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生活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10:03 1

摘要:于历史于现实,中医都有生活化的必然性。千百年来中医与生活交络不分,互化于其,生活化的中医是历史的常态。同时,中医深深扎根人们的生活这个现实,受生活现实的根本性影响。

中医生活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日前,山东省多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全省中医生活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推动中医药深度融入群众生活,以中医生活化撬动健康山东建设。

于历史于现实,中医都有生活化的必然性。千百年来中医与生活交络不分,互化于其,生活化的中医是历史的常态。同时,中医深深扎根人们的生活这个现实,受生活现实的根本性影响。

于历史于现实,中医的生活化都是中医与生活的互动:中医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对于前者,中医源自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疾病斗争所总结的经验,它是广大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积累的生活智慧。对于后者,中医为日常生活中的治疗伤病、保养调理的需求而生,是生活这个现实为其赋予了存在的价值。

故中医必然要生活化,而中医生活化也必然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中医飞入寻常百姓家,于表里都浸彻人间烟火,不做高阁陈簿。

中医做到从生活中来,就要紧跟变化,归结人民需求与技术潮流、汇集生活智慧。即明晰时代大势,集聚发展动能。

要把握时代脉搏。中医要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让中医产品服务朝着方便快捷的方向发展,还要遵循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注重颈椎、腰椎、肠胃及气血等方面的创新,聚焦治未病、治慢性病、抗衰老、康复等领域。

要汲取民间的经验。民间土方法是中医药的“原型”,对于中医药研发、失传古方考证有极高的价值。要对民间土方法去芜存菁,以生活经验给养中医:效果重复、有严重副作用的要剔除;含珍惜保护生物成分的,要寻求同效替代或近效药整体代替;要扶持特效药方传承人,并争取专利;院校要对土方法系统性梳理,明晰成分、原理,挖掘使用价值与科研价值,让土方子、土法子蜕变成中医药。还建立民间土方法联网名录来择优推广。

中医到生活中去,就要让具体的中医融入生活。要依据时代脉搏,让便捷的中医下沉进日常生活,从现代视角来传播中医理论与文化。

一方面,中医的产品与服务须渗入生活。要推进中医产业化,产品、服务精准对接需求、拓宽使用场景,做到触手可及。

部分中药原料稀缺、昂贵,加工依赖人工,难以铺开推广。要以现代农业打破药材种植的自然枷锁,以现代工业突破产量瓶颈,推进中药价格大众化,打牢中医生活化的物质基石。

此外,过去中医产品与服务内容单一,场景受限,难以满足百姓多样化、便捷化需求。以即饮、即食、即用的方便新载体,让中医走进多元场景。如开发在家在外可享用的代茶饮、药膳,针对日常起居开发药枕、香囊、按摩锤等。或用模拟中医手法的仿生技术,通过摩椅、便携按摩仪等载体开拓公共场景。

要接通中医到生活的最后一公里。明晰中医药衍生品的行业标准规范,打消从业主体特别是医院的产品开发与宣传、销售顾虑,畅通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以基层卫生室国医堂为基点,让中医服务覆盖百姓生活的街角。

另一方面,将中医的文化与知识浸入生活,要传播文化精髓、消除对中医的误解。

中医在百姓生活的柴米油盐中饱浸传统文化的精华,其蕴含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等思想超脱医学,为先人带去了理性启蒙。而当代频发的心理问题与亚健康身体状态,衬托了中医养生文化的宝贵。

知识与文化要深入生活。做好中医科普,要介绍季节与饮食养生等生活保健知识,普及中医的情志养生文化,用心理保健抚慰现代社会急剧变化对人的心理冲击。又要划清与民间封建迷信的界限,打破

“神秘莫测”、“伪科学”等刻板印象。

线上视听媒介是新时代的宠儿。影视动漫、电子游戏这类媒介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易于接触,能随时回顾,文化二创便捷,更能持续激发人们对中医的兴趣,且符合年轻人的喜好。

中医生活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正是给中医以活水。正所谓“予中医以生活,予瑰宝以斑斓”。

然而,生活是复杂多面的现实,推动中医生活化,单打独斗的作为会很快没进复杂的经济社会,难起波澜。相关主体要协同发力,会力于一,以共识凝众力,以众措解繁难。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