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一时的新疆葡萄,从畅销到罕见,新疆鲜食葡萄遭遇的四大现实挑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23:09 4

摘要:“今天卖葡萄太难了,本以为是个好生意,没想到这么冷清。”5年7月,一位新疆葡萄种植户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道。他提到,二十多元一串的葡萄价格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很多人觉得还不如买排骨炖汤”。

“今天卖葡萄太难了,本以为是个好生意,没想到这么冷清。”5年7月,一位新疆葡萄种植户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道。他提到,二十多元一串的葡萄价格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很多人觉得还不如买排骨炖汤”。


曾经风靡全国的新疆鲜食葡萄,如今在市场上确实不如往年常见。

数据显示,新疆虽然是全国最大的葡萄原酒生产基地,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约30万亩,葡萄酒年产量近10万千升,鲜食葡萄的市场表现却面临挑战。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是首要原因。

近年来,葡萄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阳光玫瑰、金手指和妮娜皇后等新品种因果实硕大、甜度高而备受青睐。

老品种如玫瑰香和巨峰也通过品种改良保持了竞争力。这意味着新疆葡萄不再独占“纯甜”优势,因为现在市场上的葡萄普遍都很甜。

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扩大也改变了市场格局。

2022年中国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250万亩,产量突破1500万吨。随着种植技术的普及,全国各地都在发展葡萄种植业,导致葡萄价格走低。

像阳光玫瑰这样的品种,从曾经几十元一斤跌到了5元以下。这种供应格局的变化,使得当地葡萄已经能够满足需求,水果商不再需要舍近求远从新疆采购。

物流挑战和运输成本是另一个现实因素。

新疆地处西北,物流欠发达,运输成本高。鲜食葡萄需要从产地运到乌鲁木齐,再中转至各地,即便走航空也需要5天左右。

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都大大增加,再加上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进一步推高了最终售价。这些因素使得新疆鲜食葡萄在价格上难以与本地葡萄竞争。

与此相对应的是,新疆葡萄产业正在向深加工转型。

新疆的葡萄很多都被制作成葡萄干销售,市场上大多数葡萄干都产自新疆。葡萄酒产业更是发展迅速,焉耆盆地已成为中国葡萄酒的“金奖摇篮”,产区40余家酒庄累计荣获国际、国内权威赛事大奖超过1300项。

成本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由于新疆适宜酿酒葡萄生长的土地多以戈壁荒滩为主,土地整备费用较大。冬季低温较低,容易使葡萄遭受冻害,埋土间接提高了种植成本。同时由于新疆机械化程度不高,人工成本也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面对这些挑战,新疆葡萄产业正在寻求突破。

天塞酒庄为贴近年轻消费者,打造了“霞多丽女神”品牌IP,推出生肖酒产品符号,通过“少庄主今天醒酒”短视频账号塑造人格化叙事,在社交平台收获百万粉丝。

吐鲁番产区依托63.28万亩葡萄种植面积和550多个品种资源,葡萄酒产业走出差异化路线。作为世界上极具特色的低海拔高温炎热葡萄酒生产区域,这里以无核白葡萄为核心,开发出甜白、白兰地、特色果酒等200多款产品。

政策层面也在提供支持。

自治区政府制定印发《关于促进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葡萄酒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配套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投资3000万元服务葡萄酒产业发展。

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样影响着产业走向。

如今消费者对葡萄的品质要求也在提高。高端鲜食品种价格溢价达80%,而大宗酿酒品种则受进口冲击明显。

存储模式的转变也影响了市场供应。以往葡萄大量上市时,会有很多人收购后存入冷库,等到过年期间销售以赚取差价。

这种模式近年来遇到了挑战。从去年开始,存储葡萄和蒜苔的批发商几乎没能赚到钱。因此,今年敢收葡萄存储的批发商越来越少。

新疆还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渠道。

策勒县固拉合玛镇为解决葡萄销售难题,搭建起多元化销售渠道。一方面积极与各大水果批发商、超市建立合作关系,将新鲜采摘的葡萄直供市场;另一方面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售范围,通过直播带货、网络预售等方式,将葡萄销往全国各地。

品质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方面。

兵团鲜食葡萄商品率达80%以上,一级果率仅30%,品质提升有待加强。一些职工追求高产导致葡萄成熟期后延,甚至来不及采摘,过度使用催红素等调节剂,导致葡萄色香味都失去品种本身的“本真”。

为应对这些挑战,新疆正在推进种植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建设,通过推广机械化作业和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率和水平。

来源:憨批少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