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飞傲作为一家产品线丰富的音频品牌,在音箱领域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目前其有源音箱SP系列仅推出SP3及蓝牙版SP3 BT两款产品。虽然凭借扎实的用料、丰富的功能和出色的音质获得市场认可,但较高的售价门槛限制了更多消费者接触飞傲音箱产品的机会。
超全接口 飞傲SA1有源音箱 不到千元的“全能音箱”
飞傲作为一家产品线丰富的音频品牌,在音箱领域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目前其有源音箱SP系列仅推出SP3及蓝牙版SP3 BT两款产品。虽然凭借扎实的用料、丰富的功能和出色的音质获得市场认可,但较高的售价门槛限制了更多消费者接触飞傲音箱产品的机会。
飞傲SA1规格参数
箱体材质:高密度MDF木质箱体
颜色:暮光黑/朝云白
三维尺寸:主箱约为135.5mm×155.6mm×185mm(含脚垫)
副箱约为129mm×141.6mm×185mm(含脚垫)
箱体重量:主箱约1750g
副箱约1660g
蓝牙编码:LDAC、AAC、SBC
蓝牙版本:5.4
分频类型:主动式电子二分频,分频点3.5kHz
喇叭尺寸:中低音3.5英寸
高音3/4英寸
振膜材质:
木质纤维振盆
铝镁合金球顶振膜
频响范围:65Hz~20kHz
输出功率:20W×2(中低音)
5W×2(高音)
低音调节:-6dB~0dB
音频输入接口:RCA/PHONO IN、AUX IN、USB IN、COAX IN、OPTICAL IN
音频输出接口:超低音输出(SUB OUT)
信号输入指示灯:天蓝(RCA输入)、粉色(PHONO输入)、绿色(AUX输入)、紫色(光纤输入)、黄色(同轴输入)、橙色(USB输入)、蓝色(蓝牙输入)
蓝牙编码指示灯:未连接时红蓝闪烁,配对连接成功后蓝色常亮
USB/光纤/同轴支持规格:
96k/32bit(USB输入)
192k/24bit(同轴输入)
96k/24bit(光纤输入)
参考价格:999元
要让更多用户体验到飞傲在音箱领域的技术实力,进而为未来更高端产品的市场拓展奠定基础,就需要一款能够触达更广泛用户群体的产品,SA1正是飞傲为此打造的“破局之作”。作为品牌首款定位千元内的桌面有源音箱,它的目标很明确,以亲民价格提供超越同级的音质表现,同时通过丰富功能满足多元场景需求,从而成为预算有限但追求品质的音频爱好者的选择。那么,SA1的表现能否满足消费者的期待?让我们通过实际体验来寻找答案。
先来聊聊SA1的外观设计。从尺寸上看,SA1比SP3稍大一些,但整体仍属于相近大小的产品,毕竟两者的中低音单元都是3.5英寸,摆在电脑桌上不会挤占太多空间。SP3采用铝合金机身,还运用了液态金属工艺压铸,用料和工艺属实不错,但成本也相对较高。SA1在这方面则回归了更务实的设计——采用高密度MDF木质箱体,厚度为12mm。
箱体表面和两侧使用了9mm厚的仿实木贴皮工艺,这让箱体的视觉层次感比较丰富:两侧木纹清晰可见,正面、顶部和底部则类似纯色板材,表面带有颗粒感,质感不俗,整体形成了双色设计。SA1有暮光黑和朝云白两种配色。我们收到的是暮光黑,其两侧木纹偏胡桃木色,其他部分为深灰色;朝云白的两侧则是白色木纹,其余部分呈现银灰色调。
正面的中低音单元和高音单元表面皆有黑色金属网罩覆盖,纹理还各有不同,形成视觉差异。网罩边缘有着宽边银灰色金属修饰圈,远看像是在箱体正面勾勒出一个上小下大的“8”字形,视觉识别度高,也让SA1的整体视觉效果不会太过传统,而是加入了一些时尚元素。
SA1的底部没有像SP3那样有两种不同厚度和仰角的底座可选,而是固定的4个圆形脚垫。
别看SA1只是一款定位千元内的桌面有源音箱,但它在接口配置上的表现却相当亮眼,接口的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光是这点在同价位同类产品里就颇有竞争力。
SA1上最值得一提的无疑是RCA/PHONO IN接口——标准RCA双莲花线路输入接口,复用唱机输入,这是一个专为拥有黑胶唱机的玩家设计的功能。SA1内置唱放系统,如果玩家手里的黑胶唱机没有该功能,则可以在接入SA1的同时,将其切换到PHONO档,此时SA1内部唱放系统就能对黑胶信号进行放大和RIAA均衡补偿,同时SA1还提供了接地柱以消除唱片可能产生的嗡嗡声。如果黑胶唱机已有唱放,如飞傲自家的TT13,则只需要选择RCA IN档即可。通过RCA接口下方的拨杆开关,用户便可在两种模式间轻松切换。
模拟接口部分,SA1还提供了一个AUX IN接口,方便有3.5mm接口的设备与音箱直连。数字输入方面则提供了同轴、光纤和USB三种方式。其中,同轴与光纤输入可连接诸如流媒体播放器、电视机或游戏主机等设备,确保数字音频信号的高保真传输;而USB输入则让音箱具备了“外置声卡”功能,通过USB线缆连接PC或笔记本电脑,即可提升音频输出品质。
除了丰富的输入接口,SA1还设有一路SUB OUT低音炮输出接口,可连接独立的低音炮,从2.0扩展为2.1系统。这一功能尤其适合在观影、追剧或游戏等场景下使用,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客厅等较大空间对低频表现的需求。
SA1与SP3 BT相同,兼顾有线与无线两种连接方式。它搭载的蓝牙芯片基于蓝牙5.4,并支持LDAC高清解码技术,能够以高达990kbps的码率传输音频,提升无线聆听时的细节表现。在高品质无损数字输入与LDAC高清编码的双重支持下,SA1还获得了Hi-Res Audio与Hi-Res Audio Wireless双重认证。
SA1主箱一侧靠近顶部位置有两个旋钮和一个按钮。其中按钮为电源开关,第一个旋钮除了通过旋转调节音量大小之外,还可以通过按压切换信号输入模式,第二个旋钮则负责调节低频,后者可调范围为-6dB~0dB。此外,音量旋钮还带有一圈RGB灯光,除了开关机可以靠灯光是否亮起来判断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灯光的颜色,一眼分清楚音箱所处的输入模式,其对应关系为“天蓝-RCA输入”“粉色-PHONO输入”“绿色-AUX输入”“紫色-光纤输入”“黄色-同轴输入”“橙色-USB输入”和“蓝色-蓝牙输入”。
SA1具备自动待机唤醒功能。当音箱持续20分钟未检测到音频输入时,将自动进入待机状态,此时RGB指示灯变为红色;若继续保持无信号输入达20分钟,指示灯将完全关闭。一旦再次接收到信号,音箱便会立即恢复工作,RGB灯也将还原至待机前的颜色。该功能默认开启,用户也可通过配套App手动关闭,令音箱持续保持工作状态。
除机身配备的实体旋钮与按钮外,SA1还随附一款定制红外遥控器。遥控器按键丰富,可实现全部功能的控制,红外接收窗位于主箱正面下方。与旋钮操作相比,遥控器将不同功能分配至独立按键,操作更为直观便捷。即便在桌面近距离使用场景下,遥控器也能提供更轻松的控制体验,而远距离操作的优势更不言而喻。
SA1虽定位入门级产品,却与SP3采用了尺寸相同的3.5英寸中低音单元,不过振膜材质改为与飞傲木碗耳机FT1一样的木质纤维振膜。这种纯纸浆纤维振膜不仅质地轻巧、结构坚固,更具备丰富的音色可塑性。通过调整纸浆材料的成分、配比以及纤维长度,可在增强振膜刚性的同时,精准调节音色风格。木质纤维振膜呈现出厚实而饱满的声音特质,尤其在中频人声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密度与情感还原力,这也使得该技术至今仍被部分知名品牌用于其高端监听音箱系列。
与此同时,SA1采用了后置倒相管设计,其曲率经过精心设计,双扩散S形结构可避免管内空气形成湍流,进一步优化低频表现。倒相管末端开口处还做了阻尼处理,尽可能降低杂音干扰。3.5英寸中低音单元配上75mm大尺寸的柔性弹波设计,结合后置倒相管,使得SA1的低频下潜可达65Hz。
SA1搭载了0.75英寸铝镁合金球顶高音单元。铝镁合金振膜具备出色的解析力,尤其在回放吉他、小提琴、镲片等金属乐器时,能呈现出清晰而真实的质感。单元内部采用软半球吸声结构,可有效吸收振膜背后的谐波,降低音染。高性能钕铁硼磁路与背后的大空腔设计,不仅使高频响应可向下延伸至800Hz,也有助于在20kHz以上的极高频段顺畅泄压,减轻振膜本身的高频共振。此外,音圈磁隙中填充了磁流体,既起到冷却作用,又为音圈运动提供额外阻尼,进一步抑制高频失真,使得听感更为顺滑。
SA1在Class D数字功放部分延续了与SP3相同的配置,搭载两颗来自德州仪器的TAS3118芯片。该方案具备高转换效率和极低的底噪,为音频回放提供了扎实纯净的信号基础。此外,SA1采用独立的四通道电子分频架构,为每个扬声器单元配置独立的放大电路。这种完全分离的驱动方式有效减少了通道间的干扰,提升了声音的分离度和整体转换效率。得益于此,其中低音单元每声道可实现20W的输出功率,高音单元则达到每声道5W,为系统提供了充沛而稳定的驱动能力。
SA1采用主动式电子二分频设计,结合单元特性、电源与电路的整体匹配,将分频点设定在3.5kHz。该设定均衡可靠,有助于充分发挥各元器件的性能潜力。在电路架构上,SA1运用了二阶有源滤波分频方案,不仅提升了分频调节的灵活性与精度,还可将高、低音单元的信号路径完全隔离,有效抑制互调失真,防止驱动过载,同时提高电源利用率。
试听体验我们此前在飞傲旗舰级台式解码耳放K19与次旗舰K17上见过的31段专业级高精度无损PEQ功能,也出现在SA1这款千元内的音箱上,并在所有输入模式下全局支持。调节需通过手机上的FIIO Control App。在App的均衡器选项中,内置了8种预设音效,并提供3个自定义选项,支持用户对31段PEQ进行精细调校。用户不仅可以自主设定并分享个人EQ配置,也可下载他人共享的调音方案,极大拓展了音箱的声音可玩性与个性化潜力。
我使用支持LDAC编码的手机,通过蓝牙与SA1连接,并将音箱摆放在电脑桌两端,模拟用户在电脑桌前聆听的实际场景。在此状态下,SA1呈现出立体而层次分明的音乐空间。尽管主副箱间距不足90cm,声场却未显局促,横向延展依然自然舒展。歌者结像被清晰地塑造在显示器后方约一米处,位置稳定、形态鲜活,仿佛在听者正前悬浮着一座无形的舞台。伴奏中的各类乐器分布规整,并未在声场边缘产生涣散之感,整体听感舒展而有形。
值得一提的是,SA1作为一款桌面Hi-Fi音箱,尤其适合近场聆听。即便我从端坐变为向后靠入椅背,声音表现仍会呈现出可察觉的差异。若听音位置距离音箱较远,上述提到的声场表现与层次感也会有所减弱。
三频表现上,SA1最吸引人的是中频质感。木质纤维振膜带来温润厚实的人声表现,密度充足、情感表达丰富,歌者声音的细节被打磨得恰到好处,既有饱满的肉感,又不失应有的穿透力,听感层次丰富。低频方面,SA1的弹性表现较好,鼓点回弹迅速、不松散,整体量感适中。在音乐欣赏中表现均衡,但在电影观看时,若遇到激烈冲突场景,低频的冲击力可能稍显不足。若对此类应用场景有较高要求,通过SUB OUT接口外接低音炮能很好地补齐这一块。高频相对明亮,具备良好的通透感。在回放弦乐时,能够清晰呈现乐器细节与瞬态响应。中小音量下高频线条分明,听感舒适耐听,不易产生疲劳。
与SP3相比,SA1更侧重于中频的温暖与厚实,人声情感表达更为充沛。而SP3的硬素质更高,解析力有优势,声音线条更清晰,高频表现也更清丽柔滑。不过,SA1支持的31段专业级PEQ功能,为其赋予了更灵活的调整空间。对于具备一定专业度的用户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它对听感进行优化,将声音调校得更符合自己的偏好。
作为一款入门级桌面Hi-Fi 2.0音箱,SA1力求为用户带来更全面的体验。它不仅配备了同级别中丰富的输入与输出接口,还搭载基于最新版本的蓝牙芯片,支持LDAC高清音频编码,确保高质量的无线传输。木质纤维振膜中低音单元与铝镁合金球顶高音单元的搭配,加上扎实的内部音频架构,以及对31段专业级高精度无损PEQ功能的支持,共同构建起SA1在音质上的实力。这些特性让它在桌面场景下拥有很强的适配性,能轻松搭配各类输入设备,既带来温润耐听的声音质感与稳定的声场表现,也为用户预留了充足的调节空间。在千元以内的桌面2.0音箱市场中,它无疑能成为追求高性价比与优质听感用户的“版本答案”。
来源:微型计算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