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0万欧身价的中后卫居然刷出4球2助,还能场均狂奔12公里,把前锋的活也抢了,中超独一份的踢法让后卫线集体脸红。
60万欧身价的中后卫居然刷出4球2助,还能场均狂奔12公里,把前锋的活也抢了,中超独一份的踢法让后卫线集体脸红。
提莫·莱切特把说明书撕了。
开季十二轮,他六次压到禁区弧顶远射,两次角球抢前点头槌,剩下两脚是定位球二点补射。
进球方式全是前锋套路,却把名字写在中卫栏里。
蓉城教练组默认他过半场不用报备,队友也习惯了他突然出现在禁区里当支点。
欧洲数据网站把提莫标成防守型中场,转播字幕还在打中后卫。
位置名称追不上他的跑动轨迹。
对手更难受,盯人中卫要防他后插上,后腰得补他留下的空当,整条攻击线被一个人牵着退防。
翻看过去五年中超后卫进球榜,最多的一年是2021年贾德松3球,还是靠定位球。
提莫四月还没结束就破了纪录,而且运动战进球占一半。
更狠的是跑动距离,他每场11.8公里,比蓉城队内前腰还多半公里,在中卫群体里属于断层第一。
有人担心他回不来。
实际蓉城丢球数排联赛第三少,关键拦截次数提莫占全队18%。
他冲刺路线提前算过,球队阵型在他压上时自动切换成325,左后卫内收补位,后腰沉到中卫,一条防线像伸缩板一样拉开又合上。
教练徐正源在发布会上说,防线前移10米就是给提莫兜底的。
中超花钱逻辑向来是前锋>中场>后卫,俱乐部宁可砸千万欧买前锋也不愿给后卫加薪。
提莫60万欧转会费连外援零头都不到,却打出600万级别的数据,直接把性价比天花板掀翻。
隔壁俱乐部后勤私下算过账,他一个人的进球价值换来6个积分,够蓉城在积分榜上多躺半区。
国内后卫从小被灌输稳字当头,宁可回传不冒险。
青训教练看见中卫带球过中线就吼,久而久之没人敢越雷池。
提莫没这包袱,荷乙出道时踢过一年后腰,进攻是他原本就会的技能。
到了中超,他把被压抑的进攻欲全释放出来,像把卡死的阀门拧开。
差距不是技术,是环境。
荷兰青训鼓励位置模糊化,球员从小换位踢,中卫插上算常规操作。
国内梯队一套位置定终身,十七岁还固定在后卫线,进攻意识早被磨平。
成年队再想改,脚步频率和决策思维都跟不上。
蓉城训练场边经常能看到这一幕:分队赛结束,提莫拉着替补中卫加练前插跑位,手把手教启动时机。
队友笑称他是编外助教。
能不能学会另说,至少有人开始尝试。
上周对阵浙江,本土中卫胡睿宝罕见地压到禁区外远射,虽然打高,却迈出第一步。
球迷留言板里有人喊:归化提莫。
程序上几乎不可能,但情绪背后是对新鲜踢法的渴望。
看腻了后卫倒脚回传,突然出现一个带球狂飙的洋人,像凉水滴进热油锅。
转播镜头跟着提莫跑,收视率曲线在他过中线那一下陡升,平台运营乐得合不拢嘴。
也有人质疑:万一伤停,蓉城后防会不会崩。
徐正源早备好方案,替补席坐着杨一鸣,可以踢三中卫保底。
但提莫至今全勤,身体耐操度堪比马拉松选手。
体能教练透露,他赛后乳酸值恢复比别人快一倍,基因里自带跑不死属性。
更长远看,提莫给中超提供了另一条选援思路:不追大牌,找适合体系的功能性球员。
花小钱办大事,数据还能反哺球队品牌。
夏季开窗已经有多家俱乐部联系提莫老东家,询价单开到了120万欧,翻一倍蓉城也不亏。
下一轮对海港,武磊+奥斯卡的组合等着他。
是继续冲上去进球,还是老实在后场蹲坑,球迷已经搬好小板凳。
不管结果如何,提莫至少证明了一点:后卫也能当主角,只要你敢跑,位置就困不住你。
来源:篮篮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