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86届“意大利小姐”大赛的冠军归属,不再是评委手中的悬念,而是大屏幕上一次尴尬的“手滑”时,这场持续了三个小时的直播盛典,似乎就注定了它的结局。
编辑:X
第86届“意大利小姐”大赛的冠军归属,不再是评委手中的悬念,而是大屏幕上一次尴尬的“手滑”时,这场持续了三个小时的直播盛典,似乎就注定了它的结局。
在万众瞩目下,获胜者卡蒂亚·布基乔的名字赫然提前出现在屏幕上,让加冕仪式瞬间失去了所有神圣感。
这戏剧性的一幕,揭示了当代选美比赛正在经历的深刻危机:台前,是连基本流程都无法保障的滑稽表演。而幕后,正如法国作家于贝尔·盖兰的新书所揭示那般,可能隐藏着长达二十年,涉及数十名参赛者的黑暗交易与侵害。
当桂冠的归属变成一场提前写好剧本的闹剧,或是一场黑暗交易的开端时,我们究竟还在观看什么?
选美比赛作为一种公共表演,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呈现“美”。然而,在意大利,这场本该是视觉盛宴的比赛,却彻底沦为了一场被公众无情嘲讽的尴尬秀。
直播刚开场,刺耳的麦克风噪音就给了所有人一个“下马威”,瞬间击碎了精心包装的梦幻氛围。主持人努齐娅·德·吉罗拉莫拼尽全力,试图用“太棒了”之类的空洞词汇强行烘托气氛,但显然无济于事。
混乱不止于技术层面。所谓的“现代化改革”,试图通过加入唱歌、滑冰等才艺环节来提升比赛内涵,结果却是一场灾难。媒体毫不留情地将其形容为一场混乱的“学校才艺秀”,场面简直是“噩梦”。
就连一个简单的口型对唱环节,也被眼尖的观众拿来与34年前的某档电视节目对比,讽刺其形式的陈旧与表演的拙劣。
更深层次的信任危机,则来自于参赛者本身。法国一位名叫艾玛的候选人,就因在社交媒体上过度P图而在决赛前引发争议。
而在意大利的舞台上,甚至有选手在表达时出现了基本的语法错误。这些细节,让观众对所谓“内外兼修”的完美人设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最终,这场本应是美的庆典,在社交网络上被比作一场滑稽的“斗牛”。
如果说台前的混乱尚可以归结为业务能力不精,那么桂冠背后价值的扭曲,则暴露了整个体系的腐坏。当荣誉可以被清晰地标价时,它就失去了荣誉本身。
在法国,成为“法国小姐”意味着什么?是每月高达3000至5000欧元的薪水,是巴黎豪华公寓的居住权,还有豪车、珠宝等奢侈品赞助。这赤裸裸的利益驱动,让竞争的本质从美的角逐,异化为一场商业价值的争夺。
评判的标准也印证了这一点。意大利赛事的评委会主席弗朗西斯卡·帕斯卡莱就直言不讳,评选的核心依然是“美貌”,至于才艺,不过是次要、甚至可以缺失的元素。
这番话,几乎是“资本在选妃”这一论调的最强佐证。资本选择的,从来不是最有才华的女性,而是最具有商业变现能力的“皮囊”。
当美丽被彻底商品化,黑暗的潜规则便应运而生。于贝尔·盖兰的书中,多达60名匿名的前法国小姐参赛者,勇敢地站出来指控。
她们揭露,在1990年至2002年间,性侵犯行为普遍存在,实施者多为法国小姐公司的成员。犯罪地点通常发生在海外集训或总决赛前夜,一些女性甚至在夺冠仅几小时后就遭到侵犯。
这并非孤例。远在美国,“美国小姐”的冠军也曾公开指控自己遭受过性骚扰和死亡威胁。
在巨大的利益链条和公司权力的庇护下,这些罪恶被掩盖多年,而受害者们,因为担心毁掉来之不易的公众形象,往往选择沉默。
面对外界此起彼伏的批评声浪,选美比赛并非没有尝试过自我救赎。它们试图通过引入“多元化”和“包容性”等政治正确的元素,来迎合时代潮流,但结果往往更加尴尬。
法国小姐在2022年修改规则,取消了严格的年龄限制,最终一位34岁的黑人女性安吉丽克成功夺冠。这本该是一个进步的象征,却立刻引爆了舆论,关于“内定”、“为她改规则”的猜测甚嚣尘上。
在意大利,一位怀孕五个月的选手爱丽丝·佩塔尼亚也登上了舞台,试图传递更深刻的女性形象。然而,她的人生格言却被认为含义模糊,并未能成功塑造一个令人信服的、充满力量的角色。
强行嫁接文化元素,效果同样适得其反。意大利赛事方重金邀请多位说唱歌手,希望借此吸引年轻观众。结果,一位名叫盖的说唱歌手表演后迅速离场,这一行为惹恼了评委会主席帕斯卡莱。
她当众批评这位歌手“像小鼬鼠般”溜走,毫无尊重可言。一场本意是拉近与年轻人距离的改革,最终演变成一场前辈对后辈的公开训斥,更显割裂。
就连最基本的人文关怀也做得十分拙劣。当主持人与评委安慰那些落选的女孩时,说出的话是“不要被失败击垮”、“这只是一个行李箱而已”,这种笨拙的说辞,让本就伤感的告别场面,充满了挥之不去的尴尬。
选美比赛的改革,就像在一个早已腐朽的地基上,试图搭建一座华丽的现代建筑。只要“以貌取人”这个地基不改变,任何关于才艺、多元、包容的上层建筑,都显得摇摇欲坠,格格不入。
它既无法真正拥抱现代价值观,又早已失去了古典审美的庄重,最终被困在自我矛盾的囚笼中,动弹不得。
从镜头失焦的滑稽,到桂冠异化的悲剧,再到改革失效的困境,这面曾经映照着理想化女性之美的镜子,如今已经彻底破碎。
碎片中折射出的,不再是美的光辉,而是资本的贪婪、权力的傲慢,以及整个体系在时代变革面前的无力与虚伪。
来源:影史奇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