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问中国人对吃的执念有多深?每逢国外曝出物种泛滥新闻,网友总会调侃 “放中国能吃成保护动物”。可鲜少有人知道,如今在菜市场随处可见的羊肉,在经济繁荣的宋朝,竟是能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的 “奢侈品”。这种反差背后,藏着宋代社会经济、文化与饮食文化的独特密码。
若问中国人对吃的执念有多深?每逢国外曝出物种泛滥新闻,网友总会调侃 “放中国能吃成保护动物”。可鲜少有人知道,如今在菜市场随处可见的羊肉,在经济繁荣的宋朝,竟是能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的 “奢侈品”。这种反差背后,藏着宋代社会经济、文化与饮食文化的独特密码。
提到宋朝,人们总想起《清明上河图》里的繁华市井,却忽略了当时物价的 “杀伤力”。就拿羊肉来说,其价格之高,足以让中产家庭犯难。宋真宗时期,四川永康军的猪羊肉每斤 50 文铁钱,看似不多,可当时一名普通衙役月薪仅 300 文,买 6 斤羊肉就花光了。到了宋英宗年间,长安因 “钱多物贱”,羊肉价格降至 30-40 文一斤,可即便如此,若想顿顿吃羊肉,对小吏而言仍是奢望。
更夸张的是北宋中期,苏轼与同僚的一段趣事。当时苏轼见胖乎乎的顾姓同僚趴在桌案上休息,便开玩笑说 “这简直是顾屠户的肉案”,随后掏出 30 文钱,说 “快切四两肉来”。按此换算,一斤羊肉竟要 120 文!而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月薪约 20 贯(20000 文),虽能承受,但对月薪仅几贯的底层官员来说,吃羊肉堪比 “打牙祭”。
到了绍兴末年,平江府(今苏州)的羊肉价格更是飙升至 900 文一斤。要知道,当时一亩中等良田售价约 2 贯(2000 文),买两斤羊肉就快赶上一亩地的价格了。即便考虑地域物价差异,宋朝羊肉的 “贵族身份” 也毋庸置疑。对比同时期的猪肉,宋神宗时御膳房每年消耗猪肉仅 4131 斤,而羊肉消耗达 434463 斤四两,差距悬殊,侧面印证了羊肉在当时的 “奢侈品” 地位。
宋朝人对羊肉的喜爱,堪称 “全民狂欢”。这种狂热从皇宫蔓延至市井。宋太祖曾举办一场宴席,单是御膳用羊就达百口;到了宋仁宗时期,更是 “日宰二百八十羊”,一天消耗的羊肉数量,相当于普通家庭几年的用度。
为满足皇室对羊肉的需求,宋朝专门设立 “牛羊司”,负责饲养牛羊。据史料记载,牛羊司每年存栏的羊就有 33000 余头,可即便如此,仍需从民间和边境榷场大量征购。边境榷场本是宋与辽、西夏进行贸易的场所,可在羊肉需求面前,也成了 “供羊基地”。
皇宫的饮食偏好,深刻影响着市井百姓。《东京梦华录》记录了北宋东京(今开封)的市民生活,书中提及的 183 道肉类菜肴里,羊肉菜肴占比高达 36%,远超猪肉、牛肉等。当时东京街头,“羊肉馆” 随处可见,其中 “王楼山洞梅花包子” 店的羊肉包子,更是风靡全城,成为网红美食。
这种对羊肉的狂热,甚至影响到了节日习俗。宋朝冬至时,民间有 “肥冬瘦年” 的说法,意为冬至比过年更重要。而冬至的餐桌上,羊肉是必不可少的菜品。无论家境如何,百姓都会想方设法买些羊肉,哪怕只是煮一碗羊肉汤,也要图个 “吉祥”。
宋朝人对羊肉的追捧,不仅因为其美味,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寓意。“羊” 与 “祥” 谐音,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如意,而羊温和的性格,又与宋朝 “重文轻武” 的治国理念不谋而合。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武人专权,社会动荡不安。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通过 “杯酒释兵权”,削弱武将权力,确立 “重文轻武” 的国策。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温和的羊肉作为主流肉食,某种程度上是宋朝文人治国理念的体现。羊肉象征的 “仁爱”,与儒家倡导的 “仁政” 相契合,成为宋朝文化的一种符号。
同时,宋朝社会还流传着 “善待羔羊” 的思潮。当时人们认为,长期屠杀羔羊有损阴德,不少文人墨客纷纷撰文呼吁保护羔羊。宋真宗、宋仁宗等皇帝也曾多次下达禁止屠宰羊羔的命令。有史料记载,当时有个叫张乖崖的官员,看到屠夫宰杀羔羊,心生怜悯,便买下羔羊放生。这样的故事在宋朝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彰显良善仁义的典范。
可有趣的是,皇帝的禁令并未真正遏制人们对羊肉的喜爱。从御膳房每年消耗的羊肉数量就能看出,“吃货” 的执念远超禁令的约束力。这种矛盾,恰恰反映了宋朝社会的复杂性:一方面追求仁义道德,另一方面又难以抵挡美食的诱惑。
宋朝羊肉的高价与高需求,实则是当时经济状况的一面镜子。宋朝虽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达,但贫富差距悬殊。对权贵和富商而言,羊肉是日常消费品;可对普通百姓来说,羊肉却是 “奢侈品”。这种饮食上的差异,本质上是社会阶层差异的体现。
同时,宋朝的畜牧业发展也制约着羊肉的供应。中原地区气候适宜农耕,却不利于大规模养羊,导致羊肉供应相对紧张。而边境地区虽适合养羊,但受宋与辽、西夏关系的影响,边境榷场的羊肉贸易时常不稳定,进一步推高了羊肉价格。
更值得关注的是,宋朝羊肉的消费热潮,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牛羊养殖、屠宰加工到餐饮服务,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当时东京的屠宰行、羊肉馆数量众多,从业者不计其数,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 “羊肉经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的活力。
如今,羊肉已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餐桌上的常见美食。可回望宋朝,那只售价 900 文一斤的羊肉,不仅承载着古人的饮食偏好,更记录着一个时代的经济、文化与社会百态。它让我们明白,每一种食物的背后,都藏着一段独特的历史记忆。
来源:嘉哥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