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为何用自己的工资赡养婶娘直至去世?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1 09:42 2

摘要:周总理、邓颖超夫妇对八婶特别的尊重与关心,安排她在惠中饭店居住,并且经常接她和陪同她前来的孙子周尔辉到西花厅玩耍,还安排老人家游玩了颐和园。只要是八婶到西花厅的那一天,周总理无论多忙都会利用饭后一会儿的功夫与她聊聊家常。

1950年秋,在那个西山枫叶红遍的日子,周总理从淮安将八婶接到了北京。

周总理、邓颖超夫妇对八婶特别的尊重与关心,安排她在惠中饭店居住,并且经常接她和陪同她前来的孙子周尔辉到西花厅玩耍,还安排老人家游玩了颐和园。只要是八婶到西花厅的那一天,周总理无论多忙都会利用饭后一会儿的功夫与她聊聊家常。

可是八婶没有住上几个月,她就执意要回淮安去,无论周总理怎么劝说都留不住。当时,她的孙子周尔辉已经在北京入了学,想先送自己的奶奶回去再回来读书,八婶执意不要,非要一个人回去。

她摇着头对孙子说:“读书是大事,不能耽误。”

周总理能指挥千军万马,却没法说服老太太留下,只好在春节前送她回淮安去。临走之前,周总理安排家人在西花厅聚餐,为老人送行。

1953年春天,八婶又来了一趟北京。这次来到首都,她主要是为了看病,顺便来看一下她一手带大的孙子。

在北京住了一个月,老人家又要回淮安去。周总理依然竭尽全力挽留,可是还是无法动摇老人家离去的心。在临走时,她向周总理反映驸马巷的房子和祖坟都破旧了,该重新修一下了。

一向对八婶非常孝顺的周总理,这次却完全反对这样做。他还专门派了工作人员向淮安县政府转告了自己的三点意见:

一、八婶的生活费今后由我照顾,县政府不要再管了。(建国初,国家干部实行供给制,他们负责赡养的亲戚由县政府适当供给;1953年起,国家干部实行薪金制,周总理不愿意再由政府负担,坚持用自己的工资赡养家属。)

二、驸马巷的房子不准修,不准让人参观,更不准空置我出生的那间房子,凡已有住户者,不准让人搬家。

三、祖坟要平掉,遗骨要深埋,把土地交给生产队使用。

就这样,周总理一直赡养着老人,直至她与世长辞。

周家是个大族,周总理的长辈更是特别的多。无论是什么情况,只要是家中有困难,周总理都会用自己的工资补贴他们,从来不许他们去找当地政府。这也导致周总理堂堂一国总理,经常到月底都没有结余,还要向自己的妻子借钱。

虽然如此,但像对待八婶这样终生赡养的情况也非常少见。周总理总是对八婶念念不忘,时常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八婶的思念之情。

有一次,在陪同晚辈划船时,回忆起之前在家乡划船时的场景,他对晚辈们说:“我们老家门前有条水渠,小时候家里几个男孩子常常在那里划船打水仗。那时候,真没少让你们八奶奶担心。时间过得真快,八奶奶回淮安都大半年了,也不知道近来身体怎样?”说着,说着,周总理的语气变成了喃喃自语,似乎回忆起了重要的往事。

侄女周秉德始终对周总理的这份情感无法理解,直到1988年听到老领导讲起周总理曾经讲过的故事,这才让她理解了周总理对八婶那份独特的亲情。

那是1958年的7月,淮安县的副县长王汝祥到西花厅见周总理,当谈到自己的童年往事,周总理向他讲述了那段终生不忘的经历: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经常在文渠划船、打水仗,大人怕出事,把小船锁起来,我就悄悄地把锁敲掉,划船远游。吓得家长们敲起大锣,满街巷吆喝寻找。”

“一天中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偷偷把船从文渠划到河下去,我的婶娘守在码头左盼右望,直到太阳落山,才见我们的船影。她急忙跑步来迎,身子晃动一下,差点跌倒。我很怕,心想,这回免不了要挨惩罚!可婶娘半句也没责备,相反,一把紧紧地搂住我,眼泪刷刷往下淌,这比挨了一顿打还使我难受,我忍不住也哭了……”

就是这么一件童年的往事,令周总理一生都没有忘记。特别是在经历了无数次战斗之后,在面对了太多战友牺牲之后,在建国后忙于国家大事的情况下,依然不曾忘记八婶那次对自己的紧紧搂抱与淌下来的泪水。

半个世纪的时光,多少情感与往事会被时间的洪流冲刷得干干净净。可是,还是无法动摇周总理的那份真情。

周总理这一生都没有忘记八婶在他童年时那点滴的养育之恩!

来源:历史博览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