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小种子” 藏科创密码:育良种、强根基,撑起农业大未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15:26 1

摘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子关乎一年的丰收,种业备受关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计划,并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子关乎一年的丰收,种业备受关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计划,并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

在时刻跳动着“创新”脉搏的深圳,也在农业领域洋溢着蓬勃的科技活力:通过举办“2025年农业科技成果对接会”,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对口地区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让每一粒种子都播出丰收的希望。会上,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带来的优质水稻品种——甜优翡翠,吸引了众多目光。该品种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特别是出米率及整精米率高,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保证粮食安全做出了一定贡献。当下,公司正牢牢紧握种业发展的密钥,以科技创新为笔,在祖国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奏响着种业发展的激昂乐章。

科技攻关,国产抗虫棉成功突围

时间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棉花产业遭遇棉铃虫灾害,棉花产量急剧下降,棉农们损失惨重。那时,一家跨国公司凭借转基因抗虫棉技术,迅速占领了我国95%的抗虫棉市场份额。

为打破垄断,我国将“转基因抗虫棉” 列入“863”重大关键技术项目。以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勇挑重担,开启了一场科技创新的冲刺。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实现了国产抗虫棉的逆袭,如今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已高达99%。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深圳市东方明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决定投资 3000 万元,于 1998 年联合国家科技部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等科研机构,在深圳共同成立该公司,肩负起将国产抗虫棉技术不断优化并推向更广阔市场的重任。

十年磨剑,厚积薄发育良种

在深圳龙岗生物园,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农业科研画卷正徐徐展开。占地226亩的基本农田上,布局错落有致。温室大棚内,多抗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棉花与阳光玫瑰葡萄、草莓等作物和谐共生;露地田间,则是鲜食甜糯玉米育种的试验田。

培育一个成功的育种产品,犹如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一项育种产品从研发到推广,差不多要十年时间,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总裁黄涛感慨万千,漫长的时间周期与高额的研发投入,对于任何一家科技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风险考验。自2005年至2024年,创世纪种业累计研发投入高达3亿元,这背后是对种业科技创新的坚定决心。

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总裁黄涛与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崔洪志博士在新疆考察抗虫棉试验基地

雄厚的研发实力带来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公司已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1项、已申请PCT发明专利87项。为了给研发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创世纪种业搭建了完善的科研体系。生物技术中心以及棉油、水稻、玉米的育种中心相继成立,旗下设有6个实验室、2个实验基地、10个育种站。在这里,科研人员运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深入基因层面,将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优良基因导入到棉花、玉米、水稻等作物中,精心培育适应不同环境、具备高产量高品质的新品种。

育繁推一体,“金种子”遍地生根发芽

育好种只是农业产业链的开端,如何将这些优良品种送到农民手中,让它们在全国各地的土地上发挥最大价值,同样是创世纪种业关注的重点。作为农业农村部首批认定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创世纪种业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

“育繁推一体化使得企业更了解市场以及各地的气候、土地特点,研发和推广更具针对性。”黄涛介绍道。为了减少沟通成本及时间成本,创世纪种业在全国建立6大营销中心,每年召开田间观摩会、交流座谈会。

一粒好种子,牵动着农民的心。在观摩会上,农民们可以亲眼看到创世纪种业的新品种在田间的表现,通过对比,直观感受到新品种的优势。“我们每年中秋节前后是最忙的时候,这个时候秋收,农民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品种。”黄涛说道。

市场推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天灾等因素往往会影响品种的表现。“比如夏天突发暴雨,若我们的产品恰好具备出色的抗涝特性,便有机会在众多品种中崭露头角。”为了让科技创新成果减少“水土不服”的可能性,创世纪种业在全国布局139个测试点,覆盖黄淮海、东华北等多个地区。通过在不同地区进行测试,了解品种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性,从而不断优化品种。同时,在自主创新研究中,多方面发展,在抗虫棉、优质棉花、耐逆境作物如干旱、盐碱、热、寒等作物品种进行选育,实现多场景适配。 2024年度,公司超过3000吨棉花种子输往新疆,598吨玉米输往东华北、黄淮海地区,515吨水稻种子输往长江流域、华南地区,让“金种子”在各地生根发芽。

创世纪种业在转基因棉花、转基因玉米、基因组编辑水稻上已取得重大突破。黄涛表示:“我们始终瞄准种业‘卡脖子’问题攻坚克难,希望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种业振兴不是单兵突进。高产能目标的达成,离不开良种、良法、良田、良制、良机“五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共进。在未来规划中,创世纪种业将积极从农业产业链的前端向后端延伸,携手更多农业龙头企业补链、强链,共同构建更大市场和更强生态,用小小的苗种如星星之火,不断点燃种业发展的燎原之势。

晶报记者 陈淑莹

编辑:阎建伟

来源: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