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杰:创新先锋的“蚂蚁精神”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15:14 4

摘要:任杰,男,汉族,1978年9月出生,农工党党员,第十一届济南市莱芜区政协委员,济南莱电新源投资有限公司电工高级技师、正高级工程师。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齐鲁工匠”、“济南大工匠”、“齐鲁首席技师”、“济南市劳动模范”、“享受

任杰,男,汉族,1978年9月出生,农工党党员,第十一届济南市莱芜区政协委员,济南莱电新源投资有限公司电工高级技师、正高级工程师。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齐鲁工匠”、“济南大工匠”、“齐鲁首席技师”、“济南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高技能人才)”、“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泉城企业突出贡献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创新先锋的“蚂蚁精神”

从抄表工到技术骨干。验电、抄表、记录……刚参加工作时,任杰只是一名每天无数次重复这些枯燥动作的抄表工,但他依然兴奋,对待工作一丝不苟。

参加工作当年,任杰在一次抄表工作中,一只手不小心被表箱的棱角划破了一道口子,顿时鲜血直流。疼痛之余,他开始考虑能不能设计一套装置,实现不开箱门就能抄表的功能。直到下午下班回家,注意到家里的小板凳,他兴奋地发现,只要在电表上安一个“小板凳”,就可以实现不开门抄表。于是,他在家里连夜制作了一个铁皮版的小板凳,第二天拿到现场进行实验,果然实现了不开门就能抄表的功能。

这是任杰工作半年后的首次创新,正是这次小小的改进,让他尝到了创新的甜头,坚定了他“工人也可搞创新”的信念,从此与创新发明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然有了创新的想法,但任杰很快在创新路上遇到了第一个瓶颈——知识储备不足。为了提高技能,他想方设法给自己充电,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一次电工高级技师培训中,为了弄懂一个电路图,他把自己关在车里,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冬晚上一学就是3个小时。就这样克服重重困难,如饥似渴地学习,为任杰的创新之路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蚂蚁啃骨头”的执着。2019年,任杰被调入莱芜供电中心,他注意到常庄线连续几年线损率居高不下,月损电量达27.3万千瓦时。作为线损主责的任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主动提出联合供电所查找常庄线高损原因。

常庄线,线路总长60.9公里,沿线有137台变压器,负责9300多户客户的电力供应,在如此繁杂的线路上,找到线损点,无疑就像大海捞针。“第二次检查完,我都想放弃了。”一同去检查的师傅回忆道,他觉得已经做到极致了,能想到的点全查到了。所以,他当时不想查第三遍了,但任杰还是非常坚持地要查第三次。

第三次,任杰改变了方法,从变电站出线的第一根杆塔就开始详细测量、计算,果然发现了问题,找出了线损居高不下的真实原因。找到原因,公司对线路进行了针对性改造,改造后的常庄线和苗文线两条线路合起来的线损降到了4%以下,月损电量由改造前的27.3万千瓦时降到了7.5万千瓦时以下,这样每年就可减少损耗电量237.6万千瓦时。

“我们靠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啃下了常庄线高损这根硬骨头,特有成就感。”任杰向记者说,如果说人生中总有几件值得骄傲自豪的事,这可算得上是其中的一件。

创新沃土的播种机。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电工岗位上,任杰一干就是22年,他刻苦钻研业务,用智慧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他经过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摸索,研发了便携式计量专用负荷仪,申请了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该项目的空白,有力提升了国家电力行业计量水准,也实现了莱芜供电公司发明专利“零”的突破……他带头组建了“水滴创新工作室”,在他的创新团队中既有能工巧匠,也有设计专家,既有绘图高手,更有点子大王,已先后带出具有突出工作能力的徒弟21名,其中6人走向公司管理层,8人成为班组长,4人获得了市级以上劳模工匠称号,1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为指导大家更好的进行技术创新,他将20多年计量创新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创造了被称为创新宝典的“五步创新工作法”,用于指导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发明。截至目前,“水滴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专利56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3项,还取得了4项商标和1项版权。工作室被授予“山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等4项荣誉。

“作为一名劳模工匠,我既要做好技术传授,更要做好精神传承。”作为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任杰坚持“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有你有我”的理念,带领“水滴创新工作室”的年轻人们破解新的电流密码。如今,他仍坚持每天记录难题,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草图,见证着他对技术的痴迷。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