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二柱他爹蹲在办公室门口,手里攥着顶发黄的草帽。八月的日头毒得能晒化柏油路,他后脖颈上结着层盐霜,像是刚从腌菜缸里捞出来。
"张老师,俺家二柱明天就不来上学了。"
李二柱他爹蹲在办公室门口,手里攥着顶发黄的草帽。八月的日头毒得能晒化柏油路,他后脖颈上结着层盐霜,像是刚从腌菜缸里捞出来。
我端着搪瓷茶缸的手一哆嗦,半缸子茉莉花茶全泼在教案本上。二柱上学期期末考了年级第三,数学竞赛刚拿了市二等奖。这样的好苗子要是辍学,我这当班主任的得拿头撞墙。
"老李哥,这节骨眼上可不能犯糊涂。"我扯过条板凳挨着他坐下,"孩子考上重点高中,将来考个985,不比现在去工地搬砖强?"
老李从兜里摸出个皱巴巴的烟盒,半天抖出根烟屁股。打火机咔嗒了七八下,火苗窜起时我看见他眼里的血丝:"您当俺不想?可这学真上不起了。光是暑假这俩月——"他掰着手指头给我算,"培优班三千八,夏令营六千二,新校服带芯片的要九百,还有那个啥平板电脑..."
办公室吊扇咯吱转着,我后背发凉。上个月校长在会上说的"智慧校园"工程,没想到这么快就落地生根了。
---
第一坑:辅导班的饥饿营销
"张老师您给评评理,现在这补习班比土匪还凶。"菜市场老赵边剁排骨边跟我诉苦,"昨儿接孩子放学,校门口发传单的比接孩子的家长还多。什么'状元冲刺营''清北直通车',说得跟买火车票似的。"
最绝的是"小灶班",打着"限额20人"的幌子搞饥饿营销。王寡妇为给闺女抢名额,凌晨三点搬着马扎在校门口排队。等天亮了才发现,所谓的名师就是刚毕业的师范生,讲课能把勾股定理讲成三角函数。
---
第二坑:教辅材料的迷宫
新华书店收银台前永远排着长队。家长们抱着《黄冈密卷》《海淀真题》,跟买年货似的成摞往家搬。出版社比时装周还勤快,去年买的《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今年封皮换个颜色就成了"新版"。
更绝的是某些老师"不小心"掉在讲台上的U盘,里面存着"内部押题卷"。老孙头花八百块托关系弄来一份,结果发现就是前年某乡镇中学的月考题。
---
第三坑:科技绑架
新学期发校服那天,操场成了苹果发布会现场。"智能校服采用纳米抗菌面料,内置GPS定位芯片。"教导主任在主席台上唾沫横飞,"配套APP能实时监测体温、心率..."
家长群里炸了锅。有人说这是侵犯隐私,有人担心辐射影响发育。直到班主任在群里发了句"建议自愿购买",刘会计第一个跳出来接龙——他闺女是班长。
---
第四坑:营养品的心理战
校门口保健品店新进了批"状元口服液",包装上印着戴博士帽的卡通小人。老板娘逢人就念叨:"市重点中学都团购这个,里头有DHA、卵磷脂,补脑!"
李大明白较真,拿着成分表去找药店伙计。小伙计眼皮都不抬:"哥,这里头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酸锌,跟三块钱的钙片没两样。不过人家广告词写得好——'喝的是希望'。"
---
第五坑:看不见的战场
暴雨夜,救护车鸣笛声刺破南关街。菜贩老李倒在自己的三轮车旁,手里还攥着高利贷借条。他闺女蹲在急诊室门口,校服胸口别着"重点班"的金属徽章,在冷光灯下泛着青白的光。
护士台电视里正播教育访谈,专家扶了扶金丝眼镜:"家庭教育投资要量力而行..." 窗外雨更大了,淹没了少女压抑的呜咽。
---
九月开学,二柱还是没回来。我在他课桌里发现张字条:"老师,俺去苏州电子厂了。等攒够钱买学区房,让俺弟替俺考大学。" 纸条背面画着个笑脸,圆珠笔的油墨被泪水晕开了半边。
操场边梧桐叶开始泛黄,新一批穿智能校服的学生列队走过。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串待解的方程式,答案都藏在厚重的书包里。
来源:睿智的不知道怎么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