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计算机作为实现工业自动化的关键设备,二者间的发展密不可分。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和自主品牌的崛起契合国家制造强国的战略,也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之一。近年来,在物联网、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关键性行业的关键任务越来越多地依靠工
摘要:工业计算机作为实现工业自动化的关键设备,二者间的发展密不可分。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和自主品牌的崛起契合国家制造强国的战略,也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之一。近年来,在物联网、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关键性行业的关键任务越来越多地依靠工业计算机,工业计算机的产品和技术也迎来了变革与升级。与此同时,国家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在政策上对推动工业计算机行业发展升级提供支持,带动了工业计算机行业需求的增长,工业计算机行业规模迅速扩张。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工业计算机市场规模约为165.1亿元。
一、定义及分类
工业计算机(又称IPC,工控机,工业电脑)是一种专门为工业环境设计的计算机。这些环境通常要求计算机能够承受极端条件,满足宽温、防尘、抗震或电气噪声等状况;工业计算机通常应用于自动化、制造、过程控制、运输等需要高耐用性和可靠性的工业场景中。从终端类型上,工业计算机包括桌面工控机、无风扇/嵌入式工控机、工业主板/嵌入式板卡、行业专机、工业平板/HMI五种产品。
二、行业政策
工业计算机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础设施,正迎来国家政策层面的重点扶持。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工业计算机行业相关政策,为工业计算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市场空间。例如,2024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提出要重点更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营维护相关软件。工业操作系统方面,重点更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安全仪表系统(SIS)、嵌入式软件等产品。到2027年,完成约200万套工业软件和80万台套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任务。2025年3月,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提出要支持企业开展设备更新,推广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工控系统和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
三、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计算机发展历程较为曲折,但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萌芽期、起步期、形成期、成长期以及现在的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机械工业部组织有关单位针对工业自动化和国防工业需要,着手研制工业计算机,并在有关工程试点应用,开启了我国工业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我国研制小型工业计算机。70年代初,JS10等小型工业计算机实现行业化,投入生产。与此同时,我国开始研究发展微型工业计算机,生产的工业计算机系统推广应用于工业、国防、科学实验等领域,工业计算机行业开始形成。1984年,工业计算机列入国家科技长远发展规划和国家计算机系列型谱,确立了工业计算机的构成和方向。微型工业计算机系统和分散型控制系统发展受到重视,国内有关单位联合开发和推广应用成效显著。STD总线工业计算机和VME总线工业计算机等实现行业化。
20世纪90年代初,IPC和DCS成为发展的重点。在这一时期,台湾的IPC进入大陆,国内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组织了IPC联合开发,大陆本土的IPC进入市场。DCS(分散型控制系统)在80年代发展的基础上,经过技术和市场不断选择和优化,形成了本土品牌,进入了中小工程。配套的工业计算机行业在调整中快速发展,一批高技术企业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业计算机新技术开发和产品质量、标准受到重视,推出了CompactPCI工业计算机、新型嵌入式工业计算机和特种工业计算机,控制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和应用,工业控制计算机行业标准体系初步形成。近年来,我国工业计算机行业开始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着力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建具有竞争力的新的产品体系和品牌,进入国际市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工业计算机行业表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支撑力。即将面对的新的挑战与机遇,预示着这一发展时期的全面到来。
四、行业壁垒
1、资金壁垒
工业计算机行业具有显著的资本密集型特征,新进入工业计算机行业的企业面临较高的资金壁垒。从生产设备购置到试验环境搭建,都需要投入大量固定资产,特别是高精度加工设备和可靠性测试平台的配置成本尤为昂贵。同时,工业计算机产品研发周期长、认证流程复杂,要求工业计算机企业具备持续投入能力。
2、技术与人才壁垒
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工业计算机行业要求企业具备深厚的技术积淀。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涉及嵌入式系统、工业通信协议、可靠性设计等多个专业领域。同时,工业计算机开发需要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团队,包括硬件工程师、软件架构师和行业解决方案专家等。因此,新进入工业计算机的企业存在一定的技术和人才壁垒。
3、品牌壁垒
工业计算机产品的特殊应用场景对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严苛要求,使得品牌信誉成为客户选择的重要依据。成熟品牌通过长期项目积累形成的口碑优势,容易产生马太效应。此外,产品需要解决人机交互、系统兼容性和机械结构等综合问题,要求工业计算机企业具备从硬件设计到软件适配的全栈能力。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工业计算机产业链呈现完整的上下游协同发展格局,产业链上游为半导体芯片、印制电路板、晶片组、计算机电源、连接器等关键基础元器件和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产业链中游为工业计算机产品的设计、生产和系统集成。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工业计算机产品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自动服务、轨道交通、通讯、电力等领域。工业计算机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北京国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国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智能硬件系统和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解决方案提供商,2010年在“新三板”挂牌,证券代码430076。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认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国际管理体系认证。国基科技专注于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开发平台、嵌入式计算机及智能设备、宽带无线应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和行业应用,为国防电子、港口自动化、油田数字化、智慧林业、边防智能管控、公安维稳、智能交通、电信运营、水利电力等国家重点产业建设提供先进可靠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系统系列、无线宽带系列、工业互联网及物联网应用软件系列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等;公司长期注重研发投入,有深厚技术与经验积累,已取得两百多项专利、软著及省级以上新产品认证。数据显示,2024年国基科技营业收入为2.12亿元,同比增长3.41%。
(2)恒为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恒为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从事智能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销售与服务,是国内优秀的网络可视化和智能系统平台提供商,以及算网解决方案和运维科技的提供商,致力于为运营商网络、信息安全、国产信息化、工业互联网、行业智能和智算中心等领域提供业界先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主营业务为网络可视化业务和智能系统平台业务。其中网络可视化是一类面向网络应用领域的细分智能系统,而智能系统平台指的是为智能系统应用提供硬件及软件平台解决方案的行业,目前以国产信创领域为主;同时公司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开拓人工智能基础架构及解决方案业务。数据显示,2024年恒为科技智能系统平台营业收入为7.38亿元,同比增长88.27%;网络可视化营业收入为3.78亿元,同比增长0.53%。
六、行业现状
工业计算机作为实现工业自动化的关键设备,二者间的发展密不可分。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和自主品牌的崛起契合国家制造强国的战略,也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之一。近年来,在物联网、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关键性行业的关键任务越来越多地依靠工业计算机,工业计算机的产品和技术也迎来了变革与升级。与此同时,国家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在政策上对推动工业计算机行业发展升级提供支持,带动了工业计算机行业需求的增长,工业计算机行业规模迅速扩张。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工业计算机市场规模约为165.1亿元。
注:本文转自智研产业百科平台,如需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和定制服务,可进入智研咨询搜索查看。
智研产业百科是智研咨询推出的产研工具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百科式产业信息查询服务。智研咨询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的企业使命,完善和丰富企业方法论,依托产业百科平台提升信息价值,持续为行业发展及企业投资决策赋能。工业计算机产业百科作为工业计算机产业一站式系统化研究工具,全面归纳了工业计算机产业知识信息,内容涵盖工业计算机产业的定义、分类、政策、产业链、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并依靠信息技术建立智能互链的行业知识图谱,为行研从业者及相关投资者提供深入的洞察力和全面的信息。
智研咨询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并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来源:智研咨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