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家门口车间”!14.54万人就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1 08:47 1

摘要:为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弥勒市人社局依托“五个一批”的动态谋划,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确保全市“家门口”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截至目前,全市共14.54万人在市内就业。

为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弥勒市人社局依托“五个一批”的动态谋划,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务工车间”,确保全市“家门口”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截至目前,全市共14.54万人在市内就业。

盘清家底创建车间“安排一批”。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基层治理专干、农村劳务经纪人等“桥梁纽带”作用,通过“铁脚板”入户摸清在家脱贫劳动力就业意愿、就业技能等情况,摸清市内企业、种养殖大户及脱贫劳动力集中地区产业基地等用工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认定就业帮扶车间,让帮扶“小车间”成为稳定就业的“蓄水池”,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全市共认定就业帮扶车间22个,共吸纳劳动力就业203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03人,月工资平均在2000-7000元/月之间,基本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搭建平台精准帮扶“推送一批”。打造“1+15+N”就业服务模式,即以市级零工市场为核心,以15个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支点,以N个就业服务站、零工驿站为终端的供需对接平台,助力灵活就业人员在家门口即可实现“方便就业”。目前,通过零工市场累计登记企业用工需求1699条、零工人员信息2000余人次,发布岗位信息2000余条,促进就近就业1.8万多人次。通过举办“春风行动”“百日攻坚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搭建供需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企业和求职者的精准匹配。2025年以来,共组织现场招聘会16场。

激活引擎技能培训“提升一批”。结合民族特色、文旅+就业、蓝莓、玫瑰花等产业发展需求,推行“政府引导+百姓需要+部门落实”的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机制,在福城街道、太平街道、西三镇等组织开展网络直播、SYB创业、乡村电商运营等技能培训班,带动更多村民实现技能成才、技能就业、技能增收。2025年以来,全市开展创业类培训701人。其中,培训返乡农民工、致富带头人、产业能人等电商“新农人”“村EO”600人。持续推进“创业担保贷款”“云岭创业贷”等低息创业贷款政策,通过实施“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服务”的一体化帮扶措施,每年助力400余人在民宿、餐饮等康养旅居相关产业上实现创业梦想。

培育特色劳务品牌“增收一批”。紧紧围绕“劳务品牌带动群众就业规模稳定增加”的目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技能特点的乡村振兴劳务品牌,引领和带动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稳定就业,增加收入。近年来,先后打造了“弥勒大厨”“弥勒绿康”“弥勒小红帽”3个州级特色劳务品牌,正在小河边村打造的“玫瑰花匠”特色劳务品牌,年创收近2000余万元,带动弥阳、新哨、朋普及文山、元阳周边县市劳动力就业1万余人次。

释放红利政府帮扶“兜底一批”。将促进产业发展与群众“家门口”就业相结合,统筹利用衔接乡村振兴、就业补助等政策资金,开发一批农村基层需要的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弱劳力、半劳力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等特殊群体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901名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发放补贴144.08万元。持续发挥就业“帮扶车间”载体作用,按照每吸纳1名本市户籍脱贫劳动力就业,发给脱贫劳动力工资额的15%给予就业“帮扶车间”一次性奖补。目前,共为22家符合条件的帮扶车间发放吸纳就业奖补资金200.66万元。

来源:弥勒广播电视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