧洲人也是普遍降低,平均在162cm左右,到了古希腊时期,身高稍微有所增加,但男子大多在166cm左右,女子在157cm左右。

从夏商时期开始,中国古人计算身高就开始用尺这个度量衡单位了。

历朝历代的尺长度不一,商代出土的尺一般在15.8cm至16.9cm不等,平均就是一尺16.2cm左右。所以,十尺为一丈,也就是商代的一丈,大约是162cm。我要说什么?古人将成年男子称为丈夫,也就是身长一丈的男人。

据说大禹当年就是用自己的身高为标准,规定了一丈的长度。

我们过去认为这一丈也太高了,但现在一对比古人的尺,这就是夏商时期男子的普遍身高。

到了周代,根据西周时期的考古数据,当时中原地区男子身高大体还是维持在164cm左右。

西周时期一尺大概在19.91cm,所以这个时候用丈夫来形容成年男子已经不合适了,但由于这种称呼已经成为习惯,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春秋时期,关于人们的身高考古数据不多,但估计与西周时期差不多。

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虽然度量衡不统一,但一尺基本都在20至23厘米左右。

这样的话我们再来对比一下这一时期的文献,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身八尺有余,有有学者通过对临淄出土的青铜器中的圆鼎进行研究,推断齐国使用的尺,大约长21.5cm。

但也有学者估计,齐国一尺大概在23cm。

按21.5cm算的话,邹忌也就172cm,但按23cm算,他身高就在184cm。

不过八尺有余,余多少?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我估计是按照23cm来算的184cm,为什么这么说呢?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按照23cm算,就是161cm,但如果按21.5cm,就只有一米五。根据今天的考古资料,当时北方地区女性的中等身高大多在150cm—152cm。

选后宫,不可能连普通人的水平都达不到,所以23cm一尺更合理,当时的人看161cm的女性,相当于现代人看170cm的女性,这不就是当时的选美比赛,模特身材嘛!

史记中还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寸,很多人按照汉代一尺来算,孔子身高两米二以上,直逼姚明啊!

但考古学者根据曲阜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测算,鲁国一尺应该在20.5cm左右。

这样算来,孔子的身高大概196cm,也有人因为孔子遵循周礼,按照周尺19.91cm来算来,孔子大概191cm。

也就是不论是用哪个数据来算,孔子的身高都是一米九以上,我们就按照鲁尺来算,孔子大概一米九六的样子,这个数据放在当时绝对算是巨人,放在今天也能进篮球队了。

所谓身大力不亏,孔子不仅身材高大,而且力大无穷,根据《列子》记载: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也就是他能徒手举起巨大的城门门栓。

那孔子为什么有这么高的个头,还有这么大力气呢?仅仅因为他是山东大汉嘛!

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身长十尺”。按照汉尺来算,那就是2米3以上,按照鲁国尺,有2米05,就算按照周尺都有1米99,也就是说,不管怎么算他都比孔子要高,应该在两米左右,放到现在都是巨人。

而且《左传》记载。公元前563年,偪阳之战。叔梁纥用双手撑住正在下落的闸门,孟孙氏用诗经中语句称赞其为:有力如虎。

当然,这一时期除了有身高异常高的人以外,还有身高异常矮的,典型的就是春秋小恶魔,齐国大夫,晏婴。

也就是晏子使楚那个晏婴,史记记载晏婴身高不满六尺。他是齐国人,按照23cm算,也就是不到138cm。

他跟孔子是同一时代的,齐鲁两国外交场上他俩经常针锋相对,权游剧集里小恶魔的演员彼特·丁拉基大概是135cm,晏婴活脱脱一个小恶魔,面对一个如同魔山一般的孔子,我的天啊……他这个个头,怪不得他使楚的时候人家让他钻狗洞。

他这个身高即使在当时人看来,都是侏儒身材,不过以上我们说的这些人大都是贵族,那普通人的身高呢?

我看了一些数据,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国人的身高相比商周时期开始逐步增高。

根据郑州市岗杜村战国遗址出土人骨的研究报告,男子平均身高在169cm。

更典型的就是赵国士兵,根据考古学家对长平战场上的遗骸测算,赵国士兵普遍的身高平均在一米七左右。

当然,士兵的身高更高这是理所当然的,那普通平民呢?考古学者对陕西临潼战国至秦代墓地34例男性个体测算,平均身高在167.9cm,27例女性个体测算,平均身高在160.85cm。

根据临潼秦陵地区秦代乱葬墓的考古发现,其中埋葬的大多是营造秦始皇陵墓时死去的男性劳工,117名男性平均身高在166.5- 171.6cm之间。

睡虎地秦简中提到,不满六尺的人在当时不算成年人,特定情况下不负法律责任。

秦国一尺大概23.1cm,不满六尺就是不到138.6cm。

战国至秦汉时期,算是中国古代人身高的一个巅峰了。根据社科院研究员彭卫在《秦汉人身高考察》中的统计,这一时期北方地区尤其是中原和西北地区的人,身高都很高。

通过对河南郑州汉墓114例男性测算,平均身高约为169cm。71例女性平均身高约为160cm。

陕西华县东阳周秦汉墓8名男性身高平均为168.7cm,7名女性平均身高为160cm。

青海西宁陶家寨汉晋墓地128例成年男性身高大多在169.31cm到170.11cm。113例女性身高大多在152.16cm到158.27cm。

加上其他地区,黄河流域北方地区的男性身高大多在166—168cm,女性在150—152cm。

而长江流域南方地区,身高普遍较矮,男性在一米六以上,女性在一米五左右。

同时期的西方,欧洲历史学者分析,罗马士兵的平均身高大概在162-171cm之间。

而有学者根据公元1世纪的261例欧洲古人的遗骸推算,罗马的核心地段地中海区域,男性平均身高在168.3cm。中西欧和东北欧人的身高,应该比地中海地区的人要高一些,但平均也就在一米六九到一米七。

根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国也就是罗马:“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晋书·四夷传》也记载了,大秦国“其人长大,貌类中国" 。

这么对比可以看出,从战国至秦汉,中国北方人的普遍身高在全世界来算都是数一数二的。

秦汉大一统后,社会更加稳定,生活更加富足,我之前在古人吃肉那期节目中就说过,秦汉时期是吃肉的一个高峰,这点从身高这块能明显看出。

普通人身高增高,那贵族就更不用说了,这一时期你比如项羽,史记记载身高八尺有余,楚国出土的尺比较多,但长度不一,有22cm,有23.1cm的,最长的有23.3cm。我们就取个整数,按23cm来算,项羽身高都在184cm以上。

刘邦身高七尺八寸,按秦汉时期一尺23cm左右,也有将近一米八。

汉朝建立以后,普遍用汉尺计算身高,汉尺多长呢?两汉时期出土的尺短的在22.9cm,长的在23.7cm,平均就按23.3cm来算。所以按照汉尺算,所谓七尺男儿,就是163cm。

匈奴王子金日磾,身高八尺二寸,也就是一米九一。王莽身高七尺五寸,一米七四。

东方朔,身高九尺三寸,两米一六,算是巨人了吧,还有比他还高的!

汉朝个头最高的一个人叫巨毋霸,生活在新莽时期,汉书记载其身高一丈,腰扩十围,也就是两米三的身高,那真是巨无霸啊。

三国志中,记载了很多东汉末年和魏晋时期人的身高,汉末三国的尺大概在24cm左右,刘备七尺五寸也就是一米八,诸葛亮、赵云都是身高八尺,就是一米九二。

许褚也有八尺有余,最高的是程昱,八尺三寸,一米九九。

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关羽有多高,但三国演义中说关羽身长九尺,也就是两米一六,当然很多人认为这是小说家言,过于夸张。

汉代以后,从南北朝时期开始,中国的度量衡发生了一个大变化。一方面各政权度量衡不统一,十分混乱,另一方面,官方度量衡标准逐渐增长,以尺为例,尤其是从北魏开始,尺的长度开始飞速增长。

北朝的尺一度从27cm,29cm,一路长到30cm左右。

而南朝则沿用汉尺的标准,虽也有增长,但大概在24.5cm左右。

一直到了隋唐大一统后,因为隋唐是北方政权嘛,所以沿用的是北朝制度,也就是一尺三十厘米左右。后来中国各朝代的官方营造尺,基本都在三十厘米以上,俗称大尺。

但是民间使用的,尤其是测量身高时所说的尺,还是南朝小尺,也就是24.5cm左右。

实际上这个小尺的长度不仅用于身高的测量,还用于天文仪器和医学领域,当然,身高也属于医学领域嘛。从南朝到明代,这个24.5cm几乎没怎么变过。

不过,一些官方史书和文件上在测量身高方面,用的还是官方的大尺。比如《新唐书兵志》记载当时的选兵标准:“五尺七寸以上,不足则兼以户八等五尺以上”。

如果是24.5cm的小尺,五尺七寸,那还不到一米四,五尺,那才一米二左右,选兵不可能按侏儒的标准来选。

如果按唐朝官方大尺来算的话,一尺30.5cm,五尺七寸就是173cm。

当然,那个时代一米七三算是高个了,规定也说了,不足则兼以户八等五尺以上。如果一米七三的人不够,可以在八等户口中选一米五二以上的。

唐太宗设置的诸卫将军,号曰“飞骑”,标准是:“取户二等以上、长六尺阔壮者”。

按官方大尺算也就是一米八三大高个,而且还得是二等户,要知道二等户在唐朝那得是大官僚大地主。要按小尺算那才一米四七,那也太寒颤了。

不过以上说的都是选兵标准,那唐朝时期普通平民有多高呢?通过对关中地区的唐代平民墓葬考古发现,男性身高平均在168cm左右,女性在158cm左右。

可以看出,那个时期人们整体的身高也并不矮,不过唐朝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平均身高最后的辉煌了,唐代之后,中国人的平均身高逐渐开始降低。那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现象呢?同时期的西方人身高是什么样呢?

这就是我们下一期的话题了,好,本期节目到此结束,我是大司徒,喜欢我的可以点赞、三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我是大司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