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欧盟国情咨文这事儿,本来挺让人期待的,毕竟是欧洲最高政治领袖冯德莱恩出面,大家都等着她画个“独立强大欧洲”的大蓝图。
2025年欧盟国情咨文这事儿,本来挺让人期待的,毕竟是欧洲最高政治领袖冯德莱恩出面,大家都等着她画个“独立强大欧洲”的大蓝图。
结果呢?开头倒是把紧迫感拉满了,说什么新世界秩序变了,欧洲得抓紧独立自主,可越往后听越不对劲,哪是什么蓝图啊,分明就是张旧政策清单,连荷兰前欧洲议会议员索菲·因特费尔德都忍不住吐槽,这根本是在粉饰现状。
说实话,我当时看咨文直播的时候,开头还觉得“哟,这是要动真格的”。
毕竟外界都盼着冯德莱恩能拿出点实在的,比如把欧洲打造成全球顶尖的创新经济体,在气候、数字这些领域别再被动听话,改成自己定规则,再推动欧盟真正摆脱依赖。
可没想到,她后面说的那些东西,老得能翻出十年前的文件。
就说那个“2028年单一市场路线图”和“电网一揽子计划”吧,二十年来就没推进下去过,为啥?还不是成员国老拖着。
本来想觉得社会住房那倡议还行,至少关注到民生了,可后来发现,八年前就通过的《欧洲社会权利支柱》,到现在还被各国政府扔在一边,这个新倡议怕是也悬。
更让人费解的是,移民问题上她居然跟着极右翼的调子走,合法劳务移民明明是欧洲急需的,她却半个字不提;欧盟扩张这事儿,眼看新世界秩序变了,不抓紧扩就没机会了,她倒好,几乎没提,就差直接说“一切照旧”了。
还有经济这块,冯德莱恩好像没搞明白问题出在哪。
内部市场停滞这么久,不是缺解决方案,是缺成员国推动的意愿。
她不仅没说怎么拆国家壁垒,反而放任一些国家加强对银行业的控制,这哪是推进一体化啊,分明是走回头路。
老实讲,靠砸钱或者牺牲气候、数字监管换经济增长,根本不可能让欧洲变强,这点连普通观众都能看出来,真不知道她为啥没提。
咨文听完,我再翻那份28页文件才明白,冯德莱恩不是没雄心,是她根本推不动。
真正卡住欧盟的,是那27个成员国,个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嘴上喊着“要强大欧洲”,心里想的全是“不能把权力让给欧盟”。
27国各怀鬼胎你要是细品欧洲理事会的操作,能笑也能气。
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还能找到“亲欧多数派”,到了理事会根本没有,各国领导人就怕欧盟权力大了,自己的存在感就没了。
他们还特喜欢拿“布鲁塞尔超级国家”当靶子骂,显得自己多为国家着想,可实际上呢?这么一闹,反而把权力拱手让给了特朗普、普京这些外部力量,这操作我是真没看懂。
就说2025年欧盟预算谈判吧,德国、荷兰死活不肯多给意大利、西班牙移民补贴,意大利也不示弱,直接阻挠欧盟“银行业跨境并购”的政策,最后谈判僵了好几个月,啥也没谈成。
还有防务这块,乌克兰战争按理说该让欧洲团结起来搞防务,结果呢?主导行动的要么是非欧盟国家,要么是几个国家凑的“意愿联盟”,欧盟自己根本没话语权。
德法这两个核心国家就更别说了,德国想搞财政紧缩、严控移民,法国偏要欧盟共同财政、开放劳务移民,光是2025年那笔欧洲防务基金,德国就不肯承担40%的份额,最后基金规模直接缩水三成。
南部的希腊、葡萄牙天天盼着经济援助,北部的瑞典、丹麦满脑子都是防务安全和市场自由,去年“欧盟气候基金”分配的时候,南北国家为了钱的比例吵来吵去,基金硬生生延迟半年才启动,这样各怀鬼胎,欧盟能不瘫痪吗?
更要命的是,欧盟委员会自己也“摆烂”了。
《欧盟条约》明明让它当“条约守护者”,监督成员国别违反一体化,结果呢?2024年法国出台“农业补贴本国优先”的政策,委员会就只口头提醒了下,没敢动真格。
它连推动一体化的动力都没了,成了成员国的“传声筒”,冯德莱恩那篇咨文,说白了就是把各国的诉求凑了凑,根本没自己的主张。
这么折腾下来,钱可就白扔了。
28页文件里写得清清楚楚,欧盟每年要蒸发万亿欧元,内部市场壁垒占了一大块,防务合作低效又占一块,移民政策混乱再刮走一块。
反观人家东盟,去年搞了个“统一数字市场协议”,半年就把跨境贸易成本降下来了,对比之下,欧盟这效率真该脸红。
前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说过,欧洲要么彻底改革,要么慢慢衰落。
我觉得这话太对了,现在的欧盟,要是还抱着“各顾各”的想法,不把成员国的小算盘收一收,不让欧盟委员会重新扛起责任,别说当“世界规则制定者”了,能不能保住现有地位都不好说。
毕竟新世界秩序不等人,再这么瘫痪下去,万亿欧元的损失只会越来越多,27国再怎么各怀鬼胎,最后吃亏的还是整个欧洲。
来源:琴溪之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