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来青岛调研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面向参保的失能、半失能人员,形成医院、社区、家庭多层次医护体系的经验,跑八百里取真经,值!”在实地调研路上,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原副主委、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原副校长、上海市政府原参事程维明带队九三学社市委课题组调研养老课题收获颇丰。
九三学社社员程维明(左一)
“这次来青岛调研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面向参保的失能、半失能人员,形成医院、社区、家庭多层次医护体系的经验,跑八百里取真经,值!”在实地调研路上,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原副主委、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原副校长、上海市政府原参事程维明带队九三学社市委课题组调研养老课题收获颇丰。
“做好参政议政工作,要注意观察,积极思考,准确判断;提出的意见建议,落点要有可操作性,不仅要提批评性意见,更要提出建设性建议……”在一堂为九三学社社员举办的培训班上,程维明作着一场生动的参政议政专题培训。
“做好参事工作,既要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于上海发展新格局,又要接地气,综合研判,建真言、献实策……”在上海市政府参事工作会议暨迎春团拜活动现场,他接过“2023年度参政咨询工作先进个人”荣誉证书,并作为离任参事代表致辞……
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成为科学工作者,由高校管理者成为民主党派副主委,再受聘成为上海市政府参事……程维明认真而为。
当好高校管理者
2005年,程维明成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其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正面临搬入松江大学城新校区和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两大发展机遇。如何以此为契机,使学校在科学研究、科技发展方面更进一步?如何找到进一步提高学校科研经费的“抓手”?如何建设好适合学校科研发展与成果转化的平台?
程维明与校科研处的同事们反复协商,并组织队伍到杨浦区科技园区管委会、上海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等地实地考察,一个大胆的想法随着多次的深入调研浮现在脑海——筹建国家大学科技园。根据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国家大学科技园必须有企业化的运营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还要得到所在地政府的支持。
程维明作为牵头人,集中科研处、规划处等部门的精兵强将,一起外出调研,以吸取兄弟院校申报及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将充分使用好现有条件,组建大学科技园管理公司,积极吸引成熟的科技企业入驻园区,扶持初创企业入园孵化……”申报书中的寥寥几行,满溢着开拓者们对于这个园区的殷切期待。建园工作也得到了园区所在的长宁区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0年9月,由工程大和长宁区组成的联合团队到北京参加认定答辩,10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园先后获批“上海市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上海市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当时学校的科研发展、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等提供了一个优质平台,学校相关工作也都跃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负责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创建可谓程维明高校管理经历的一个缩影,充满挑战,直面困境。“我始终认为,人生要‘敢’,敢于不绕弯子,迎头而上。”
践行参政履职初心
1993年,程维明开始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他读博期间的导师之一陈明仪曾担任九三学社市委副主委。在陈先生的鼓励下,程维明申请加入了九三学社。1997年,他担任嘉定区政协委员。程维明认真履职,学习如何在考察调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怎样写社情民意信息、提案、书面意见等。
2003年到2018年,程维明担任市人大代表,他关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路径,调研交通整治与长效机制,参与“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法规的立法过程,关心长兴岛发展造船业背后更深层次的环保问题……“任职的10多年间,我一直学着为人民当代表,关注热点、难点、堵点,希望在为大众解决难题、保障权益中尽到一份力。”
2006年3月,程维明任职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2007年4月起,他分管九三学社市委文教委员会相关工作。当时,九三学社上海组织中有相当一部分社员都在高校,如何充分调动这些社员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
程维明想到了“高校八基层联席会议”,这个最初由三个支社(复旦、交大、同济)自主发起的联谊会,在当时已逐渐扩大为覆盖8所高校社组织的联席会议,与会成员围绕社会热点和高校发展积极开展交流研讨。在第八届上海市政协会议期间,成员单位中的市政协委员们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多篇提案,参政议政成果丰硕。
程维明敏锐感知到这个由社员自主发起、横向联合的独特平台的潜能,他和时任社市委文教委主任周锋(2010年7月至2024年7月任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商议,要加强社市委对联席会议的组织和指导,规范和改进联席会议的各个环节,力争将其打造为上海高校“九三”组织参政议政的优质平台。
之后的每一次论坛,程维明坚持跟进每一个环节,从论坛主题反复酝酿磋商、召开多次筹备会、发布征文信息,到与市教卫党委统战处协商、与东道主对接会务安排,一系列举措使联席会议流程越来越规范,水准逐年提高。
一路精心“呵护”,使论坛实现了诸多个“飞跃”——从原来的 8 个成员单位到现在的15个,实现了成员单位数量的“飞跃”;随着论坛规格的提高和影响力的扩大,作为论坛精神成果的论文集的质量也逐年提高,为相关参政议政工作提供了优质材料和内容;2009年4月,论坛正式更名为“九三学社上海高校论坛”,并创立会旗交接仪式,延续至今。
历届高校论坛中一个个闪亮的主题,凝聚着成员的智慧和力量,也反映着他们关注国之大者、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热忱。如今,高校论坛成为集研讨、资政为一体的高等教育交流平台,彰显出历久弥新的活力。“我为其中有我们的贡献感到光荣。”程维明说。
做好参事工作有“法宝”
2016年程维明受聘成为上海市政府参事。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程维明对参事工作这样总结,“首先要站高看远,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前瞻性思维,对未来有超前预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在开展实地调研中,则要关注‘小处’‘实处’,听取多方意见,综合研判,从而提出解决难题的思路和方法,找准落点。”
成为参事后,他先后参加了“提升本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与效率”“世博会址区域支撑上海战略发展情况”“把握时机加快打造上海支柱型氢能产业集群研究”“双碳战略下上海城市绿色转型”等课题调研,其中3项课题调研成果获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牵头完成“创新完善家庭支持政策,吸引国际优秀人才长期居留”课题研究;为《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标准化创新发展若干规定(草案)》等几十份政策法规征求意见稿提出修改建议,助力城市法治建设;参加参事室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的“市民与社会——参事之声”节目,畅谈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充分发挥参事社会职能……
老龄化问题一直是程维明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他多次提交相关提案。2021年,程维明领衔承担了参事室年度重点课题“创建高品质生活,应对老龄化社会政策研究”。全市16个区的相关社区和养老机构都留下了课题组的身影,他们开展老年人访谈问卷,了解老年人对高品质老年生活的切身感受和所思所想;走访上海和外省市的养老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养老产业发展的前景和存在的短板;与上海行政管理部门沟通,了解政府对老龄化社会政策布局的设想……经过收集调研结果并进行科学分析、反复研讨、多次听取专家意见,创建老年高品质生活的图景逐渐清晰。
“打造认知精准、氛围精美、分类精细、服务精良、定位精确的‘五精’体系,是我们为上海老龄化社会高品质生活建设开出的药方。”程维明带领课题组,形成了近10万字的研究报告和5000字的详细摘要,详细阐述老龄化社会高品质生活内涵和上海为老服务精准化现状,创新提出“五精”体系,为上海更好推动老龄化社会高品质生活,实现精准为老服务提供了全面、精准的建议。研究成果得到了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之后数年间,课题组继续发力,开展了“推进数字适老化,助老跨越数字鸿沟”“‘长护险’居家养老护理质量提升”等研究,又“进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
如今,程维明继续关注着环保和养老等话题。“遇到问题不要怕,也不要绕,要尽可能地想办法去战胜它,这个努力的过程,会让人收获很多。”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政协头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