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油新视角:揭秘体外功效评估的科学方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1 09:48 1

摘要:每个人的皮肤都是独一无二的,展现出多样的属性。根据面部皮脂的分泌量,人们常将面部皮肤分为几种类型:正常、干性、油性和混合性。其中,油性皮肤皮脂分泌旺盛,通常表现为面部特别是T区(额头、鼻子和下巴)油光明显,毛孔粗大,有时伴随着黑头和痤疮问题。因此,了解油性皮肤

每个人的皮肤都是独一无二的,展现出多样的属性。根据面部皮脂的分泌量,人们常将面部皮肤分为几种类型:正常、干性、油性和混合性。其中,油性皮肤皮脂分泌旺盛,通常表现为面部特别是T区(额头、鼻子和下巴)油光明显,毛孔粗大,有时伴随着黑头和痤疮问题。因此,了解油性皮肤的特点及护理方法对改善皮肤状况至关重要。

皮脂是维护皮肤健康的一把双刃剑。适量的皮脂分泌不仅可以润滑皮肤,还能形成一道防御屏障,保护皮肤免受外界微生物入侵并防止水分过度蒸发。然而,随着生活节奏、饮食习惯变化,皮肤油腻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问题。皮脂分泌过剩可能导致毛孔堵塞和皮肤问题,如粉刺、毛孔粗大、皮肤粗糙、油腻、痤疮与脂溢性皮炎等。皮脂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控油机制复杂,化妆品控油功效需要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全面科学评价。因此,控制皮脂分泌、保持皮脂含量平衡对维护皮肤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皮脂的生理功能和产生机制,探讨各类控油产品的体外功效评估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科学管理皮脂问题,维护皮肤的清洁和健康。

皮脂的产生途径

皮肤油腻的主要因素是皮脂腺皮脂的过量分泌。皮脂的产生机理涉及皮脂腺细胞的一系列复杂生化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细胞分化:皮脂腺起源于皮肤表皮层,其外周区由未分化的基底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能力,是皮脂腺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源头。在此区域,基底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并向腺体内部移动,开始分化为成熟的皮脂腺细胞。

图1 皮脂腺的结构组成(图源网络)

2. 脂质合成:分化过程中,小细胞向腺体中心分化并逐渐失去有丝分裂活性,增大体积并积累脂质。包括甘油三酯、蜡酯、游离脂肪酸、胆固醇等多种脂类的合成。

3. 脂滴的形成和积累:合成的脂质在细胞内形成脂滴,随着脂滴的不断扩大和积累,皮脂腺细胞体积也逐渐增大。

4. 细胞裂解和皮脂释放:终末分化的皮脂细胞解体,通过全细胞溶解的过程死亡和裂解,将内容物(即皮脂)释放到周围毛囊管中。这种持续的分化活动受旁分泌、内分泌和神经介质的控制,这些介质作用于皮脂细胞表达的多种受体。

皮脂分泌的影响因素

皮脂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皮脂腺大小、激素、遗传、环境条件、皮肤屏障、生活习惯、身体部位与季节、年龄、性别等,都可能导致皮脂分泌过剩。内分泌是影响皮脂腺功能的根本内源性因素,雄激素是促进皮脂腺发育和皮脂分泌的首要因素。

皮脂的产生与多种内源性因素有关,包括血液中雄激素水平、皮脂腺内雄激素代谢酶活性(特别是Ⅰ型5α-还原酶)、血液中SHBG含量以及AR的表达水平等。5α-还原酶能将睾酮转化为更活跃的DHT,它通过与皮脂腺细胞受体结合,促进角质细胞增生并增加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在皮脂腺的毛囊内积聚,过量积累可导致毛囊阻塞和缺氧,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和成熟,进而导致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最终引起痤疮和毛孔粗大等问题。AR属于类固醇受体超家族,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皮脂腺中含量较高。AR与雄激素结合后,从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并作为转录因子调控目标基因表达,导致皮脂分泌增加。

皮脂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皮脂在人体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有正面影响也有其负面作用。

皮脂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水分流失,保持皮肤柔软和湿润,有助于维护皮肤的弱酸性环境,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入侵,也可以作为抗菌物质和抗氧化物质的传递系统。皮脂中的角鲨烯、辅酶Q10和维生素E是皮肤抗氧化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维生素E和辅酶Q10构成的初级抗氧化屏障失效的情况下,角鲨烯充当第二道防线参与氧化反应。角鲨烯的单线态氧淬灭速度远超其他脂质,能够有效中断自由基的链式反应。然而,这一过程生成的过氧化角鲨烯可能刺激炎症。油性皮肤的皮脂分泌偏旺盛,可导致毛孔粗大,肤色暗沉;毛孔堵塞,形成黑头和白头,甚至引发痤疮。过多的皮脂还可能成为某些皮肤病原体的滋生地,如引起头皮屑和皮炎。

图2 皮脂分泌引起的皮脂腺感染(图源网络)

控油的具体方法

总的来说,适量的皮脂对皮肤健康是必需的,但皮脂分泌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皮肤问题。因此,维持皮脂分泌的平衡对保持皮肤健康和美观至关重要。护肤品与皮肤油脂相作用的方式主要为清洁或吸附已产生的皮脂、收缩毛孔、调控皮脂腺功能三方面。

清洁成分可以去除皮肤上已有的皮脂,但如果清洁过度,可能会减轻毛囊口压力,促使皮脂腺加速分泌油脂直到压力恢复平衡。使用硅石、改性玉米淀粉、滑石粉和高岭土等成分,可以通过自身孔隙暂时吸附皮肤表面油脂。PCA锌、药用层孔菌提取物和北美金缕梅提取物等通过毛孔收缩减少排出达到皮肤表面的油脂。白藜芦醇可以增加G0/G1期的皮脂腺细胞比例,抑制皮脂腺生长和成熟,减少皮脂产生。土茯苓提取物通过调整5α-还原酶的活性,动态地调节皮脂分泌。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通过影响上皮细胞的生长、分化和角化,可以减少由皮脂成分变化引起的痤疮形成。外用维生素B3和维生素B5可以抑制皮脂腺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合成脂质的反应。其他减少皮脂腺分泌的物质还有锌、维生素B6等,

控油护肤品体外功效评价方法及指标

2021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及《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中将控油功效定义为:帮助减少使用区域的皮脂分泌和积聚,或使得涂抹区域出油现象不显著。可以通过人体功效评价实验、消费者使用体验测试或体外功效评估实验完成。

与人体实验和消费者使用体验测试相比,体外功效评估实验可以精确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化学浓度等,控制性和重复性较高。此外,体外实验能够有效简化变量,专注于研究特定成分或配方对油脂分泌的影响,而不受其他生物变量(如个体差异、生活习惯等)干扰,从而更直接地评估特定成分的效果。在早期研发阶段,使用体外实验可以避免直接在人体上测试可能的刺激性或有害物质,保护参与者安全,避免伦理上的复杂性和潜在的道德风险。因此,体外功效实验是在产品开发初期评估原料或配方效果的一种有效工具,还可以作为后续更广泛的人体试验和消费者测试的基础。

体外功效测试一般通过细胞实验评估控油效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检测指标:角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对5α-还原酶的合成和活性的抑制效果;皮脂腺细胞增殖和脂质合成速度;皮脂腺细胞中AR的mRNA表达水平。最常用的是尼罗红染色观察人永生化皮脂腺细胞SZ95的脂滴分布进而分析待测物的控油功效。通过体外测试可以快速可靠地筛选出机理可行的皮脂腺调理功效成分,对原料和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基于皮脂含量的祛痘控油功效测定

脂滴含量(Nile red)

图3 样品作用前后及浓度升高时脂滴分布情况

2.基于炎症的祛痘控油功效测定(棕榈酸钠、DHT、LPS刺激)

脂滴含量(Nile red)

图4 样品作用前后脂滴分布情况

与模型组相比,样品组随着浓度升高,红色荧光强度逐渐减弱,表明样品能有效抑制皮脂腺细胞皮脂分泌,有一定的控油功效。

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SREBP-1、FAS)

图5 样品作用前后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

与模型组相比,样品组随着浓度升高,SREBP-1和FAS表达下调,表明样品能有效抑制皮脂腺细胞皮脂分泌,有一定的控油功效。

炎症因子(IL-6、IL-8、TNF-α、IL-1β等)

图6 样品作用前后炎症因子含量及表达情况

与模型组相比,加入样品后炎症因子含量明显下降,表明样品具有控油功效。

基于Ⅰ型5α-还原酶的控油功效检测

图7 样品作用前后Ⅰ型5α-还原酶抑制率

与对照组相比,样品组Ⅰ型5α-还原酶酶活抑制率上升,表明样品具有控油功效。

皮脂的过量分泌是痤疮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控油和祛痘功效总是密切相关。在皮肤科学领域,控制皮脂分泌不仅是改善皮肤油腻感和光泽的关键,也是预防和治疗痤疮的重要策略。因此,在评估抗痘产品功效时,控油性能的测试通常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后续推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用于评价祛痘产品功效的体外实验方法和技术。

参考文献:

[1] 陈默,赵亚.油性皮肤和皮脂分泌的调节[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3,36(11):32-34.DOI:10.13222/j.cnki.dc.2013.11.015.

[2] 李思玥,韩蕊,刘琦,等.化妆品控油功效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2023,53(05):560-566.

[3] 李雅琴,程丽雪,纪超,等.皮脂腺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11):116-118.DOI:10.15909/j.cnki.cn61-1347/r.001466.

[4] 魏娟.油性皮肤调控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品科学,2022,45(10):50-54.

[5] 吴巧云,郑敏.皮脂腺功能及调控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6,(20):1217-1219.

[6] 肖青,李利.油性皮肤的科学护理[J].中国化妆品,2021,(08):26-27.

[7] 张婷婷,吴黎明,吴田田,等.祛痘功效成分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应用的开发展望[J].中国化妆品,2024,(01):98-103.

[8] H T S ,I H M .Oily skin: an overview.[J].Sk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2012,25(5):227-35.

[9] Jia Y ,Gan Y ,He C , et al.The mechanism of skin lipids influencing skin status[J].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2018,89(2):112-119.

[10] Manli Y ,Mingyue Z ,Yan J , et al.A review of fatty acids influencing skin condition.[J].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2020,19(12):3199-3204.

[11] Young S K ,Yeol M H ,Chan K G , et al.Resveratrol exerts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s on human SZ95 sebocytes through the inactivation of the PI3-K/Akt pathwa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2015,35(4):1042-50.

来源:丽丽说健康小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