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急性胃肠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多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食物中毒或饮食不当引起。
急性胃肠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多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食物中毒或饮食不当引起。
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能伴随发热、脱水。由于病程发展快、症状剧烈,科学的护理能有效缓解不适,预防并发症。
一、急性发作期的“3+3急救原则”
前3小时黄金处理期
1.暂停进食:呕吐剧烈时需完全禁食24小时,让胃肠道休息。
2.小口补液:每10分钟喂1~2勺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3.观察记录:记录呕吐和腹泻的次数、排泄物性状(是否带血、黏液)、体温变化。
症状缓解后3要点
1.呕吐停止4小时后可尝试饮用少量米汤。
2.腹泻期间每次排便后补充100ml补液盐水。
3.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腹泻每日超过10次;意识模糊、尿量明显减少;便血或高热不退。
二、分阶段饮食调理法
第一阶段:急性期(发病24至48小时)
1.流质饮食:米汤、稀藕粉(加少量盐)。
2.止吐小妙招:生姜切片含服或煮姜茶(胃出血者禁用)。
3.禁忌食物: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
第二阶段:缓解期(症状减轻后)
1.半流质饮食:小米粥、软面条、蒸苹果泥。
2.补充电解质:香蕉(腹泻严重时需去皮蒸熟)、椰子水。
3.添加蛋白质:水煮蛋清、去皮鸡胸肉泥。
第三阶段:恢复期(症状消失后3至5天)
1.低渣饮食:白馒头、苏打饼干、去皮土豆。
2.益生菌补充:无糖酸奶、医生指导的益生菌制剂。
3.过渡技巧:每餐新增1种食物,观察24小时无不适后再增加。
三、家庭护理关键细节
补液方案
1.标准配方:1L温水+6茶匙糖+1茶匙盐。
2.儿童特调:500mL米汤+1g盐(约1/5茶匙)。
3.应急选择:运动饮料兑水(1:1比例)。
腹部保暖三步法
1.热水袋敷肚脐(温度不超过45℃,每次15分钟)。
2.顺时针按摩腹部(避开急性疼痛期)。
3.睡眠时穿戴护腹带。
药物使用须知
1.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需空腹服用,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止吐药需医生处方。
2.慎用止泻药:细菌感染时强行止泻可能加重病情。
3.抗生素使用原则:血便、高热时需遵医嘱。
四、特殊人群护理重点
1.婴幼儿:继续母乳喂养,增加哺乳频率;配方奶喂养者改用无乳糖奶粉;观察前囟是否凹陷、哭闹是否有泪。
2.老年人:每小时监测血压(警惕脱水性低血压);慎用含钾补液盐(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关注精神状况(嗜睡可能是电解质紊乱征兆)。
3.孕妇:首选物理降温(温水擦浴);补液盐选择低钠型;禁用洛哌丁胺等影响胎儿药物。
五、康复期防复发措施
肠道修复食谱
1.早餐:山药小米粥+蒸南瓜。
2.午餐:清蒸鱼+软米饭+胡萝卜泥。
3.晚餐:番茄鸡蛋面片汤(去籽去皮)。
运动康复计划
1.发病1周内:仅进行床边活动。
2.第2周:每日散步2次,每次10分钟。
3.第3周起:逐步恢复太极拳、瑜伽等舒缓运动。
环境消毒要点
1.呕吐物处理:先用含氯消毒剂覆盖30分钟再清理。
2.餐具消毒:煮沸15分钟以上。
3.卫生间消毒:每日用84消毒液擦拭把手、冲水按钮。
六、心理调节与预防
情绪管理技巧
1.听轻音乐缓解腹痛。
2.腹式呼吸法:先吸气4秒,然后屏息2秒,再呼气6秒。
3.症状日记法:记录每日进步,增强康复信心。
预防复发守则
1.外出就餐“三不原则”:不吃生冷食物、不喝冰块、不用公共调料瓶。
2.冰箱管理:生熟分开存放,定期化霜消毒。
3.随身携带应急包:含口服补液盐、消毒湿巾、备用内衣。
本指南适用于轻中度急性胃肠炎患者,若出现持续剧烈腹痛、呕血、意识障碍等危重症状,请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恢复期间如症状反复,需及时复查大便常规和潜血试验。通过科学护理,多数患者可在3至7天内康复,但肠道功能完全恢复需4至6周,其间需保持饮食节制。
说明:文字原创,部分图片由AI生成。
来源:医药养生保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