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面坐了俩男的,一个刷手机,一个打盹,眼神总往我这儿飘。"王女士说,她买了下铺票,本以为能睡个安稳觉,结果"像在公共客厅似的",连翻身都要提心吊胆。实在受不了,她翻出随身带的折叠伞,"唰"地撑开,伞面刚好挡住过道方向的视线,"总算有了自己的小空间"。
9月15日晚,北京到广州的Z13次列车上,下铺乘客王女士盯着对面过道的陌生男乘客,手里攥着折叠伞——这是她今晚第三次起身调整伞的角度了。
"对面坐了俩男的,一个刷手机,一个打盹,眼神总往我这儿飘。"王女士说,她买了下铺票,本以为能睡个安稳觉,结果"像在公共客厅似的",连翻身都要提心吊胆。实在受不了,她翻出随身带的折叠伞,"唰"地撑开,伞面刚好挡住过道方向的视线,"总算有了自己的小空间"。
这一幕被同车厢乘客拍下发到网上,瞬间引发热议:"下铺打伞遮羞?这操作我熟!""火车是公共场合,能这么干吗?""床帘能不能装?"
王女士的经历,是许多卧铺乘客的共同困扰。
"我买下铺,图的就是个私密。"在杭州工作的白领李女士说,她常坐卧铺回家,"上铺是小孩,下铺是老人,就我一个年轻人,对面过道总有人晃悠,说话声、脚步声都听得清清楚楚,根本睡不踏实"。她试过用外套挡,用帽子遮,最后发现"折叠伞最方便"——收起来不占地方,撑开能挡住大半视线。
但这一行为也引发不少争议。同车厢的退休教师张大爷就皱眉:"公共场合,咋能只顾自己?我坐过道是歇脚,又没碍着她,她撑把伞,我连路都得绕着走。"年轻乘客小刘则觉得:"下铺比中铺贵,多花点钱就该有隐私,撑伞怎么了?"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记者就此事致电12306铁路客服。客服人员的回应,让这场讨论更加白热化。客服表示,目前铁路部门并没有明文禁止旅客使用帘子或打伞遮挡,但从原则上来说,并不建议乘客采取此类方式。
客服解释道,列车车厢属于公共服务场所,温馨的旅途环境需要旅客共同营造、彼此理解。而挂帘子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比如影响其他铺位旅客正常上下,还可能破坏车厢整体美观。这一回应,让不少网友陷入了沉思:在追求个人隐私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考虑到公共利益和他人感受呢?
然而,这场讨论并没有就此停止。不少网友纷纷抛出了一系列尖锐的问题:火车硬卧下铺,到底能不能安床帘?别人能不能坐?比别人多花了钱的下铺,“产权”到底归谁?这些问题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大家对火车卧铺使用规则的质疑之门。
对此,12305回应称,乘客在购买车票后,相应位置的使用权仅限购票乘客。如果其间产生了纠纷,可以找列车工作人员处理。而关于是否可以自带床帘,12306客服也给出了明确答复:铁路部门并没有明令禁止自带床帘,这属于乘客个人行为。但如果接到乘客投诉,列车乘务并不会受理。“按照规定,自己买的什么席别,只能自己本人用”。
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此前,12306也曾针对床帘问题给出过相关回复。曾有网友提出,下铺乘客使用床帘营造私人空间是一种自私行为。这一观点瞬间点燃了网友们的怒火,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支持安装床帘的网友认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下铺乘客花费了更多的钱,理应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的私人空间。而反对的网友则表示,火车卧铺是一个公共区域,大家应该相互理解和包容。安装床帘不仅会影响车厢的整体美观,还可能给其他乘客带来不便。
这场关于火车卧铺下铺隐私问题的争议,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网络上持续升温。究竟是应该尊重个人隐私,还是应该以公共利益为重?这个问题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它却反映了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对公共空间和个人权利的深刻思考。
来源 | 经视直播、东方网
来源:直播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