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为何对伊朗“翻脸”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1 05:26 2

摘要:特朗普政府突然对伊朗核计划实施制裁,五角大楼调兵遣将剑指波斯湾,以色列总理连夜飞往华盛顿密谋,更令人震惊的是俄罗斯竟公开表态:美伊开战不关我事!

特朗普政府突然对伊朗核计划实施制裁,五角大楼调兵遣将剑指波斯湾,以色列总理连夜飞往华盛顿密谋,更令人震惊的是俄罗斯竟公开表态:美伊开战不关我事!

据央视报道,特朗普对伊朗核计划实施新制裁,制裁对象包括伊朗境内被控支持其核计划的五个实体和一名个人。

而在特朗普签署制裁令的同一时间,俄罗斯也表态了。

俄外交部副部长鲁坚科竟直言:若美国对伊动武,俄罗斯不会提供军事援助。

俄罗斯为什么说翻脸就翻脸?

首先,俄伊从来都不是铁杆盟友。双方关系本质是"敌人的敌人临时搭伙"——伊朗需要俄罗斯对抗美国制裁,俄罗斯需要伊朗在中东牵制西方。

但这种合作仅停留在战术层面,既没有北约第五条那样的共同防御条款,也没有中俄"背靠背"战略协作的深度。

当年叙利亚危机时,俄伊联手保住阿萨德政权堪称经典合作。可如今叙利亚政权风雨飘摇,伊朗的"抵抗之弧"早已支离破碎。

现在德黑兰能给莫斯科的筹码,可能只剩下石油折扣和无人机零件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俄关系的微妙变化。拜登时代但凡涉及伊朗问题,俄罗斯必定高调声援;如今面对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莫斯科却摆出"事不关己"的姿态。

这种转变与乌克兰战场态势密切相关——美国对乌军援已从每月50亿美元骤降到15亿美元,俄罗斯自然要投桃报李。

不过要说俄罗斯完全放弃伊朗也不尽然。

俄方目前仍有两手准备:一方面通过里海舰队向伊朗输送S-300防空系统零部件,另一方面则借上合组织框架推动伊核协议重启。

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既避免了与美直接对抗,又保留了战略回旋空间。

现在对伊朗来说,最致命的是"抵抗之弧"正在崩塌。黎巴嫩真主党被以色列定点清除高层,也门胡塞武装遭多国联军围剿,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更在美军压力下主动缴械。

这个耗费20年打造的代理人网络,如今就像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下。当小弟们树倒猢狲散,老大哥的威慑力自然大打折扣。

据《路透社》曝光,伊拉克境内曾经让美军头疼的"人民动员力量",纷纷表示为避免和美国的冲突升级,主动撤离摩苏尔等战略要地。

这些什叶派武装的集体躺平,暴露出伊朗战略体系的致命伤:没有自主军工体系支撑的代理人战争,终究是空中楼阁。

当无人机要靠俄罗斯零件组装,导弹依赖朝鲜技术转让,所谓的"抵抗轴心"不过是纸老虎。

更微妙的是沙特与以色列的眉来眼去。阿美石油公司与以色列电网的能源合作,内塔尼亚胡与王储小萨勒曼的加密通话,这些曾经不可想象的画面,正在改写中东权力格局。

这些曾被西方视为"恐怖组织"的团体,如今却在争相与德黑兰切割,毕竟谁都不愿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而特朗普在签署制裁令时那句"希望伊朗强大",听着比核辐射还刺耳。但细品美以近期的组合拳,分明在下一盘"温水煮青蛙"的大棋:

第一步,以色列持续空袭伊朗核设施。从纳坦兹铀浓缩厂到伊斯法罕核研究中心,F-35战机如同外科手术刀般精准打击,德黑兰的核技术积累正被一点点掏空。

第二步,美军航母战斗群进驻波斯湾。林肯号与艾森豪威尔号的双航母配置,配合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的B-52战略轰炸机,形成海陆空三维威慑网。

第三步,经济绞索不断收紧。最新制裁直接掐断伊朗石油出口的灰色渠道,连印度这样的老主顾都开始转向沙特原油。里亚尔汇率如自由落体,国内通胀率突破50%大关。

面对这种"钝刀子割肉"的战术,伊朗的反制却显得力不从心。面对如此剧变,德黑兰手中筹码所剩无几。

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威胁已成强弩之末,美军已在阿联酋部署反舰导弹系统,沙特启动红海新输油管道,卡塔尔液化天然气运输改道印度洋。

现在来看,短期内伊朗被打的可能性不大,但美国"切香肠战术"会持续加压。

但局势真的会如美国所愿吗?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东从来都是大国博弈的试炼场。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夕,美国同样获得俄罗斯的默许,结果却是深陷战争泥潭二十年。

如今伊朗拥有超过3000枚中短程导弹,其扶持的胡塞武装已具备封锁红海的能力,若战端开启,国际油价恐将飙破150美元/桶,全球供应链将遭遇核弹级冲击。

俄罗斯此刻的"战略清醒"或许正是看准了这点:与其为伊朗火中取栗,不如坐观美国再陷中东泥潭。

毕竟在乌克兰战场每天消耗3亿美元的情况下,若美国再开辟第二战场,其国力透支速度将成几何倍数增长。

来源:事件解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