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美食之福建——东平小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1 12:21 1

摘要:东平小胳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政和年间,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时间。据说当时朱熹的父亲朱松在政和任县尉,在暗访时借住在东平的一位屠户家中。晚上睡觉时,感觉身体不适,四肢无力,更是食不下咽。屠夫一家心里着急,恐自己招待不周,好在屠夫的妻子十分擅长厨艺。她把家中的猪肉剁

东平小胳是闽北十大名小吃之一,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在2020年是曾因一部电视剧而被许多人所了解。

1

起源故事

东平小胳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政和年间,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时间。据说当时朱熹的父亲朱松在政和任县尉,在暗访时借住在东平的一位屠户家中。晚上睡觉时,感觉身体不适,四肢无力,更是食不下咽。屠夫一家心里着急,恐自己招待不周,好在屠夫的妻子十分擅长厨艺。她把家中的猪肉剁成细末,拌上淀粉和糖做馅料,包裹上鸡蛋皮放蒸笼蒸熟,拿给朱松品尝。因为鲜嫩爽口,油而不腻,清香甘甜,朱松顿时胃口大开,且肉已经被剁成细末,十分利于吸收。果然第二天朱松身体便大好,神清气爽。还赋诗一首赞曰:疾魔虽缠身,蔬胳乃灵肴。问君何处觅,草庐东平中。

2

传承发展

还有一个版本为,朱松品尝后觉得味道爽滑、甘甜清香,便为这道菜命名为“小胳”,并吟诗一首:“小胳乃佳肴,微恙去无踪;问君何处觅,却在东平中。”后来这种做法逐渐流传开来,人们管其叫做小胳,并且跨越八九百年的历史传承至今。在政和县东平镇,逢年过节办酒席,酒桌上必不可少的第一道菜就是小胳,有“无小胳不成席”之说。可见其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融入到传统文化习俗当中。

2020年随着央视一部电视剧,小胳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让这个地方特色美食声名远播,一度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品尝,东平小胳成为当地的美食名片。由此而发展起来了“小胳”经济。此外随着东平小胳的名气愈大,在福州、南平等地的宴席上也出现了东平小胳。

3

制作工艺

东平小胳始终传承传统工艺,主要以肥膘肉、木薯粉、白糖、豆腐、鸡蛋或鸭蛋为原料。先将肥膘肉、木薯粉、白糖、豆腐一起制成馅,这一步很关键,分别将肥膘肉剁成肉酱,豆腐捣烂,在大盆中和着木薯粉加少量白糖用力拌匀,做好的馅放在一边待用。第二部是制作蛋皮,将鸡蛋或鸭蛋,去壳打进盆中,加适量的水、碱,用筷子打匀。起过等锅热时,用荤油润锅,再将蛋液沿着锅边淋进锅中,要淋均匀,形成一个圆形且薄的蛋皮,取出后摊平放好,再摊下一个。

取约三十公分长的半圆竹筒,洒上适量水淀粉,将蛋皮附在竹筒中,把肉馅臽进竹筒,包好蛋皮,小胳就初步成形了。最后将包好的小胳放入蒸笼中猛火蒸上一小时,待其色泽鲜亮、香气诱人,小胳就算最终制作完成了。

来源:美食地图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