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金钥匙”打开土地合同纠纷“心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1 10:06 1

摘要:春耕时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人民法院法官以“讲法调解+融情攻心”双线并进,用7天时间成功化解一起涉500亩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让同村三户村民重拾邻里情谊,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生动诠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

春耕时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人民法院法官以“讲法调解+融情攻心”双线并进,用7天时间成功化解一起涉500亩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让同村三户村民重拾邻里情谊,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生动诠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实践。

2023年2月,村民郎某与马某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约定以50万元承包500亩棉田,担保人朱某见证签约。合同特别约定:马某承担灌溉水费,待棉花补贴到位后需返还郎某棉花补贴及水费。谁料秋收时节,郎某垫付的水费迟迟未见归还,加棉花补贴款结算争议,三方矛盾逐渐激化。经村委会多次调解未果。2023年11月棉田已覆上薄雪,但当事人心里的疙瘩却越结越紧。郎某向尉犁县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马某如数支付剩余款项346757元。

承办法官在接到案件后,仔细梳理657500元往来款项明细,走访村委会了解合同履行的具体事宜,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只是这官司要是判决,春耕生产怕是要耽误了。

涉农纠纷既要算清经济账,更要算好感情账,承办法官认为调解更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首先约见郎某,告知郎某,如果案件判决一定会拉长审判时间,期间他自己的资金无法使用,对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势必会有影响。郎某表示愿意履约,但春耕在即,购买农资迫在眉睫,郎某认定费用是他应得的一分不能少,自己确实无法凑齐剩余钱款。

承办法官又向当地农民了解二人的交往历史,约见郎某,首先告诉郎某“按合同履约,这是你的合法的权益,法律一定会保护。”给郎某吃下定心丸。之后引导郎某换位思考,春耕生产对于农民来说就是未来一年的希望,一年的保障。自己应该也不希望曾经的朋友陷入生产困局。郎某最终同意让步,只要求马某履行260000元。

三天后,马某如约履行调解协议,支付完毕。这种带着人情味的调解,让近35万元的数字纠纷,变成了26万元的温情履约,在春耕播种种子的同时,也重新播下了和睦的种子。

来源:天津高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