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条微博,让罗永浩和西北餐饮正面相撞!9 月 10 日,罗永浩一句 “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太恶心了” 的吐槽,像颗石子砸进舆论池,不仅掀起了关于预制菜的全民大讨论,更让拥有近 400 家门店的西贝餐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贾国龙
一条微博,让罗永浩和西北餐饮正面相撞!9 月 10 日,罗永浩一句 “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太恶心了” 的吐槽,像颗石子砸进舆论池,不仅掀起了关于预制菜的全民大讨论,更让拥有近 400 家门店的西贝餐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常被网友戏称 “罗贝大战” 的纠纷,与其说是商业骂战,不如说是消费者信任与企业公关的正面考验。
事情的开端简单得像一次再普通不过的食客吐槽事件。9 月 10 日下午,罗永浩刚下飞机和同事吃了西贝,随即在微博发文抱怨,除了指责菜品是预制菜,还直指价格虚高,最后呼吁国家立法强制饭馆注明预制菜使用情况。
谁也没料到,这条日常化的吐槽会迅速发酵。西贝方面第一时间回应,称招牌菜牛大骨现煮、莜面现搓,不存在任何大家所认为的不健康等制作流程。
罗永浩发文
但真正的风暴来自创始人贾国龙的强硬反击。9 月 11 日晚,他直接在罗永浩用餐的门店召开媒体会,拿出当日菜单强调 “13 道菜里没有一道是预制菜”。
还宣布全国门店开放 “罗永浩菜单” 供消费者检验,同时连用三个 “一定” 放话要起诉罗永浩,场面火药味十足。
此时的舆论已出现分裂:普通网友大多站罗永浩,觉得 “花现做菜的钱吃预制菜,就是被骗”;但餐饮行业大佬们却集体在朋友圈声援贾国龙,形成了 “行业内支持西贝,网友支持老罗” 的奇特对立。
接下来的三天,双方的交锋堪称公关策略的 “正反教材”。贾国龙一门心思钻进了 “预制菜定义” 的牛角尖,反复强调 “预制工艺不是预制菜”,说把毛菜变成净菜也算预制,但这和 “热一热就能吃” 的预制菜不是一回事,还搬出六部委的通知当依据。
可消费者根本不吃这一套。就像有人吐槽速溶咖啡不新鲜,商家却辩解 “萃取工艺不算速溶” 一样,大家关心的不是术语。
媒体报道
而是 “花 50 块吃的菜,是不是提前做好冻着的”。更要命的是,西贝的辩解很快被打脸:前员工爆料菜品提前做好冷藏,媒体拍到后厨有 2024 年生产的原料,甚至有厨房负责人刚说完 “没有预制菜”,就熟练撕开了包装烤鱼。
另一边的罗永浩则把维权玩成了 “脱口秀式舆论战”。他没跟贾国龙纠结定义,而是直接悬赏 10 万元征集证据,还转发抽手机求预制菜检测方法,把公众变成了 “编外调查员”。
9 月 12 日晚的直播更是杀手锏:他对着镜头念出海鲈鱼包装上的添加剂名单,指着 “18 个月保质期” 质问:“这算哪门子鲜鱼?”
背景板上 “推动预制菜透明化” 的标语,让他瞬间从投诉者变成了 “消费者代言人”,据他自己说,支持率超过了 90%。
这场攻防战的代价很快显现。贾国龙坦言,9 月 10 日和 11 日,西贝日营业额每天掉 100 万元,12 日更是预估暴跌 200 到 300 万元,自己陷入了 “自证清白” 的循环。
媒体报道西贝打算明年上市
很少有人知道,这场看似偶然的纠纷,其实藏着西贝转型的大难题。贾国龙对预制菜的态度,早几年还是 “押后半生赌一把”。
2019 年,西贝就推出了 “贾国龙功夫菜” 系列预制菜,他还说日本预制菜占比高达六七成,是未来趋势。但预制菜业务并不顺利,消费者不买单,只好陆续下架。
可西贝对资本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020 年疫情让西贝现金流告急,曾经喊着 “永不上市” 的贾国龙态度大变,明确计划 2026 年赴港 IPO,而预制菜本是他规划中需要资本加持的 “第二增长曲线”。
如今被贴上 “预制菜虚假宣传” 的标签,不仅品牌受创,更可能动摇 IPO 根基。更尴尬的是西贝的 “贵” 标签。此前就因 “3 只蒸饺 29 元” 引发争议,贾国龙当时回应 “贵得值就没问题”。
可这次预制菜风波戳中了消费者的痛点:如果是现做的,贵点可能认;但若是预制菜,价格就明显 “不配位” 了。贾国龙说西贝利润只有 5%,但消费者更在意 “钱花得明白不明白”。
西北筱面村
这场风波至今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定论,但舆论场上的胜负早已分明。贾国龙的公关操作被业内批为 “自杀式袭击”:该真诚沟通时选择硬刚,该澄清事实时纠结术语,私下骂 “网络黑嘴” 被曝光后,道歉还只说 “应对方式错了”,完全没提消费者关心的透明化问题。
有评论说,西贝本可以学老乡鸡公开厨房直播,可他偏偏选了最刚的路。罗永浩的赢,赢在懂消费者心理。
他没纠结法律细节,而是抓住了 “知情权” 这个核心 —— 大家不是反对预制菜,而是反对被蒙在鼓里。就像他在直播里说的:“明说用预制菜没人怪你,装现做的才恶心。”
如今预制菜的硝烟还没散,西贝的营业额还在下滑,2026 年的 IPO 计划也蒙上阴影。这场 “战争” 留下最清楚的教训其实很简单:在人人都是监督员的时代,企业公关拼的不是嘴硬,而是真诚;品牌立足的不是术语游戏,而是消费者信任。
对于贾国龙来说,与其纠结 “什么是预制菜”,不如想想怎么让消费者吃得明白;对于整个餐饮行业而言,这场风波或许能推动预制菜标准的出台,让 “透明” 成为常态。毕竟食客要的从不是绝对的 “现做”,而是物有所值的 “放心”。
来源:暮时史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