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8年夏,日军攻势凌厉。徐州沦陷后,日军沿陇海线西进,直逼郑州、威胁武汉。面对日军的机械化部队,蒋介石政府节节败退。
1938年夏,日军攻势凌厉。徐州沦陷后,日军沿陇海线西进,直逼郑州、威胁武汉。面对日军的机械化部队,蒋介石政府节节败退。
在绝境中,蒋介石采纳了“以水代兵”的建议。这个策略其实早有预谋——
三年前,德国军事顾问法肯豪森就在建议书中写道:在北方“最后战线为黄河,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增厚其防御力”。
6月初,开封失守,中牟危在旦夕。蒋介石在最高军事会议上声音沉重:“只要敌人知道黄河大堤开了口,就不敢前进!即使水小也要掘!”
6月7日,商震部新编第八师蒋再珍部在花园口关帝庙以西开始掘堤。士兵们强行隔离10华里以内的群众,指派800余名强壮士兵日夜掘进。
执行命令的士兵们含着泪埋设炸药。许多人抵触心理强烈,动作迟缓得让蒋介石连发电令催促,斥责他们不要有“妇人之仁”。
9日上午9时,掘开的大堤开始放水,蒋再珍又命令炮轰大堤。此时天降大雨,黄河水势猛涨,洪水彻底泛滥成灾。
洪水过处,村庄如纸片般消失。滔滔黄水从花园口奔泻而出,水到之处,尽成泽国。
豫、皖、苏三省44个县市受淹,受灾人口高达1250万,89万人被淹死,500万人流离失所。黄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饥民遍野。
国民党政府以“军事机密”为借口,决堤前竟不通知群众搬迁。大部分百姓根本没有时间反应,许多人在睡梦中就被洪水吞噬。
洪水确实短暂阻滞了日军。困在中牟的14师团1500余人遭歼灭,据日方记载日军伤亡约7400人,延迟了日军进攻武汉的计划。
但与此相比,中国人民付出的代价令人窒息:89万平民死亡、1200万人受灾。
四个月后,武汉依然沦陷。
蒋介石后来在日记中写道:“心神哀痛,岂能自安?”
千万百姓家破人亡,焉能“自安”?
洪水过后,黄泛区形成。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变为荒沙弥漫的不毛之地。黄河将上百亿吨泥沙带到淮河流域,使淮河干流和许多支流淤塞。
这直接导致了1942年至1943年的河南大饥荒,数百万人死于饥饿。灾民们吃草根、树皮,甚至“以含毒野菜及观音土充饥,糠秕杂食反成佳肴”。
更令人愤慨的是,国民党政府为推卸责任,竟召开记者会宣称“黄河决堤系日军轰炸所致”。
花园口决堤暴露了国民党政府漠视人民生命的本质。蒋介石决策时的一句“切莫有妇人之仁!”道出了其对百姓生命的极端冷漠。
不同的政府态度截然不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重视黄泛区的复兴工作。1950年,中央成立了黄泛区复兴委员会。1951年1月,黄泛区农场正式建立。
经过几十年治理,当年荒沙弥漫的黄泛区,如今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和欣欣向荣的生态旅游区。
这片苦难的土地重获生机。
来源:空舟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