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明水县:盐碱地里飘出稻花香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1 09:34 2

摘要:近年来,黑龙江明水县杜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种稻改碱”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激活盐碱地“潜在粮仓”资源,让“沉睡”的盐碱地重新焕发生机,助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铺就乡村振兴新“稻”路。

近年来,黑龙江明水县杜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种稻改碱”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激活盐碱地“潜在粮仓”资源,让“沉睡”的盐碱地重新焕发生机,助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铺就乡村振兴新“稻”路。

合作社成员在为空盘覆土。

“快点,土没了运土啊,抓紧时间这里太热了。”正在摆盘的工人喊道。4月9日上午,在明水镇新发村杜丰水稻种植合作社,工人们正享受着温室大棚近40度的阳光浴,个个挥汗如雨,边擦汗边摆弄着手里稻苗盘。

大棚里,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运土,有的遥控撒土车,有的蹲在地上把一个个秧盘摆放好,整齐划一的排列着一排排秧盘,撒完土后,等待播种。

棚室摆盘现场。

“可别小看这摆盘,看似简单,其实水稻种植前期最关键的就是摆盘。”正在现场指挥摆盘的合作社技术员杜德新说。“咱们大棚里的土壤必须全都解冻后才能开始,要翻地晾晒,让土壤平坦还得实诚,踩下去不塌陷,这样才能进行摆盘。而且摆的时候要紧密排列,不能有缝隙,让盘底和地面贴合。”

确实看似简单的摆盘确有很大的讲究,摆完之后还要做什么呢?“摆完之后就往上撒土,这个土都是细土,看见那边的大铲车了吗,它在那边砸土筛土呢,土面儿越细致越松软,种子才能长得好。”杜德新一边劳动一边介绍。

合作社成员在摆盘。

“这一片地面积700亩,属于盐碱地,种旱田收成不好,光秃秃一片,成了村里的难题。2016年,我们合作社流转这片土地,尝试旱田改水田的同时,又进行土壤改良,成功种植水稻并达到亩产1000多斤。”合作社负责人杜丰介绍说。

昔日“荒滩碱地”,如今风吹稻香。 盐碱地改良,烂洼塘变成米粮川。合作社一边种地,一边土壤改良。据了解,杜丰水稻种子合作社目前有大棚两栋,面积总计3000平方米,不仅注册了大米的品牌,还建立大米加工厂,从种植到加工也解决了不少村民农闲就业问题。(于海静 高伟)

来源:食安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