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2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干了件大事,他通过视频连线,直接上了英国极右翼活动家汤米·罗宾逊组织的“团结英国”反移民集会。
2025年2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干了件大事,他通过视频连线,直接上了英国极右翼活动家汤米·罗宾逊组织的“团结英国”反移民集会。
对着现场10万伦敦民众,他张嘴就来“暴力正在向你们袭来”“你们要么反抗,要么死亡”,还说“大量无节制的移民正在导致英国的毁灭”,甚至呼吁换掉英国现政府。
老实讲,这话一出口,英国政界直接炸了锅,连制裁他的声音都冒了出来。
英国自由民主党领袖埃德·戴维第一个站出来,直接给首相基尔·斯塔默写了信。
信里把马斯克骂得挺狠,说他这言论就是“在英国街头挑拨离间、煽动暴力”,还敦促斯塔默别搞党派争斗,一起公开谴责马斯克,再好好琢磨琢磨该怎么制裁他。
这信还抄送了保守党领袖凯米·巴德诺克和英国改革党领袖奈杰尔·法拉奇,意思很明显,这事得全党派一起盯着。
戴维还强调“不管多有钱、多有权势,都不能拿着平台煽动紧张和暴力”,这话我倒挺认同,毕竟言论自由不是没边界,公共人物说话总得有分寸,不然跟泼妇骂街有啥区别?
马斯克这边也没怂,直接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X上回怼。
他有2.26亿粉丝,发了条帖子说戴维是“懦弱的胆小鬼”,火药味十足。
本来想以为他就靠嘴硬,后来发现他还动了资本,上周五刚买了10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监管文件周一一早就交了。
说实话,这操作有点迷,一边跟英国政客硬刚,一边又增持自家股票,难道是怕自己的言论影响股价?毕竟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盘子不小,真出岔子,股东们第一个不答应。
这场集会不光嘴上吵得凶,现场还闹了暴力事件。
警方后来透露,有26名警察在现场受了伤,至少25人被抓,伦敦警察局助理局长马特·特威斯特还说,后续调查可能会抓更多人。
我在网上看了现场照片,不少民众举着“送他们回家”的标语,反移民的情绪特别浓。
其实这事儿也不是突然爆发的,之前英国的移民矛盾就挺紧张。
今年夏天,伦敦外围埃平镇有家收容寻求庇护者的酒店,就成了抗议焦点。
当地议会说,那酒店遭了“前所未有的抗议和破坏”,后来还是法官在8月裁定,得把里面的庇护者重新安置。
本来大家情绪就没平,马斯克再这么一煽风,这不就是火上浇油吗?如此看来,他这演讲根本不是帮着解决问题,反而把英国移民这桶火药给彻底掀翻了。
英国首相斯塔默的回应也挺有意思,他没直接提马斯克,就发了条社交媒体说“人们有权和平抗议”,但又明确谴责“袭击官员、恐吓他人”的行为。
他还说“英国是建立在宽容、多样性和尊重基础上的国家,国旗不能成暴力分裂的象征”。
说实话,这话说得挺官方,有点两边不得罪的意思。
毕竟他之前还推动过“难民权益保障法案”,现在既要安抚对移民不满的民众,又不能丢了自己的执政理念,这份平衡木怕是最有体会其中难处。
到了周一晚上,首相官方发言人也出来表态,说“英国是公平宽容的国家,最不希望看到这种危险煽动性的语言”,还担心这话会“导致街头暴力和恐吓”,补充说“英国公众不会接受”。
这话听着是站在民众这边,但到底会不会真的对马斯克动手,目前还没个准信。
英国改革党领袖法拉奇的回应更有意思,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到对马斯克“战斗或死亡”言论的看法时,先卖了个关子说“我和马斯克关系不算好,他对我通常挺粗鲁”。
然后才说“得澄清‘战斗’的意思,如果是捍卫言论自由、选举中战胜现有政党,那我认同;但从上下文看,这话确实有点模糊”。
搞不清他这是真纠结,还是故意留余地,毕竟他的党一直主张收紧移民政策,要是完全否定马斯克,等于丢了自己的基本盘;可要是支持,又怕沾上“煽动暴力”的骂名,这份小心思倒是挺明显。
现在更麻烦的是,这事不光在英国闹大,还传出了“欧洲27国可能联合制裁马斯克”的消息。
说实话,这风险真不是空穴来风,欧盟对科技巨头的监管向来严。
之前2024年谷歌因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罚了43亿欧元,2023年Meta也因为“数据跨境传输违规”被罚了12亿欧元,这些案例摆在这里,马斯克要是真触了欧盟的红线,肯定没好果子吃。
而且欧盟有个《数字服务法案》,明确禁止平台传播煽动歧视、暴力的内容,马斯克在集会上说的那些话,刚好踩在了这条红线上。
更关键的是,特斯拉在欧洲的业务根本经不起折腾。
就说德国柏林工厂吧,2025年1月的数据显示,这工厂年产电动车50万辆,占特斯拉全球产能的15%。
要是欧洲真的制裁,不管是禁售特斯拉汽车,还是限制供应链,对特斯拉来说都是大麻烦。
马斯克作为特斯拉的CEO,个人言论要是牵连到公司业务,这事儿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毕竟股东们投资特斯拉是为了赚钱,不是看他掺和政治、惹麻烦。
如此看来,他这次公开站队极右翼反移民集会,并非明智之举,不光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还让整个公司跟着承担风险。
总结下来,马斯克这波操作,先是用激进言论点燃了英国移民矛盾,引来了政客呼吁制裁,接着又硬刚回应,还牵扯出欧洲制裁的风险。
英国各方的反应也各有算盘,有的是为了理念发声,有的是为了政治利益考量,还有的在中间摇摆不定。
说实话,公共人物尤其是大公司的掌舵人,说话做事真得掂量掂量后果。
马斯克这次掀翻的不只是英国移民的火药桶,还有自己和特斯拉的未来。
后续欧盟会不会真的动手制裁,特斯拉欧洲业务能不能扛住,这些都得等着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这波操作,已经让自己成了跨国民粹议题和科技巨头监管争议的焦点,想全身而退怕是没那么容易。
来源:琴溪之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