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又到了一年一度桃花盛开的季节,浦东新区政协常委、农业界别召集人、农村和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陶莉洁更忙了。投身乡村振兴大潮,如何努力擦亮农产品金字招牌,寻找产业发展“金钥匙”?她不断思考和行动,在前人基础上把这一代的事情干好。
浦东新区政协常委陶莉洁
3月,又到了一年一度桃花盛开的季节,浦东新区政协常委、农业界别召集人、农村和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陶莉洁更忙了。投身乡村振兴大潮,如何努力擦亮农产品金字招牌,寻找产业发展“金钥匙”?她不断思考和行动,在前人基础上把这一代的事情干好。
扛起责任回归农业
陶莉洁大学时念的并非农学相关专业。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她进入疾控中心工作。
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是由陶莉洁的母亲、浦东新区人大代表何明芳创办的,是沪上知名的品牌合作社。还在疾控中心上班时,陶莉洁业余时间会帮母亲做些整理台账等辅助工作。随着业务的扩展以及电商的崛起,何明芳感到自己和“小姐妹”们有点儿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迫切需要为合作社补充新鲜血液。
“父母以前都是桃农,我亲眼见到他们的辛苦。”陶莉洁始终记得小时候,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桃子成熟季,她父亲总会在晚上装上两筐桃子骑自行车去市区的十六铺码头,赶在第二天一早售卖。可有一天晚上,陶莉洁还没睡,父亲就早早回来了,母亲问他怎么回事,见陶莉洁在旁,父亲就搪塞地说卖完了,进到里屋再和母亲细说。后来,陶莉洁得知,父亲连续多日骑车来回,没怎么休息,太累了,那天骑车时犯困,摔倒在路边,还好是泥地,人倒无大碍,桃子却都摔烂了没法卖了,无奈回家,“我隐约听到父亲叹气、母亲在哭,至今难忘。父母辛苦,所以他们没让我吃种地的苦,就嘱咐我好好学习,以后到城里找一份稳定工作”。
陶莉洁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也顺利进入了事业单位任职。时过境迁,母亲此后创办合作社,呕心沥血、开拓进取,经营有了大的发展,收入大大提高。同时,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进程正在提速,农业发展需要新人带来的新的思考、新的做法。“回归农业,既是帮妈妈分担,也是需要自己扛起的责任——能够在合作社平台上,帮助亲戚长辈们,让他们每年都感受丰收的喜悦,再也不会像我爸妈当年那个晚上一样伤心难过。”
2018年,陶莉洁全职回到合作社工作。母亲言传身教,长辈们帮助支持,陶莉洁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管理方面的“补课”。边工作,边带娃,还进修农业和管理课程,“由不得我‘躺平’”。 她给自己提出要求:不仅要熟悉掌握农业生产要点,更要有全方位的经营理念和实践基础,带领合作社走出一条新路。
提升质量拓展服务
全职进入桃咏,陶莉洁可不只是给母亲“打打下手”,而是带着新的思路和新的规划,开启了合作社升级版的建设。
桃咏合作社专注于浦东地产农产品的种植与品种研发。通过不断的试验和改进,合作社成功培育出了一些口感鲜美、营养丰富的优质品种,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喜爱。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陶莉洁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她更加注重培养员工的农业技能和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希望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渠道,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品尝到我们生产的优质农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陶莉洁为合作社专门开设电商平台,逐步建立起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从一开始的只有1家门店,到目前的2个门店、1个农场基地,再加上线上多个平台开设“桃咏旗舰店”,基本实现“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销格局,将南汇水蜜桃等高质量农产品从上海推广到了全国。
“乡村有自然风光,也有特色产业优势。浦东有南汇水蜜桃和南汇8424西瓜这两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结合国家利农政策做好农产品生产销售继而提升合作社及周边农户经济效益,结合技术创新趋势做好农产品质量提升,保证消费者能品尝到更高品质的农产品,这两篇大文章,是我要干一辈子的事业。”陶莉洁坚定地说。
陶莉洁努力思考业务拓展,致力于推动自产自销的种植基地功能的转型与发展,“现代农业想要一鸣惊人,不只是多元化,更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转’的思维”。她探索将农园种植基地开放发展线下休闲旅游。
在“桃咏农园”原有的500多亩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种植的基础上,陶莉洁重新规划基地布局,重新调整农产品的管理和休闲活动,使农园面向市民开放。使休闲活动项目推介、采摘加工和配套销售,形成一条新的产业链,开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升级后的“桃咏农园”,不仅增加了特色农产品的种类,也提供了更加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农园内种植有南汇水蜜桃、翠冠梨、葡萄、玉米、小番茄、红美人(果冻橙)等特色果蔬,并不定期更新时令瓜果的采摘活动。
陶莉洁带头联合周边合作社,成立“上海桃顺农业专业合作联社”,扩大生产规模,通过技术输出等形式提高农园发展的水平。由“桃咏农园”牵头主导的合作联社,日后将以新场“石笋里”为品牌,以“桃咏农园”为核心,整合各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发辐射链项目,并尝试将三产融合的国家乡村振兴产业政策落地实施,使“合作联社”项目发展成为一个服务多样化、发展全方位、产业升级化的特色农业旅游产业。
陶莉洁还在合作社基地里开起了科普园地,种植艾草、青蒿、蒲公英、茴香、金银花等多种药食同源的农作物,成为了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自然教育基地,为中小学生科普农业知识,传播农业文化。
“如何把知识、兴趣,融入到工作和产业回报中,也是一个值得我持续探索的课题。”陶莉洁说。
聚焦专业积极履职
每年品桃旺季,包括桃咏合作社在内的“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每天要处理两三千件的订单,向全国各地发送近万箱桃子。这一地方农特产,已经在产业化、品牌化的影响下,成为浦东农业发展的一张耀眼名片,于2005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入选中国品牌价值榜。
“由于水蜜桃的天生特质,当前存在着上市窗口期短(供小于求),但上市期集中(供大于求)的矛盾。还普遍存在树体老龄化、用工断层化、生产技术传统化等问题,果品质量下降的隐患日趋严重。”在农言农,2022年,刚成为浦东新区政协委员的陶莉洁所提交的首件提案就关注“南汇水蜜桃”区域品牌可持续发展,提出多项建议。
陶莉洁调研发现,约70%的南汇产水蜜桃并没有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从而不能或只能部分享受“南汇水蜜桃”作为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附加值,为此,她在提案中围绕“果品、果园、果农”三个维度提出,可以通过合理的选种、育种,外加新品种的外部引入或内部创新改良,进一步增加早熟、晚熟桃品种的规模种植,实现集早、中、晚熟水蜜桃品种于一体的全周期新产区,进一步丰富地产水蜜桃品种、拉长地产水蜜桃供应期;在全区主要桃种植区域建设标准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等。可喜的是,提案中的不少建议,目前已进入实质性的推动阶段,为从事水蜜桃种植的农户带来更多实际收益。
作为农业界别委员,建言履职必须实在,绝不能“拍脑袋”纸上谈兵。建言不在多,而要提出真正切中要害的建议。陶莉洁感到,作为从农田里走出来的政协委员,履职中必须深入到农业生产的最前沿开展调研,农户们整年都是忙忙碌碌的,通常只会在干农活时愿意唠两句实际的困难,“往往很直接,也略带片面,而作为政协委员,我就必须学会设身处地结合实际政策去帮助他们寻找解决方案”。
除了围绕水蜜桃生产建言推动,陶莉洁平时积极参加新区政协各项履职活动,认真参与调研和监督,为引领区建设建言献策,还积极参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场镇)政协委员工作站的活动,提出建言。
“助推浦东的农业农村产业建设,我担责在身、责无旁贷。”陶莉洁说,“既然与农业结缘,就更应当发挥农业界别政协委员在农业产业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在乡村振兴这项大事业中彰显应有担当作为。”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政协头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