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经验介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5 16:05 1

摘要:近日,全省档案局长馆长培训班暨全省档案业务经验交流会议召开。会上,连云港市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许思文以《坚持守正创新 聚力笃行实干 连云港市档案工作转型发展实践与思考》为题作交流发言,介绍经验做法,在全省档案系统引发热烈反响与好评。

近日,全省档案局长馆长培训班暨全省档案业务经验交流会议召开。会上,连云港市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许思文以《坚持守正创新 聚力笃行实干 连云港市档案工作转型发展实践与思考》为题作交流发言,介绍经验做法,在全省档案系统引发热烈反响与好评。

省档案局馆领导高度肯定,指出连云港档案工作转型发展经验站位高、思路清、成效创出了特色、走在了前列。多家城市档案局馆纷纷致电,拟于近期来连学习交流。

近年来,连云港市档案馆锚定“全市有示范、全省走前列、全国有位置”目标追求,秉持“在中心中找使命、在大局中找位置、在发展中找价值”工作理念。

连云港市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许思文主编的《连云港史话》10卷丛书,被推荐为国务院新闻办(中宣部)对外介绍中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品牌项目“中国馆”的馆藏书籍。

“为好人建档,让德者留芳;为名家建档,让尊者留名;为乡贤建档,让贤者留世”“三为三让”档案征集品牌作为典型案例获全国推介。构建档案大资政品牌获国家局高度肯定,并拟于近期在档案系统推广。《连云港市“红色先锋讲述红色档案故事”首场活动》等四个文化精品获省档案文化精品评选一、二等奖;在省首届职业能力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三名,个人第二名、第四名的成绩。2024年11月,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在《连云港史话》首发式上明确指出:“《连云港史话》在全国档案系统尚属首套,意义非常;连云港市档案工作许多经验引领示范,值得在全国推广。”

关键词一:转型——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坚持“发展主题即是档案课题,群众需求即是档案追求,时代声音即是档案强音”。

推动档案价值认知从“历史保管观” “后端记录者” “信息技术思维” “档案保管者”向“数据赋能观”“前端智囊团”“智慧档案思维”“发展赋能者”转型。

致力于“档案工作从舒适区迈向挑战区、从边缘化跃至台中心、从低标准攀升至高标杆、从封闭性拓展为开放性”思想思维层面的转变。

创新开展“档案灾害预防与应急抢救数字化实验实训平台研究”,研究定制馆藏档案智能开放审核系统。举办首届档案职业技能比武竞赛,评选首批最美档案人、“三支人才队伍”,推动档案工作者向业务型、工匠型、专家型转型。

关键词二:突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三大功能。持续推进档案工作由只重馆藏向既重馆藏又重开发利用转型。首创《档案资政参考》月刊;首编《连云港史话》十卷本城市文脉丛书,打造“全民阅读精品、对外交往礼品、史话研究藏品”;首纂《连云港市“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十年印迹》《档案看发展:40年40事》,成为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会议用书。

建设“城市荣誉馆”;建成全省首家集图书借阅、珍档展示、学习交流为一体的“红档书房”;举办“书信家国 英雄港城”等专题展。

锚定“在中心中找使命、在大局中找位置、在发展中找价值”工作理念。深入盛虹石化企业一线开展档案针对性、菜单式培训服务。跟进指导康缘集团、诺泰生物等单位重点项目,《服务重点建设项目 助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获评服务园区创新实践案例。

紧紧围绕全市高质量发展“后发先至”大局,制定出台《连云港市重点民营企业档案业务联系服务制度》,为重点民营企业提供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服务。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监管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规范指导国有企业档案发展。举办乡镇档案规范化建设培训班,完成脱贫攻坚、土地确权等专业档案接收进馆。

打造档案管理阵地、资政辅政要地、赓续精神基地、以档育人高地“四个阵地”。制定完善《连云港市档案接收进馆工作规范》等涵盖档案接收、查用的制度规范。依法接收企业审批等35余种专业档案33.31万卷、21万多件,医学证明、学籍、职称等民生档案20余万件,馆藏总量实现三年翻番。

征集独具连云港特色的西游文化、淮盐文化等专题档案,5848卷台南等五大盐场档案、200余万字连云港建港日记、近代实业家沈云沛20多封信札、文怀沙、苏步青等现当代名家167封信札等珍贵档案征集进馆。编制《市级机构改革中涉改部门和单位档案处置工作预案》,撤并单位档案顺利移交进馆。做好连云港援疆档案工作,现已征集11批次2500余件档案进馆。

着眼“打造资政辅政要地”,编报《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历史经验》、编撰《连云港敢拼敢干、敢为善为的奋斗足迹》、编报《向海图强 奋楫扬帆——连云港海洋经济的发展基础和外地经验》等材料,积极构建“大资政”工作格局。

“打造以档育人高地”。建设“连云港市城市荣誉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馆”“特藏馆”,提档升级“红色珍档展”“现当代名家信札展”“红档”书房 “三馆两展一房”红档育人矩阵,市档案馆获评省级社科普及基地。 创新开展红色档案开发教育,培育赣榆抗日山烈士陵园等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教育基地。深化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思政教育,先后与江苏海洋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等多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挂牌实践教学基地,推进主题宣讲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

在全市档案业务建设层面,突出“政治首位、安全首本、服务首要、资源首责、开发首义”“五个工程”。严格按照《档案法》《档案法实施条例》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建立健全党委(党组)领导档案工作机制。抓实档案安全工作,制定印发加强冬春季、夏季汛期等档案安全工作通知,在全市推广试点《连云港市域档案服务外包安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建立档案服务外包全区域、全链条、全过程、全时段“四全”管理机制。

开展“连档赋能”档案建管规范工程。充分发挥江苏省首家档案实训基地作用,针对性开展档案实操培训。印发《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推进政务服务电子文件“云连数据”在线归档、移交和利用。

在档案馆功能建设上突出“红色精神馆、城市文脉馆、智慧数字馆、智库研究馆、教育示范馆”“五馆共建”。连续举办两届“红色先锋讲述红色档案故事”系列活动。今年,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开展“抗战红档故事‘我来讲’”活动。紧扣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编撰《港城抗战档案》《港城抗战实录》《港城抗战英雄录》等读本。利用馆藏红色档案资源举办“书信家国 英雄港城”等红色主题展览。

做好“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后半篇文章。编制《连云港数字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对接接口技术规范》等,分级分类推进全市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与临沂市、日照市、枣庄市等地签订《民生档案跨馆利用服务协议》,实现“苏鲁交界民生档案共建共享共用”。研发“档案‘指尖云’民生服务平台”,推动馆藏劳动、教育、医疗、民政等部门5大类18小类300余万条民生档案在线利用,目前已有近3万用户注册使用,被省数据局推广为“苏服办”移动端标准应用。

推动淮盐档案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尹湾简牍档案申报亚太记忆名录。梳理馆藏现当代名家书画、徐培晨猴系列字画等,编纂《现当代名家书画集萃》《现当代名家信札集萃》。

关键词三:引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创新打造“红色先锋讲述红色档案故事”品牌。以档案讲述、人物专访、主题歌舞、情景演出、时空对话、诗朗诵等多角度的艺术表现方式,让红色档案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相关领导表示“这样的红档故事讲述,入脑入心入行”,活动现场引起观众广泛共鸣,场外通过网络观看直播人次超40万。学习强国、《中国档案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聚焦报道,获评江苏省档案文化精品一等奖。

创新打造“三为三让”征集品牌。开展“为好人建档,让德者留芳”档案征集活动,征集127名先进典型档案资料1000余件,获评“第八届连云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十大品牌”。开展“为名家建档,让尊者留名;为乡贤建档,让贤者留世”专题档案征集,“人民楷模”王继才、“全国道德模范”方敬等模范人物、教育名家及乡贤档案3500余件征集进馆。“三为三让”档案征集品牌在全国档案馆馆长论坛上推介展示。创新开展“五福传家 珍藏国家”档案征集活动,收集“雪域高原好军医”李素芝等20余人“家谱、家书、家传、家藏、家风”档案6000余件。

创新打造“连档连心”服务品牌,“上连党委政府之心,中连发展一线之心,紧连人民群众之心”,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变为群众的暖心、让群众的揪心变为放心、用服务的热心变为群众的舒心。将档案查阅服务典型事例汇编成《民生“档”心》,以档案为媒,架起民生服务连心桥。市档案查阅窗口获评全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巾帼文明岗”,群众满意度100%。

打造档案资政辅政品牌。围绕连云港市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编报《连云港成为全国首批开放城市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编纂《档案看发展:40年40事》。《档案资政参考2023合辑》《档案资政参考2024合辑》连续两年作为全市“两会”会议材料。《江苏档案资政参考》全文转发《关于我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思考建议》,时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作出批示。

关键词四:启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启示一:始终坚持“定位决定作为”工作理念,围绕中心大局,主动嵌入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启示二:始终坚持“档案赋能发展”的发展思维,构建优质服务机制,全面提高档案工作服务效能。

启示三:始终坚持“创新锻铸引擎”事业追求,改革破题,用改革创新赋能,持续提升档案主责主业效能。

启示四:始终坚持“实干成就事业”的不懈砥砺,锚定“行胜于言”,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创特色走在前。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