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刘汉,这次你算是走运。"电话里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什么意思?"刘汉放下手中的技术图纸。
"宜宾的项目,你拿下了。不过有人不太高兴。"
刘汉沉默了几秒:"谁?"
"你自己心里清楚。小心点,有些人输不起。"
电话挂断,办公室里只剩下空调低沉的嗡鸣声。刘汉望向窗外,宜宾的方向云层正在聚集。
第一章
刘汉接到中标通知的时候,正在工地上检查另一个项目的进度。助理小王跑过来,脸上掩饰不住兴奋:"刘总,宜宾水电大坝项目,我们中了!"
刘汉接过文件,仔细看了一遍标书结果,点点头:"通知大家,明天开会,准备宜宾项目的前期工作。"
"刘总,这可是个大项目啊,十几个亿的投资。"小王压低声音说。
"越大的项目越要谨慎。"刘汉将文件装进公文包,"去准备车,我们今天就去宜宾看看。"
三个小时后,刘汉的车驶进宜宾市区。他没有直接去政府部门报到,而是先到了预定建设大坝的江段。江水在秋日的阳光下泛着金光,两岸山势陡峭,确实是建坝的好地方。
"地形倒是不错。"刘汉对身边的技术总监老张说。
老张蹲下身,抓了一把泥土:"土质也可以,不过这里的水文情况比较复杂,施工期间要特别注意汛期的影响。"
两人正在江边查看,一辆黑色的奥迪缓缓停在路边。车上下来一个中等身材的男人,穿着深色西装,脸上带着一种说不出的阴郁。
"刘汉是吧?"男人走过来,伸出手,"我是郑鑫,鑫源建设的。"
刘汉握手:"久仰大名。"
"这次竞标,你们准备得很充分啊。"郑鑫的笑容有些僵硬。
"侥幸而已。"
"侥幸?"郑鑫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刘总太谦虚了。十几个亿的项目,可不是侥幸能拿下的。"
刘汉看出对方话里有话,但没有接茬:"郑总有什么指教?"
"指教不敢当。只是这个行业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希望以后多合作。"
"当然。"
郑鑫又说了几句场面话,上车离开了。老张等车走远了才说:"这个人有点问题。"
"怎么说?"
"眼神不对,说话也不对。你看他刚才握手的时候,手心全是汗。"
刘汉没有回应,继续查看地形。但他心里清楚,老张的直觉通常很准。
当天晚上,刘汉在酒店里接到了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的电话,约他第二天到政府大楼正式签约。刘汉答应下来,然后给公司打电话,让财务部门准备履约保证金。
第二天上午,签约仪式很顺利。政府方面对这个项目很重视,市长亲自出席。刘汉在发言中强调了环保和安全的重要性,赢得了一片掌声。
仪式结束后,刘汉正准备离开,一个政府工作人员悄悄走过来:"刘总,有人想见你。"
"谁?"
"郑鑫。他在楼下等着。"
刘汉皱了皱眉,还是决定去见一面。
郑鑫在政府大楼的咖啡厅里等着,桌上摆着两杯咖啡。
"刘总,恭喜啊。"郑鑫站起来。
"谢谢。"刘汉坐下,"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大事,就是想聊聊。"郑鑫端起咖啡杯,"这个项目技术要求很高,你们有把握吗?"
"我们不会接没把握的项目。"
"那就好。不过我听说,这个项目的资金链有些问题,政府那边可能会拖款。"
刘汉看着郑鑫:"郑总消息很灵通啊。"
"在这个行业里,消息就是生命线。"郑鑫放下杯子,"刘总,我们都是做工程的,知道这行的水有多深。有些事情,不是技术好就能解决的。"
"比如呢?"
"比如当地的关系,比如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阻力。"郑鑫顿了顿,"我在宜宾干了五年,对这里的情况比较了解。如果刘总需要帮助,随时可以找我。"
刘汉明白对方的意思,但没有表态:"谢谢郑总的好意。"
"客气了。不过有句话我还是要说,这个项目水很深,小心别呛着。"
刘汉站起来:"我记住了。"
离开咖啡厅的时候,刘汉感觉到郑鑫的目光一直跟着他。这个人明显对项目有想法,而且不怀好意。
回到酒店,刘汉召集团队开会。
"从明天开始,我们分几个小组,分别负责设备采购、人员招聘、现场勘察和政府协调。"刘汉在白板上画出组织架构,"这个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要打起精神。"
"刘总,我听说有人在打听我们的标书细节。"采购主管小李说。
"谁?"
"具体不知道,但应该是同行。"
老张接话:"我觉得可能是那个郑鑫。今天他问的那些问题,明显是在试探。"
"不管是谁,我们按自己的计划走。"刘汉在白板上又画了几个箭头,"任何人想搞破坏,我们都有应对方案。"
会议开到很晚。散会的时候,刘汉留下了老张。
"你明天去当地找个靠谱的保安公司,给工地安排安保。"
"是不是太小心了?"
"宁可小心,也不能出事。"
老张点头:"我明白了。"
第二天,刘汉团队正式开始在宜宾的工作。他们租了一层办公楼做临时指挥部,开始招聘当地员工。消息传出去后,应聘的人很多,其中不乏有经验的技术工人。
但是就在招聘进行到第三天,出现了问题。
"刘总,那个仓库有麻烦了。"小王跑进办公室,满头大汗。
"什么麻烦?"
"房东说要涨租金,涨一倍。不然就租给别人。"
刘汉放下手中的文件:"涨一倍?为什么?"
"房东说市场价就是这样,我们签合同的时候价格太低了。"
"合同是什么时候签的?"
"上个星期。白纸黑字,他亲自签的。"
刘汉站起来:"走,去看看。"
到了仓库,房东是个五十多岁的当地人,一见到刘汉就开始摆手:"刘老板,真是不好意思,这个价格确实太低了,我也要生活啊。"
"老李,我们合同上写得很清楚,三年租期,每年五万。"刘汉拿出合同。
老李看都不看:"合同是那样写的,但是现在情况变了。有人出十万一年租这个仓库,我不能不考虑啊。"
"谁出十万?"
老李支支吾吾不肯说。
刘汉心里明白了,但没有发作:"老李,做生意要讲信用。合同已经签了,就要按合同办事。"
"信用不能当饭吃。刘老板,要么你也出十万,要么我只能毁约了。"
刘汉看了看仓库,这里确实很适合存放设备,位置好,交通便利。但如果为了这个仓库和人纠缠不清,会影响整个项目进度。
"老李,给我一天时间考虑。"
"行,明天这个时候给我答复。"
回到指挥部,老张很愤怒:"这明显是有人在搞鬼。仓库市场价就是五万左右,谁会出十万租这么个破地方?"
"郑鑫。"刘汉说。
"那我们怎么办?"
"重新找仓库。"刘汉拿起电话,"小李,你联系一下当地的房产中介,看看还有什么合适的仓库。"
小李很快找到了三个备选地点。刘汉带人去看了看,其中一个虽然位置稍远,但面积更大,价格还便宜一些。
"就这个了。"刘汉当场拍板。
新仓库的手续第二天就办完了。老李得知消息后还专门打电话过来,说可以按原价租给刘汉,但被刘汉拒绝了。
"这种人不值得合作。"刘汉对老张说,"而且现在这个仓库更合适。"
"那个郑鑫真是阴魂不散。"
"他这是在测试我们的底线。"刘汉看着窗外,"仓库的事只是开始。"
果然,一个星期后,又出现了新问题。
第二章
问题来得很突然。那天上午,刘汉正在新仓库检查到货的设备,突然来了十几个村民,为首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
"你们是建大坝的吧?"老人一脸愁容。
"是的,大爷,有什么问题吗?"刘汉停下手中的工作。
"问题大了。听说你们建了大坝,下游就没水了,我们的田怎么办?"
刘汉愣了一下,这完全是对水电站的误解:"大爷,水电站不是这样的。我们建大坝是为了发电,水还是要流下去的,不会影响农田用水。"
"真的吗?"老人半信半疑。
"当然是真的。而且大坝建成后,可以更好地调节水量,对农田灌溉是有好处的。"
但是村民们显然不相信,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我听说建了大坝,水就被堵住了。"
"是啊,下游肯定没水了。"
"我们的田都要旱死了。"
刘汉花了一个多小时,详细解释水电站的工作原理,并且拿出环保评估报告给村民们看。但效果不大,村民们将信将疑地离开了。
"这些村民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小王问。
老张摇头:"肯定有人在背后煽动。"
下午,刘汉专门到村里拜访了几个村民。他发现,最近确实有人在村里传播关于大坝的谣言,说什么建了大坝就断水,还说大坝会污染环境,影响鱼类生存。
"是谁说的这些话?"刘汉问一个比较友善的村民。
"就是城里来的一个老板,说他也是搞建设的,对这些事情很了解。"
"什么时候来的?"
"上个星期,来了两次,每次都请大家吃饭,说是为了大家好。"
刘汉心里清楚,肯定是郑鑫搞的鬼。但他没有直接揭穿,而是决定用更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
第二天,刘汉请来了省里的水电专家和环保专家,在村里召开了一次说明会。专家们详细讲解了水电站的环保措施和对当地生态的积极影响,并且承诺定期向村民公开项目的环保监测数据。
说明会的效果很好,村民们的疑虑基本消除了。会后,那个带头的老人专门找到刘汉:"刘老板,之前是我们误会了,谢谢你的耐心解释。"
"没关系,大爷。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来找我。"
老人点头,然后压低声音说:"刘老板,我提醒你一句,那个郑老板不是好人。他上次来的时候,还打听你们的具体施工计划。"
"谢谢大爷提醒。"
处理完村民的事情,刘汉以为可以安心施工了。但没想到,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
一个月后,项目正式开工。开工仪式很隆重,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都来了。刘汉在发言中再次强调了安全和环保的重要性,并且承诺会按时保质完成项目。
仪式结束后的第三天,当地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突然来到工地,说接到举报,称项目使用的建筑材料不符合国家标准。
"哪方面不符合标准?"刘汉问来检查的工程师。
"主要是钢筋和水泥,举报人说你们使用的是二级品,不符合大坝建设的要求。"
刘汉很配合检查,把所有的材料采购合同、质量检测报告都拿了出来。检查进行了整整一天,最终结果是所有材料都符合国家标准,举报不实。
"刘总,虽然材料没问题,但这种举报对你们的声誉还是有影响的。"工程师临走时说。
"我理解。请问举报人是谁?"
"这个我们不能透露,但如果再有类似举报,我们还是会来检查的。"
送走检查人员,老张忍不住了:"这个郑鑫太过分了,明摆着是恶意举报。"
"有证据吗?"
"除了他还能有谁?"
"没有证据就不要乱说。我们按规矩办事,他愿意举报就让他举报。"刘汉看着工地上忙碌的工人,"只要我们没问题,就不怕检查。"
但是刘汉的宽容并没有换来安宁。两个星期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又来了,这次的举报是说工地存在安全隐患。
检查人员很认真,把工地的每个角落都看了一遍。最后确实发现了几个小问题:几个安全警示标志位置不够明显,有两个工人没有按规定戴安全帽。
"这些确实是安全隐患,虽然不大,但必须立即整改。"检查组长说。
"我们马上整改。"刘汉当场安排人员更换标志,并且对所有工人重新进行了安全培训。
当天晚上,整改工作全部完成。刘汉还建立了每日安全检查制度,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但是连续的检查和举报,还是对项目进度造成了一定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些事情在当地传开了,有些人开始怀疑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
"刘总,我们不能再这样被动下去了。"老张在汇报工作时说,"得想办法反击。"
"怎么反击?"
"我们也可以举报他啊,郑鑫的公司肯定也有问题。"
刘汉摇头:"我们不做这种事。专心搞好自己的项目就行了。"
"可是这样下去,我们的声誉会受损的。"
"清者自清。时间长了,大家自然会看出谁是谁非。"
老张还想说什么,但看到刘汉的表情,最终没有开口。
接下来的一个月,工地相对平静。项目按计划推进,主体工程开始施工。刘汉每天都要到现场检查几次,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问题。
但就在他以为麻烦已经过去的时候,最大的危机到来了。
第三章
那天是个周五,大坝的主体工程刚刚完成第一期浇筑。按照计划,下周一就要开始第二期施工。刘汉一大早就到了工地,检查浇筑质量。
上午十点左右,郑鑫带着四五个人突然出现在工地门口。
"刘总,工程进展得怎么样?"郑鑫一脸笑容地走过来。
刘汉看了看他身后的人,都不认识,但看起来不像是搞建设的:"郑总有事吗?"
"没什么大事,就是来看看。听说你们这里出了不少问题啊。"
"什么问题?"
"材料问题,安全问题,还有资金问题。"郑鑫一边说一边往工地里面走,"我听说政府那边对你们的工程质量有些担心。"
刘汉跟在他后面:"郑总,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请不要在工地随意走动。这里有安全规定。"
"安全规定?"郑鑫停下脚步,"刘总,我是来帮你的。你知道现在外面对你们的议论有多大吗?"
这时候,工地上的工人们开始围过来。郑鑫看到有了观众,声音顿时大了起来。
"各位工友们,我是鑫源建设的郑鑫。我听说你们的工资可能发不出来了,是真的吗?"
工人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答。
老张赶紧过来:"郑老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们的工资一直按时发放。"
"按时发放?"郑鑫冷笑,"那为什么有人告诉我,刘汉的公司资金链断裂,项目可能要停工?"
"胡说八道!"老张怒了。
"胡说八道?"郑鑫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这是银行内部的消息,说你们的贷款出了问题。"
刘汉走过来,看了一眼那张纸,上面确实有一些关于贷款的内容,但明显是伪造的:"郑总,散布虚假信息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虚假信息?"郑鑫把纸举得更高,"大家看看,这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刘汉的公司资不抵债,随时可能破产。"
工人们开始骚动起来。虽然多数人不相信郑鑫的话,但也有一些人开始担心自己的工资。
"刘总,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工人问。
"没有这回事。我们公司资金状况良好,大家的工资绝对不会有问题。"刘汉看着所有人,"大家如果不放心,可以随时来财务部查看工资账户。"
"查看账户?"郑鑫笑了,"谁知道账户上的钱是不是真的?现在这个年代,做假账的公司太多了。"
"你说够了没有?"老张向前走了一步。
郑鑫身后的几个人也向前走了一步,双方对峙起来。
就在这时,工地外面传来汽车声。大家回头一看,三辆黑色的奥迪车缓缓驶进工地。
车停下后,从第二辆车上下来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穿着深色西装,神色严肃。
郑鑫看到为首的中年男子后,脸色顿时变了......
来源: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