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们常人的认知里,性别无非是男和女两种,最多还有一种是“男变女”“女变男”的变性人,也就是泰国的“人妖”。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在我们常人的认知里,性别无非是男和女两种,最多还有一种是“男变女”“女变男”的变性人,也就是泰国的“人妖”。
然而,在长期倡导开放自由的美国,性别认同早已逐渐从“非男即女”的二元性别转向多元。
相信很多人可能看到过说“美国有97种性别”,这可不是什么玩笑梗!
美国部分州的确承认过97种性别,据《洛杉矶时报》报道,旧金山政府曾启动一项针对跨性别群体的补贴计划,申请表里除了男性和女性之外,还有另外95种性别选项。
这些性别选项涵盖了跨性别、无性别、性别流动等多种类别,甚至允许自我声明性别后领取每月1200美元的保障补贴。
不少人看到后大为震撼:这也太魔幻了吧!发明出97种性别的人简直就是天才!
那么,这97种性别究竟是怎么回事?想要清楚背后的缘由,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LGBT群体。
LGBT是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全称为Lesbian、Gay、Bisexual、Transgender,分别代表的是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跨性别者(性别认同与生理性别不一致的人)。
这一群体的人通常会用彩虹旗帜来宣扬自己的性别观念,因此这一群体也被称为“彩虹族群”。
一些社会科学研究认为,性别是可以流动的,人们可以在后天选择自己的性别倾向。
进而根据生理性别、心理性别认同、性别表达以及性取向等分类,又延伸出了LGBTQ 以及LGBTTQQIAAP+。
这些字母都指代一个性别大类,其中还有很多细分,涵盖更多性少数群体。
例如:
跨性别者(Transgender):性别认同与出生时被指派的生理性别不一致,例如出生时是女孩,但她认为自己男的;
酷儿(Queer):不认同“男/女”分类或认为自己的性取向随时间变化的人;
非二元性别(Non-binary):不认同单一男性或女性身份;
性别流动者(Genderfluid):性别随时间或情境变化。
甚至还有“跨物种性别”,也就是超出人类理解范围的性别认同,例如认为自己的性别是与动物、植物、事物等有关。
因此,在美国97种性别当中有一种性别叫做“泛性别”:
在这一类详细的性别分类中,出现了“武装直升机性别”“沃尔玛购物袋性别”“芭比娃娃性别”“麦克风性别”“变形金刚”等等。
泛性别是一种类似于泛灵论即万物有灵的说法,认为万物皆性别,举头三尺有性别。
这些性少数群体通常会团结在一起,主张打破传统性别二元对立,追求平等权利和社会包容,在西方国家,例如美国尤其盛行。
根据华盛顿--盖洛普最新发布的关于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人或变性人身份的调查发现,7.1%的美国成年人认为自己属于LGBT人群。
美国一些州的学校,会通过“性别认同自由”课程向学生灌输性别多元理念,将跨性别身份纳入反歧视教育,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性别认同,使用性别中立的厕所等。
对此,一些网友也调侃说:“孩子早上去上学前还是儿子,下午放学就变成女儿了!”
而叱咤全球的科技风云人物马斯克的跨性别儿子,就是学校老师洗脑成功的典型案例。
马斯克和第一任妻子生的双胞胎儿子,其中一个就一夜之间变成女儿。
马斯克出生于2004年的儿子名叫泽维尔,是双胞胎儿子之一。
泽维尔所在的加州就十分宣扬跨性别思想,学校老师一顿输出,各种洗脑,没有分辨能力的学生很容易就深陷其中。
甚至连政府层面也认同和支持跨性别观念,美国加州州长还签署了一项新法案--允许未成年人自主决定变性医疗程序,无需家长同意。
在这种风气下,马斯克的儿子泽维尔一直认为自己女生,在16岁时产生了变性的想法。
离谱的是,学校和医院联手做局下,马斯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了同意儿子变性的协议。
在2022年,泽维尔正式申请更改名字和性别,公开宣布自己是一名女性,改名换姓,彻底和马斯克决裂。
愤怒至极的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表示,他的儿子泽维尔已经死了。
此外,美国一些州声称为了尊重LGBT群体,连“母亲”的称呼都修改了,“妈妈”都不喊了!
2024年,在马萨诸塞州通过的《确保法定亲子关系平等》的法案里,“母亲”用“分娩的人”代替,“父亲”叫做“另一位家长”。
法案的发起人表示这是确保LGBT家庭在建立亲子关系上的平等性。
美国一些学校的老师也教育学生,不要称呼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统一使用中性,例如“家长”。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美国的变性产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
据数据显示,单次变性手术费用高达数万美元,加上激素治疗和心理咨询,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的21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50亿美元。
而且医疗机构与学校合作,保险公司将变性手术纳入医保,变性手术、激素治疗等高利润领域,也被投资机构相当看好。
因为一旦做了变性手术,激素治疗一旦停止,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生理反应,甚至危及生命,需要与终身药物依赖。
当性别自由成为可被定义的商品后,逐渐沦为资本逐利方式,例如一些企业以“多元包容”为口号推广性别中立的产品,医药公司通过性别确认治疗获利等等。
在美国,对于跨性别者的态度也处于两极分化,有的支持性别自由,认为这是人权进步;有的主张回归传统性别观念,禁止未成年人变性手术。
特朗普在竞选时就多次宣称:会终结美国的97种性别,上台后会撤销过去民主党对LGBT的保护政策,尊重科学,让美国的男人更男人,美国的女人更女人!
这一表态让原本坚决支持民主党派的马斯克,立即站在了特朗普这边,提供了1.8亿资金积极支持特朗普赢得竞选。
而特朗普也履行了承诺,2025年1月,在就职演说中表示:“从今天起,美国政府的官方政策将确定,只有两种性别:男性和女性。”
或许接下来的时间里,特朗普还可能会一个个推翻拜登政府针对LGBT群体的项目,例如跨性别的比赛项目,变性人厕所等,相信美国LGBT群体也势必会强烈抗议。
那么,性别自由是多元包容的象征,还是社会分裂与伦理危机的缩影呢?值得深思。
参考资料:
1.Jones JM. 最新估计显示,美国LGBT群体认同率升至5.6%.盖洛普新闻.2021年2月24日;24:1-7
2.旧金山政府跨性别者保底收入计划(G.I.F.T.)申请表,2024年7月
3.加州政府官网,2024年
4.《经济学人》对性别光谱的专题报道
5.马斯克社交媒体声明及媒体报道
来源:科普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