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高中生考前突发精神分裂,她说班级上平时和自己不对付的几个人,通过脑电波在操控自己。她们不让我走出家门,她们不让我上学,我一学习,她们就让我头疼。我是非常爱学习的,我的价值感就是建立在学习之上的。如果我不能学习了,我还有什么价值?
一个高中生考前突发精神分裂,她说班级上平时和自己不对付的几个人,通过脑电波在操控自己。她们不让我走出家门,她们不让我上学,我一学习,她们就让我头疼。我是非常爱学习的,我的价值感就是建立在学习之上的。如果我不能学习了,我还有什么价值?
一、被控制者即控制者,防御机制下的权力反转
投射的机制就是当我认为那几个和我想法相反的人想操控我时,投射出来是我想操控那几个人,我想控制他们,不要和我作对,我说什么你们要听我的,不要有反对意见,更不能瞧不起我。当然更深的心理机制是我想操控我自己,意思就是我想掌控我自己的一切。一般情况我们都是掌控我掌控的部分,不能掌控的部分我就把它放下。可是她想掌控所有的一切,这就会造成自己的焦虑恐惧和无力感。
比如我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我怎么能暗恋我们班上那个学习好的男生呢?高道德就会批判自己,我是一个不要脸的人,因为她会想到更深层的两性关系。她认为自己能控制住,结果就是越控制自己,自己越是不停的看那个男生。最后觉得那个男生知道自己在看他,自己就会脸红心跳,很羞耻,觉得那个男生知道自己的想法,甚至班上的同学也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自己变成了一个透明人,所以自己都不敢去上学了。
然后自己突然就和别人比吃,比穿,然后会说都是那几个女生操控我,让我买好的手机,让我买包,让我买化妆品。合理化自己对物质的渴望,转嫁为被操控的被迫行为,既逃避道德焦虑,又满足未被承认的欲望。她长期扮演完美优等生的角色,内在真实需求与社会期待产生剧烈冲突。当她无法协调好学生该有的朴素与渴望被同龄人认可的矛盾时,被控制的叙事成为缓冲地带,既维持外在人设的纯洁性,又通过被迫犯错释放压抑的自我。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过度强调外在完美的教育,本质是一场对真实人性的阉割。
二、幻听:内在批判者的集体暴动
全班同学都说我不要脸,都对我咳嗽,对我吐口水,他们在向我挑战,向我示威。实际上这是她自己内心的道德法庭对自己公开判决。心理学家荣格认为,阴影那些被意识排斥的不道德冲动会以幻听、幻觉等形式反噬主体。她对性的好奇,嫉妒同学拥有奢侈品的心理,学习上想超过朋友和同学,都被自我审判为肮脏的秘密。而当这些声音被投射为外界指责时,便形成了自证预言般的恶性循环,越是恐惧被揭露,越确信他人知晓一切,甚至发展出心灵感应妄想。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扭曲认知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未被处理的情绪在神经回路上刻下的伤痕。
咨询的时候,我说你想让他知道你爱他,还是不想他知道你爱他。这里就暴露了一个人类最深的生存悖论我们既渴望被全然理解,又恐惧被彻底看穿。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指出,人终其一生都在成为自我与逃离自我之间摇摆。她的妄想实则是绝望中的自救,当现实人际关系崩塌时,她通过幻想建立一种绝对联结,以此对抗存在主义的孤独。
更严重的一些人会出现自言自语,没有人理解我,我自己和我自己对话,在自己头脑中自己创造故事。我可以是白雪公主,全世界所有的男人都爱我,都宠我,都听我的,我是全能的上帝,我无所不能。在里面可以编织无限的爱情,无所不能的自己。这种全能控制幻想,她的心理退行至婴儿阶段,试图通过妄想重建破碎的掌控感。当一个人的现实成就感持续受挫时,精神世界可能通过病态膨胀来补偿现实的无力。也就是说一个人通过退行来疗愈自己,否则就会出现极端行为。
三、释放压抑和渴望,看到爱也看到恨。
她长期压抑的攻击性,最终通过暴力幻想与躯体症状表达,咨询的时候,我鼓励她说出来,骂出来,甚至找个枕头打出来。既表达自己压抑的情绪,又表达自己内心深深的渴望。现实中很多人既不敢表达负面,也不敢表达正面。发脾气就好像是很羞耻的事情,想要什么东西?别人会觉得你不正常,更会被别人说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当渴望被表达,我想拥有很多帅哥,我想当一个无所不能的上帝。外人看觉得这种方式很荒诞,她已经说自己是上帝了,为什么还要确认呢?你有多自大你就有多自卑,相反你有多自卑,你就有多自大。当她充分的表达出我就是个了不起的人,我就是不一样的,我就是不平凡的,她的这个部分被看到,自然就释怀了。同时当她被允许表达出我看谁都不顺眼,我想杀死所有人的黑暗念头时,她反而看清了愤怒背后的原因,她一直不允许自己看不上人,一直不允许自己有愤怒。当她说我允许我自己看不上人,我允许自己有愤怒的时候,她说我心中的愤怒反而溶解了,多少能感到一些我内心的爱意了。
当优秀被简化为成绩与服从,当情感表达被污名为脆弱,在真我与假我的撕裂中走向崩解。她说别人都没有痛苦,只有我有痛苦。我和同学说,她们还不让我说,说我太脆弱了,我就觉得我是不正常的。他们为什么都不累?他们为什么都那么坚强?他们都在拼命的学习。只有我在情感上浪费时间,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正常人反而病了,拼命压制情感的人或者说一些冷漠的机器反而没问题。
真正承认脆弱,才能获得真正的坚强,承认欲望,方可超越欲望的支配。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足够好的人生:接受间歇性的崩溃,原谅局限性的存在,在完美与残缺之间,找到安放真实的缝隙,这句话何尝不是对时代焦虑的一剂解药。
三清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催眠师,签约作者,老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心中,没有谁是不正常的,没有谁是病的,心变世界就变。喜欢老师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来源:三清心理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