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温酒斩华雄”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华雄是被孙坚干掉的(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但鲜为人知的是,从对史书演变的研究来看,孙坚当年可能没有杀死“华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来说说一家之言。
众所周知,“温酒斩华雄”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华雄是被孙坚干掉的(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但鲜为人知的是,从对史书演变的研究来看,孙坚当年可能没有杀死“华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来说说一家之言。
《三国志》成书于西晋,但由于历史上的变乱和西晋时期书写材料较为落后,陈寿所写的西晋版本《三国志》在如今已经看不到了。两晋到唐朝的《三国志》版本现在也只有残卷,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完整《三国志》版本是南宋的“监本”覆刻本。而且宋朝以前的《三国志》版本都是手抄本。
在南宋刻本《三国志》中,孙坚杀死的人确实名叫“华雄”。但学者在研究与南宋刻本《三国志》时代相近的其他史料后发现:宋代其版本的《三国志》记载孙坚杀死的董卓军将领是叫“叶雄”。比如宋元之交的史学家胡三省所写的《资治通鉴音注》中就记载道:“《吴志·孙皓传》有都尉叶雄”。
除了胡三省之外,宋朝的《广韵》也记载道:“《吴志》有叶雄”。另外,宋朝文人所写的史料《通志》、《古今姓氏书辩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古今合璧是类备要》、《姓氏急就篇》以及金朝人所写的《五音集韵》都提到:“《吴志·孙坚传》有都尉叶雄”,没有一个写的是“华雄”。
从史料的数量和年代来看,“叶雄”的记载在两宋最多,记载为“华雄”的只有《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而《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现存的最早版本都是南宋刻本。结合两宋以前的《三国志》都是手抄流传,有学者认为:南宋刻本的《三国志》和《资治通鉴》很可能写错了“叶雄”的名字。
要知道,繁体字中的“叶(葉)”和“华(華)”是比较相似的,宋朝文人在传抄《三国志》的是完全有可能把“叶(葉)”错写成了“华(華)”。而南宋刻本的《三国志》和《资治通鉴》可能以抄错字的手抄本为原本进行刻印,导致《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也把“叶(葉)”错印成了“华(華)”。
正因如此,董卓麾下的将领、都督华雄在历史上很可能叫做“叶雄”,官职也不是“都督”而是“都尉”。也就是说,孙坚孙坚当年讨伐董卓的时候可能没有杀死“华雄”,杀的是叶雄。但南宋刻本的《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被后世立为正史并被《三国演义》引用,“华雄”反而成了主流记载。
来源:鬼说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