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新标杆:150台10兆瓦风机年发54亿度绿电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10:10 7

摘要:9月14日,我国首批规模性采用10兆瓦发电机组的单体最大陆上风电项目——内蒙古能源乌拉特中旗15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9月14日,我国首批规模性采用10兆瓦发电机组的单体最大陆上风电项目——内蒙古能源乌拉特中旗15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该项目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镇,总投资47.06亿元,共采用150台单机容量10兆瓦的风电机组,成为国内最大的陆上风电“巨人方阵”。

内蒙古戈壁滩上,150台巨型风机构成的“绿色方阵”徐徐转动,每年将54.4亿度清洁电能输入电网,标志着我国陆上风电正式迈入规模化开发新阶段。

01 技术创新的巨人方阵

内蒙古能源乌拉特中旗风储基地项目不仅以规模取胜,更以技术创新引领我国陆上风电发展新方向。

这些超大风机采用了全碳纤维叶片,叶片根部直径达3.6米,使叶根承载力提升26%以上。

风机运行时,叶尖离塔筒的距离增加了12%以上,显著提升了叶片的安全性。

项目还采用了创新性的箱变侧置技术,将箱式变压器置于主机两侧,优化了机组承载载荷。三一重能服务工程师王杰形容这一设计如同给主机增加了“两个耳朵”。

通过采用强度更优的双轴承设计,传动链运行更加稳定可靠,机组重量减轻了5%以上。

该项目使用的1.7米主轴承在宽度和厚度上都有明显优势,承载力提升20%以上,使机组整体安全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02 绿色电力的环保贡献

该项目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典范,更是环保效益的标杆。项目全容量投运后,每年可发电54.4亿度,相当于151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在环保方面,该项目每年可减少标准煤燃烧约16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98万吨,减排烟尘约530吨。

这样的减排效果相当于种植了近3亿棵树,对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占地66.69公顷,相当于93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在相对有限的土地上实现了最大的能源产出和环保效益。

该项目位于风能资源富集的乌拉特中旗,通过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将清洁的风能转化为高效的绿色电力,为地区能源结构升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03 生态与能源的协同发展

乌拉特中旗15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不仅注重绿色能源生产,还创新性地实践了“新能源+生态治理”模式,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的协同发展。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当地同步开展了防沙治沙、板下种草、异地生态修复等生态治理项目。曾经零星斑秃的草原,通过免耕补播、有机肥施加、围栏封育等措施,重新恢复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截至目前,通过新能源项目带动的生态治理面积已达11.2万亩,涉及川井苏木等7个嘎查,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项目建设还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模式,带动当地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并获得劳动报酬,在守护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同时,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乌拉特中旗150万千瓦风储基地项目的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陆上风电正式迈入规模化开发新阶段。

该项目不仅为我国大容量风电机组规模化应用积累了实践经验,更彰显了我国风电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工程能力。

在荒漠戈壁上树立起的绿色能源丰碑,正为我国加快构建多能互补、协同高效的能源体系注入强劲动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碳氢能量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