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某喜欢抱着手机刷抖音,某天他被主播王某直播间内发布的抽奖信息吸引,于是添加主播王某的微信。王某的朋友圈有很多购物抽奖活动,并且号称中奖率百分百。于是李某便购买2000余元化妆品,随后抽中了手机一部,但李某迟迟未收到奖品,于是便联系主播王某,却发现自己已被拉黑
网络购物平台越发的多样化
不仅价格便宜
而且还能看到商品的“样子”
大家越来越习惯在网上买东西
可当你享受买买买的乐趣时
结果商家只接单不发货
省钱不成反被骗
这就是典型的虚假购物诈骗
典型案例
案例一
李某喜欢抱着手机刷抖音,某天他被主播王某直播间内发布的抽奖信息吸引,于是添加主播王某的微信。王某的朋友圈有很多购物抽奖活动,并且号称中奖率百分百。于是李某便购买2000余元化妆品,随后抽中了手机一部,但李某迟迟未收到奖品,于是便联系主播王某,却发现自己已被拉黑删除,李某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案例二
张某在朋友圈看到贩卖二手车的广告,因其所在公司正有所需求,张某便添加对方微信,双方商量好价格后,张某向对方支付定金,后收到对方发送的虚构转让协议及物流信息,张某支付全款。一个星期后,张某询问购车信息时,却发现对方将其好友删除,被骗总金额5万余元。
案例三
王某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看到一条卖相机的信息后添加对方好友,并以约定价格向对方购买一部二手相机。在等待对方发货时,对方又要求缴纳运险费200元。
几天后,王某没见到货品就发起了退款。在退款的过程中对方又以缴纳各种费用为由让王某继续转账,不转账就不退货。王某无奈之下又分多次给对方转账后感觉被骗,随即报警,总计损失近8000元。
案例四
市民施女士收到一个快递包裹,里面有一张退学费公告,称因国家政策规定,可以把她之前报名的网课费用退还。施女士便扫描上面的二维码,下载了一款APP。登录后“客服”联系其进行退费,一开始退款200元,后来“客服”以办理退费学员较多,为确保资金链不断裂为由称:后续退费要分笔办理,二次退费需要购买基金完成升值才能继续退费。
施女士按照对方的指导扫码支付700元返现1010元,得到返利后她便继续做任务。几次之后她被告知输错金额导致数据错误,修复数据需要60000元,施女士毫不犹豫向对方转账,一段时间后还是没能提现才发现自己被骗。
什么是虚假购物?
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网页、短信、电话等渠道发布商品广告信息,通常以盲盒购买、海外代购、低价转让、0元购物等方式为诱饵,诱导受害人联系,待受害人购物付款后,将受害人拉黑或者突然失联,受害人无法收到约定的商品、货物;或以加缴关税、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什么是虚假服务?
诈骗分子通过推广发布信息,谎称可以提供正常的生活型服务、技能型服务等(如:代生活缴费、音乐制作、网站制作、论文发布、代加工等),以及谎称可以提供非法的各种虚假服务(如:调查追债、提供定位、交通违法等),以缴纳定金、保证金,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后将受害人拉黑,从而实施诈骗。
套路详解
虚假购物类
01
第一步
诈骗分子发布虚假购物信息,打着“低价”“福利”“让利”等极具诱惑性的幌子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02
吸引消费者关注后,诈骗分子会透露还有更丰厚的福利或优惠,可以通过添加微信等社交好友账号后继续进行交易。
03
第三步
添加上好友后,等到消费者彻底上钩并成功转账后,诈骗分子便会就此消失,甚至将消费者拉黑,一个环环相扣的网购骗局实施成功。
虚假服务类
01
第一步
诈骗分子利用网络技术获取网站关键字检索资料,寻找有需求的潜在诈骗对象,主动联系受害人。
02
诈骗分子添加受害人微信后,将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身份证照片发给受害人,或者伪造微信聊天记录,骗取受害人信任。
03
第三步
待受害人相信并转账成功后,将其拉黑。
反诈中心提醒
网络购物需谨慎
高质低价商品私下交易要当心
来源:潍坊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