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萌娃对家长鸡娃是啥态度的方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5 10:22 2

摘要:最近整理班级日记,看到孩子们写的内容,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有个孩子写道,做完作业已经很晚,妈妈还让做额外练习题,自己累得只想睡觉;还有孩子说,周末想和小伙伴出去玩,却被爸妈拉去上辅导班,一点都开心不起来。从这些文字里,能清晰感受到他们的疲惫与无奈。

最近整理班级日记,看到孩子们写的内容,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有个孩子写道,做完作业已经很晚,妈妈还让做额外练习题,自己累得只想睡觉;还有孩子说,周末想和小伙伴出去玩,却被爸妈拉去上辅导班,一点都开心不起来。从这些文字里,能清晰感受到他们的疲惫与无奈。

这些文字里孩子们的心声,其实也反映出了他们日常的一些行为问题。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不少孩子有拖延、叛逆的情况。有些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原本很快能完成的,非要拖很久;还有的孩子,家长让干啥偏不干啥。其实啊,这些行为可不仅仅是调皮捣蛋,它们背后是孩子在发出心理求救信号。按照埃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8 - 12岁的孩子正需要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感,可过度鸡娃的家长布置大量任务,孩子怎么努力都达不到要求,慢慢就没了信心,觉得自己不行。拖延成了他们逃避压力的办法,叛逆则是在表达对这种教育方式的不满。

过度鸡娃带来的问题可不止这些,它还会产生很多成长代价。亲子关系会变得紧张,就像我班里有个孩子,以前和爸妈关系很好,无话不谈。可自从家长开始疯狂鸡娃,孩子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孩子觉得爸妈只看重成绩,不关心自己;家长觉得孩子不懂事,不理解他们的苦心。慢慢地,亲子间的情感账户就被透支了。

而且孩子的创造力也会受到影响。过度的学习任务让孩子没时间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注意到,有些孩子以前画画很有创意,现在画得越来越呆板。作业本上原本有趣的涂鸦也消失了。孩子的大脑好像被束缚住了,只能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学习,没了自己的思考和想象。

既然过度鸡娃有这么多问题,那该怎么平衡呢?我有三个观察法和两套弹性方案。

三个观察法分别是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行为表现和兴趣爱好。家长可以在晚餐时间和孩子聊聊天,了解当天心情。要是孩子情绪低落,就问问是不是学习有压力。平时多留意孩子的行为,突然不爱说话或者脾气暴躁,可能心理出问题了。还要多关注孩子喜欢做什么,是画画、唱歌,还是运动。

有了观察法,还得有具体的实施办法,也就是两套弹性方案。一个是调整目标阶梯式培养。家长别一下子给孩子定太高目标,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就像爬楼梯,一步一个台阶,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就能有成就感,学习动力也会更足。另一个是增加亲子互动质量。周末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出去玩,比如去公园散步、爬山,既能让孩子放松,又能增进亲子关系。

为了让这些方法更好操作,我还设计了一些家庭教育工具。就像“五分钟情绪温度计”,家长每天花五分钟和孩子交流,让孩子用“热”“温”“凉”表示当天情绪,“热”代表开心,“温”代表一般,“凉”代表不开心,这样能及时了解孩子情绪状态。还有“学习电量表”,让孩子给自己的学习动力打分,通过这个能知道孩子学习内驱力怎么样,家长也能及时调整教育方式。

希望家长们多关注孩子内心世界,别让过度鸡娃毁了孩子的童年和未来。

来源:育儿小行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