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
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青城桢楠
中国经济的韧性,用“义乌”就可代表。
自从老川上台,无论经贸风云如何变幻,义乌都是超脱世外的存在,从欧美到亚非拉,从相对富裕地区,到快速发展地区,几乎没受什么影响。让人见识到,船大也好掉头。
每逢大选、大型赛事,义乌都会成为全球风向标,距离美加墨世界杯还有9个月,义乌再度成为全球焦点。
据央视财经9月13日的消息,作为“世界超市”的义乌已率先驶入世界杯经济“快车道”。
义乌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义乌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总额达67.8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这三个世界杯主办国的出口额为18.8亿元,同比增长10%。
义乌的表现并不能反映中国出口的全貌。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滑33.1%,降幅比7月份扩大11.4个百分点。
前8个月合计,中国对美国出口下跌了15.5%。
对比之下,义乌实牛。
不过,义乌也不是没有威胁,只不过威胁并非来自外部,而是内部。
2024年,河北电商“突然”崛起,成为中国后电商时代的独特景象。
河北电商异军突起,挑战义乌
河北人做电商,让义乌商家都甘拜下风。河北藏着一个低价宇宙,河北电商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价格,五十块的军大衣,十几块的鱼竿,几块钱的T 恤……价格之低,让义乌怀疑人生。
在超低价的猛烈攻势下,河北电商不断冲刺。据河北、石家庄等官媒消息,2025年上半年,河北省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30.5%,其中出口占比超过75%。
2025年上半年,河北快递业务量绝对值累计完成 57.2 亿件,同比大增38.2%,不仅远超全国水平,也让河北第一次超越山东,成为全国第四。
从出口目的地看,美国是最大单一市场,占比达到34%,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紧随其后,新兴市场的增长也很迅速。
河北的声量在全国范围里一直不高,了解的人也不多。
河北到底凭啥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
其实,河北一直有比较强的轻工业基础,保定的白沟,清河的羊绒,安平的丝网……更是长期占据全国核心地位。
在日子好过的时代,河北相关产业以实体门店为主,没有积极发展线上,更没有跨境。
9月13日,36氪有篇深度文章,解密河北的低价电商宇宙。
文中探访了中国最大的箱包产业中心——河北保定白沟。十多年前,白沟工厂普遍排斥互联网,主要销售渠道还是档口和批发商,网店找上门也只能拿到些积压品和尾货。不同于规模化的工厂有长期稳定的批发商客户,当地还有大量的小家庭作坊,跟江浙沪在上世纪80、90年代类似。
今非昔比,不触网就没活路。随着越来越多小家庭作坊加入“网军”,白沟开始线上化。
网供是核心角色。所谓网供,就是存在于网店和工厂的中间角色,类似于拼多多。一个网店每天卖不了几单,但大量网店拼在一起能卖不少,这个过程,需要网供承接工厂和网店,从工厂拿整货,散卖给网店。
网供让销量有了起色,但代价是,价格越拉越低,品质越来越差。
有受访者表示,一旦白沟出现畅销版型的箱包,网供们就一哄而上,你家卖20,我家就卖19,价格战开打,工厂的利润就下降,工厂利润下降,品质也就没了。
这种典型的竞次不是什么长久之计,可所有作坊和商家为了生活,跳不出低价循环。
规模效应让低价更低。
看到这,义乌不怕吗?当然怕。有越来越多义乌商户到河北采购,打不过,就加入。
如果中国出口行业一直这么低价下去,结果会怎么样?数量上席卷全球,品牌和美誉度日益下降。
据财新统计,8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由增转降,名义下降了0.4%,为2024年以来首次下降。
内需固然不振,出口还在Juan。
外卖成为顶梁柱,预制菜成为焦点
过去一直觉得,效率是褒义词,可凡事皆有度。作为时间函数的价值,一旦突破临界点,价值就开始湮灭了。
没了时间的加持,价值可能荡然无存。以前,最高效的代表是恒大,没日没夜的交房,带来了高周转的辉煌,也造成了致命的后果。
今天,高周转模式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发酵,舆论口诛笔伐,但少有人能跳出三界外。
餐饮行业有关预制菜的讨论甚嚣尘上。
从系统角度看,餐饮企业就和白沟的箱包公司一样,过去有利润,不触网,如今为了生存,不得不牺牲一些,放弃一些。
《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外卖市场规模已达12705亿元,在餐饮总收入中占比超过两成至22.8%,用户规模增至5.92亿人,86.9%的消费者月均点外卖超2次,独身、单身的消费者更依赖外卖。
中国的低婚育叠加工业化时代,外卖会成为不少人的主要就餐方式,这意味着实体门店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打不过就加入,成了必然。
红餐大数据综合多个平台数据发现,从2022年至2025年,堂食商家开通外卖比例持续上升,2025年已经超过52%,三年间比例翻倍增长。
上市公司的财报,也能体现出外卖业务的重要性。
据红餐研究院的整理,海底捞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底捞外卖业务收入增长近60%,已成为核心增长点。
另一家上市公司小菜园的外卖收入在2024年增长了34.4%,规模达到 20.05 亿元,占比接近4成。
可以说,未来所有餐饮企业都将成为外卖系统里的一个齿轮。
为了适应效率和低价,外卖大战愈演愈烈,很多企业不得不放弃品质,赢得销量。
正如西贝的老板所言,外卖大战这种不惜代价、掠夺式的扩张,正“疯狂”破坏整个餐饮生态的根基——剥夺商家定价权、制造巨量包装资源浪费、挤压餐饮行业微薄利润。
从宏观角度看,餐饮行业有可能陷入更加激烈的博弈。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字显示,8月份,餐饮企业收入仅增长2.1%,虽然相对6月、7月提高了一些,但整体放缓是不争的事实。
行业低增长,竞争空前激烈,结果可想而知。
如何对抗熵增式的低价和高效,靠人性是不行的,人性从来经不住考验。不是每个人都是于东来,于东来有且只有一个。
采取非市场的监管手段,靠法律和技术手段,制约人性的不足,让大家遵守同一套有底线的游戏规则,或许是唯一出路。
9月9日,据央视新闻报道,市场监管总局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已经及时约谈主要外卖平台。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密切关注外卖行业竞争情况,要求提升服务质量,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保障消费体验;督促平台合理控制补贴,避免冲击正常价格体系。
去年的油罐车事件,是很好的例子。
据财新9月13日报道,9月12日,人大已通过《食品安全法》的修改,新法明确,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实行许可。
道路运输经营者从事重点液态食品散装运输,应当有符合保障食品安全要求的专用运输容器、作业人员和管理制度等,依法取得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准运证。
此外,新规定还清晰了法律责任,对于运输者,伪造者都有相应的处罚,提高了违法成本。
除了吃,还有行
当前最需要打破系统性循环的,除了吃,还有行。汽车行业作为顶替房地产的最重要行业,不容有失。
据财联社9月15日的报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消息,为了推动汽车行业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协会就“整车企业与供应商企业采购合同中账款支付相关内容”作出规范倡议。
总体原则是,不利用大企业优势地位侵害供应商利益,共同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的发展生态,共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已经记不清,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组织和机构,第几次发文倡议了。只要发文,就说明还没做到。
第一财经等媒体8月11日曾报道,距离(上一次)承诺过去60天,工信部披露,只有一汽集团、广汽集团、赛力斯等少数企业实现了60天内支付账款的倡议,多数企业还在积极“响应”中。
这次,又是一堆企业积极响应,响应的成本是最低的。
财务数据里藏着企业的真实态度。9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统计了18家上市车企半年报后发现,18家企业应付账款及票据减少了629.34亿元,还剩下1.02万亿,下降不算多。
应付账款略有降低,但账期在拉长。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统计,2025年上半年,18家车企的周转天数均值升至192.46天,比去年末增加6.17天。
18家企业中,只有上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少数企业,缩短了应付账款的下降和账期的缩短,长安和上汽确实发挥了带头作用,应付账款分别减少240.85亿元、105.91亿元。账期方面,上汽减少了28天,长安减少12天。
车企在应付账款和账期上做文章,是借助金融力量,赢得价格势能。一旦打断付款和账期链条,意味着车企无法进行价格竞争。
不打价格战,会怎么样?据新浪财经等媒体的报道,比亚迪已将年度销量目标,从550万辆下调至460万辆。
证明一件事,系统性的问题,只能靠系统外的力量才能解决。在中国,几乎没有企业家不想做大做强,而做大,又是做强的第一步。
而价格战,是抢占市场的大杀器。
没想到,现在的企业家信奉的还是天道里丁元英的逻辑,缩减一切成本,打击一切对手,不惜代价抢占市场。
问题是,丁元英时代中国就是靠廉价的劳动力红利,现在,中国的红利还是只有廉价劳动力吗?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来源:叶檀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