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小牛邀请到媒介技术发展与基础教育变革领域专家、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洁博士,与我们共同探讨智能时代对新闻业、中小学校的影响,以及对媒介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作为媒介前沿阵地的新闻业和塑造未来社会成员的中小学校,都正在经历智能时代的转型期。那么,从业者应如何应对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呢?
近日,小牛邀请到媒介技术发展与基础教育变革领域专家、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洁博士,与我们共同探讨智能时代对新闻业、中小学校的影响,以及对媒介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智能新时代的媒介素养是什么?
“literacy”本身指的是读写能力——小朋友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学会怎么拼写。张洁表示,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除了运用语言符号之外,如何看电影、电视也是一种需要掌握的能力。
张洁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媒介素养——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就是那个时代的媒介素养。对当代人来说,学会如何应用人工智能,就是这个时代重要的媒介素养。
“AI不会代替人,
只会淘汰不愿掌握新技术的人”
张洁指出,从宏观的角度说,技术发展理论上赋予了更多人权利。“以前一个人能做一个工作一辈子,但现在,正如《未来新工作》里说到的,每个人在这一生里都会换三到五次完全不同的职业——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各行业都面临着变革,人们的职业焦虑也随之而来。在张洁看来,这种焦虑的本质源于很多人都想在变动的时代追求稳定。她补充道,对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享受改变、乐于改变是未来享有幸福的重要前提。
比如,如果能够正确利用人工智能,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这分明是一件好事。对于新闻从业者而言,面对技术进步,应及时了解并勇于尝试,提高自己的智能素养;同时结合自身在新闻工作中的丰富经验,将这些技术转化为自身的优势,而非陷入恐慌。
“对于能驾驭的人来说,使用人工智能是非常愉快的。”张洁表示,在她看来,学会如何向DeepSeek、豆包等AI准确地表达自身意图,如何为AI提供合适的素材,如何准确核查AI生成的内容,都是需要学习的新技能,而这些技能正是一个人智能时代的媒介素养。
正因如此,张洁强调,“人工智能只对认知水平在其之上的人才有积极作用” 。
数智学校长啥样?
张洁从2012年开始研究如何让青少年和媒介技术和谐共生,在她看来,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与之相配套的学校和教学方式。
张洁指出,新的智能技术带来的,不仅是学习内容的转变、教室智能设备的引入、慕课的使用等表面上的变化,而更是整个教育范式的改变——学校的教学方式、时空组织规则、空间布局都将迎来系统性变革。
那么,教育范式会从什么样变成什么样呢?当下社会中很多工作已开始由以大规模、流水线、批量化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方式,转变为以少量、灵活多变、个性化为特点的项目式方式生产,例如互联网大厂。类似地,未来学校也将从分学科班级授课制变为以发现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为主要目标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方式。
数智学校概念图
张洁与团队正在研发新型“数智学校”。在数智学校中,桌椅等全部教学设施均是带轮的、可移动的,以适应学生灵活多变的需求;此外,数智学校强调打破围墙,融合线上线下资源,鼓励同学们走进真实场景。
同时,数智学校的生产、组织方式也和抖音、快手的信息生产、分发模式类似,构建数字化神经中枢,依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进度智能匹配学习者与学习资源,老师则通过观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判断他们是否达到国家课程标准,并给予相应评分。
目前,已有不少学校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范式,部分学校已参考数智学校的设计进行改造或建设。“只要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那么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环,学校也会相应变动,这是人类将共同经历的过程,而且我相信中国的变革会比西方更快,”张洁充满信心地说。
来源:庖丁解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