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铤而走险的背后,是面临的巨大风险,甚至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要钱不要命的“亡命徒”,职业试药人就是这样一个行业。
虽说药三分毒,每年有将近50万人投身这个行业。
抽血
甘愿成为临床医学的“小白鼠”。
就因为这个行业来钱快、报酬高,7天猛赚10万不是梦想。
但铤而走险的背后,是面临的巨大风险,甚至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试药到底有多赚钱?
而这些参与试药的“试药人”,真的不怕命丧黄泉吗?
医药研究
“临床小白鼠”,说的就是职业试药人。
如今的医疗技术飞速发展,每天有近370种新药问世。
但每一种成功投放的药,在此之间都要经过无数次的临床试验。
一般来说,新药必须经过基础研究、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等规定程序后,才能够上市。
近些年来我国临床试验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
一项研究涉及的受试者少则几十个,多则上万名。
药
每年我国有800多种新药进行人体试,涉及的人群约50万名。
而这群人就被称为“职业试药人”。
药
一般试药的时间是7天,在体检合格后同批试药人就会一起住院。
开启了他们“包吃包住”的工作。
所试验的药物必须经过三期临床试验,一期是最危险的。
也必须在健康人群中进行。
因为这些药品不安全,在患者身上使用不一定能看到出来有没有副作用。
所以我们看到的药物说明书,不是凭空捏造的。
里面的用量、注意事项、副作用等都是经过试验,试出来的。
在试药结束后,他们会获得一笔相当丰厚的报酬。
试药人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试者”。
因为职业试药人与社会中很多职业不同。
试药人
不需要经验、不需要很高的学历,更不需要任何技能。
唯一需要的就是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运气。
抽血
很多人选择试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试药人的来钱快、报酬高。
试药人的报酬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抽血体检
甚至有些试药人短短一周就能获得10万元。
实验周期越长,报酬越高。
职业试药人
虽然这些人体实验的药物,已经经过长达数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动物实验。
但是药物在人体和动物身上呈现的反应也是有差别的。
试药人
简单来说,试药对人体的伤害存在一定的风险。
报酬越高危险性也就越高。
药
另外这些试药人在参与临床试验的同时,都会签下《知情同意书》。
所以即便是过程中或者事后身体出现状况。
药
也分不到赔偿,甚至试药的副作用还会影响一生。
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不少人前仆后继的去试药。
药物研究
所以根据相关规定,一名试药人在三个月之内只能参加因此临床试验。
这样换算下来,一年也只四次。
试药人报道
所以很多人为了赚钱,就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欺骗药厂商和医院。
然后频繁的试药来获取更多报酬。
招募志愿者试药
人体试药实际上在上世纪中期就出现了。
美国曾经爆发过著名的“塔斯基吉梅毒实验”。
在1932年美国公共卫生部门,以数百名非洲裔为实验对象。
秘密研究梅毒对人体的危害。
上百名感染梅毒的黑人男子和没有感染的黑人男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试验品。
这些“梅毒”试验品最后全部离世,直到40年后这件事情的真相才被揭开。
美国人抗议“塔斯基吉梅毒实验”
尽管知道试药危险的,但仍有不少人自愿成为“职业试药人”
有一个叫小文的“00后”,她不喜欢上班,但是又需要钱。
于是就走上了试药的道路。
她曾表示试药一次可以获得9000元左右的报酬。
同样的人也有很多,这样来钱快、且不用出什么力气活的工作,自然是会吸引很多人。
还有一些人因为生活所迫,才开始试药。
试药人
但是他们只看到了金钱,却忘了试药带来的伤害。
李浩就是一名职业试药人,在他看来试药不仅不耽误学习,还能更快地赚取生活费。
试药人
但是他频繁地试药也导致他的肝功能耗损,抢救了5天5夜才保住姓名。
试药人就像是没有任何保护的高低杠运动员。
试药人筛选现场
一名试药人曾经透露,在试药前问医生有没有副作用。
对方直接告诉他“没有任何后遗症及副作用,可以‘放心’地配合试验”。
职业试药人
但在后来他却时常出现流鼻血、出虚汗的情况。
如今中国的受试者构成十分复杂,且试药人的保护工作体系不健全。
一位试药人的自述
甚至一些商人从中嗅到巨大的利益,已经逐步形成了食物链。
曾有相关学者表示“系统地保护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十分紧迫。”
我国对试药者以及试药医疗机构有着严格的规定标准。
但是对于符合一期健康人试药资质的医院并不多。
如今是要的群里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甚至80%-90%参加试药的人都是大学生或年轻物业者。
虽然人体试药实验对于医学研究的进步有很重要作用。
但是不能忽视其中的风险。
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就健康面前金钱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
没有好的身体,即使再多的钱才是没有意义的。
财富固然重要,它能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满足,但健康才是我们生命的根基。
面对金钱的诱惑,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但不可否认“试药者”对医药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
没有他们很多药甚至都无法上市。
试药员是不可少的,但是要在医院的规定下安全试药。
在能得到一笔补偿后,且为医学做出贡献。
这种双赢,才是试药者应该秉持的初衷。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2021-08-26职业试药人:“用命换钱”?也没那么简单
大众网2010-10-27我国每年新药试验涉及约50万人 缺乏完善保护
济南时报2019-09-036天赚了4200元!济南大二学生偷偷“以身试药”!记者揭秘全过程
来源:鸡爷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