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患教专场聚焦“破界·共融”:多方协同构建肿瘤诊疗新生态,助力患者全程管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09:43 1

摘要:9月12日,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患教专场在济南举行,本次专场以“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诊疗新生态”为核心理念,围绕“破界·共融”设计逻辑,共同探索肿瘤患者管理创新路径,发布《中国乳腺癌患者抗HER2靶向治疗白皮书》 等多项重磅成果,为推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姚倩】9月12日,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患教专场在济南举行,本次专场以“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诊疗新生态”为核心理念,围绕“破界·共融”设计逻辑,共同探索肿瘤患者管理创新路径,发布《中国乳腺癌患者抗HER2靶向治疗白皮书》 等多项重磅成果,为推动肿瘤诊疗“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打破传统局限,创新模式与技术应用

“过去,患教常局限于文字、视频来讲述疾病发病的机制,效率低、覆盖范围有限,尤其难以满足异地患者和老年患者的需求。”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殷咏梅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为破解这一难题,本次专场明确“破界”目标,从医患关系、治疗场景、数据应用三大维度突破传统患教局限。

采访对象供图

在医患关系层面,患教工作正从“医生单向输出”向“医患合作伙伴”转变。殷咏梅教授强调,医务人员需主动倾听患者需求——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关注点差异显著,多数患者更关心饮食、运动等日常护理问题,而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则会深入询问PAM通路抑制剂等新型药物的专业信息。

技术应用的创新是本次专场的一大亮点。针对传统患教工具的不足,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成为重要突破口。殷咏梅提出,未来将通过AI数字人制作趣味科普视频、开发智能化随访系统,让患者可通过手机APP或小程序获取“一对一”的药物知识、不良反应管理及复查提醒服务,解决老年患者“不会用智能设备”、外地患者“院外沟通难”等痛点。

此外,本次专场发布的“肿瘤患者连续性服务项目”,旨在填补院内院外患者管理的空白。殷咏梅教授表示,患者住院期间能获得规范的诊疗与护理指导,但出院后尤其是异地患者,常因副作用处理不及时、随访中断等问题影响治疗效果。对此,CSCO患教专委会正探索联合企业搭建院外管理系统,结合个案管理师团队与数字化工具,为患者提供全病程关注,减轻医护人员“建群管理”的负担,提升服务效率。

构建三大共同体,多方协同赋能全程管理

“肿瘤诊疗不是某一方的独角戏,需要医生、患者、企业、媒体等多方力量‘共融’协作。”殷咏梅教授强调。本次专场围绕“共融”核心,着力构建医患价值、技术创新、生态协作三大共同体,推动患教工作从“单一环节”向“生态化协同”升级。

在医患价值共同体建设上,专场设置“共行”“共策”“共享”三大板块,针对性解决患者实际问题。事实上,技术创新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据罗氏制药中国医学事务副总裁李滨博士介绍,企业正从“单纯提供治疗药物”向“赋能医疗生态”转型,通过数字化工具助力患教与全程管理。例如,罗氏自主开发的“小罗智多星”,它是一款辅助医生进行科研工作的工具,可帮助医生自动检索文献、撰写研究方案,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针对肿瘤筛诊的临床辅助决策系统(CDSS)已在肝癌领域应用,提高筛选和治疗效率;数字化疾病管理系统(DPMM)则通过AI+人工结合的方式,解决患者院外失访等问题,使医生管理效率提升80%以上,在淋巴瘤、乳腺癌、肺癌等领域取得成效。

采访对象供图

同时,CSCO积极推动与国际学术组织的交流合作,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等组织的专家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与本次专场,分享全球患教先进经验,为中国肿瘤患教工作提供国际视野。

来源:环球网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