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话说得好,“有收无收在于种”。这句话可不是瞎说的。那种子撒下去,能不能冒出茁壮的小苗,直接关系到咱这一季的收成。我见过太多老乡,满怀希望地把种子撒进地里,最后等来的却是出苗不齐、半死不活,甚至直接“全军覆没”,心里那个愁啊!
同样是种地,同样的种子,为啥人家地里绿油油一片,你家地里却稀稀拉拉?这层看似神秘的“窗户纸”,其实就隔在了会不会科学播种上!
俗话说得好,“有收无收在于种”。这句话可不是瞎说的。那种子撒下去,能不能冒出茁壮的小苗,直接关系到咱这一季的收成。我见过太多老乡,满怀希望地把种子撒进地里,最后等来的却是出苗不齐、半死不活,甚至直接“全军覆没”,心里那个愁啊!
其实啊,很多时候不是你买的种子不好,也不是你不够勤快,很可能是你没避开播种时的那几个“忌讳”。今天就给大家捅破这层窗户纸,说说让种子乖乖发芽的诀窍。
忌种子处理不当
种子这玩意儿,看着不起眼,里头的门道可深了。首先你得确保种子本身是“健康”的。如果种子成熟度不够、或者是陈年老种,存放时间过长,那活力肯定不行,发芽自然就困难,甚至出不齐整。
有些种子,比如芹菜籽,外壳比较硬,还含油,不容易吸水。如果不处理,直接撒下去,它发芽就特别慢,还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这类种子,一般都需要先催芽。可以用温水泡一下(比如55°C的温水,搅拌到30°C左右,再自然放置半天到一天),捞出来沥沥水,再混上点湿沙,用纱布包好,放到阴凉的地方催芽,等大部分种子露出白点了再播,效果就好多了。
播种前在太阳下晒种(但注意不要暴晒过久),不仅能杀菌,还能激发种子活力,让它遇到水后更能安心出芽。
忌播种深度不适中
这事儿很多新手老乡容易栽跟头!种子发芽是需要呼吸的,直到它能进行光合作用之前,都得靠自个儿那点存货和空气中的氧气。
你要是把种子埋得太深,上面压的土太厚,种子喘不过气,就算勉强发了芽,也没力气钻出土层,最后只能闷死在下面。播种过深是导致种子不发芽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反过来,你播得太浅,甚至直接露在外面,那种子又容易被风吹干或者被太阳晒干,同样难发芽。
所以啊,一般的种子,表层覆盖3-5毫米的土层就差不多了,大概就是种子直径的2-3倍深。记住这句老话:“深播难出,浅播易干,适度覆盖苗才旺”。
忌水分温度不适宜
种子发芽,水分和温度是两个绝对不能少的“引子”。
只有吸饱了水,种子内部储藏的营养才能转化成发芽需要的各种物质,这过程离不开水。但浇水也是个技术活:水少了,种子渴得没法启动发芽;水多了,土壤里缺氧,种子又容易烂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是关键。
温度呢,就像是叫醒种子起床的信号。大多数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在16-25°C之间。有的喜欢稍微凉快点,有的则偏爱温暖些。要是温度太低,种子就“赖床”不肯醒;温度太高,它也受不了。
比如芹菜种子,发芽最适温度是15°C左右,超过30°C就可能出苗困难。大多数草籽也是如此,低于10°C或高于30°C都可能无法正常发芽。所以要根据你种的作物,看准时候播种,或者想办法调节一下小环境,比如用大棚、遮阳网等。
忌土壤环境不合适
种子最终是落在土里的,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种子能不能舒舒服服地安家。
如果土壤太贫瘠,缺乏养分,种子即使发芽了后续也长不好。土壤的酸碱度(pH值) 不合适,比如过酸或者过碱,也会影响种子发芽。排水不好的地,一旦下雨就容易积水,种子泡在里面缺氧,没多久就烂了。
所以播种前,最好能看看自家的地。如果土壤板结、贫瘠,就得适当改良一下,比如加些有机肥,既能增加肥力也能改善结构。低洼地一定要想办法起垄或者开好排水沟,避免雨天积水。
别忘了,如果之前在地里用过除草剂什么的,也要注意药害残留问题,有些化学物质会抑制种子发芽。
记住这四点忌讳,并想办法避开它:忌种子不处理、忌播种深度乱来、忌水温不当、忌土壤不整。你再撒籽下去,就会发现出苗情况真的不一样!其实啊,这种地就是个精细活,有时候就差那么一层窗户纸的距离。戳破了,咱也能种出绿油油、让人羡慕的好庄稼!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