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药物新突破!BL-B01D1覆盖多癌种,为卵巢癌、鼻咽癌、乳腺癌、肺癌等患者点燃希望之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09:56 1

摘要: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显示:注射用BL-B01D1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既往经PD-1/PD-L1单抗治疗且经至少两线化疗(至少一线含铂)治疗失败的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显示:注射用BL-B01D1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既往经PD-1/PD-L1单抗治疗且经至少两线化疗(至少一线含铂)治疗失败的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

什么是抗体偶联药物(ADC)?

Iza-bren是一款同时靶向EGFR和HER3的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抗体偶联药物(ADC)是癌症治疗的最新形式之一,它们将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与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相结合。通过将强效化疗药物精准地递送到癌细胞内部,旨在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

抗体偶联药物(ADC)通过抗体成分实现靶向性,同时利用毒性药物的强大杀伤力来对抗癌症。通常,一个抗体药物偶联物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抗体:这是一种蛋白质分子,能够与癌细胞表面的特定位点结合。高特异性的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癌细胞,从而避免对健康组织造成细胞毒性损害。

细胞毒性药物:这是一种强效的化疗药物,属于能够杀死癌细胞的药物类别。ADC 能够直接作用于癌细胞,对健康细胞的损害相对较小。

连接子:这是连接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的化学桥梁。连接子的设计目的是让药物在肿瘤部位释放,从而最大化治疗效果。

抗体天然存在于血液中,用于对抗感染。单克隆抗体(mAbs)与普通抗体类似,但它们是在实验室中制造的。单克隆抗体针对的是癌细胞细胞表面特有或过度表达的特定蛋白质。在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中,单克隆抗体与一种化疗药物相连。该单克隆抗体会在体内循环,直到找到并附着于目标抗原,随后将毒性物质释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因此,ADC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性与化疗药物的杀灭细胞潜力。

鼻咽癌疾病控制率高达100%

在针对局部晚期/转移性实体瘤的早期临床中,BL-B01D1展现出广泛的抗肿瘤潜力。研究纳入了鼻咽癌、头颈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以及其他实体瘤患者,在鼻咽癌患者中,BL-B01D1 治疗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7.8%,疾病控制率(DCR)甚至高达100%,也就是说所有患者均出现了肿瘤缩小或病情稳定的状态。

HER2阴性乳腺癌ORR超40%

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乳腺癌年会上报告了EGFR×HER3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偶联物(ADC)Iza-Bren(BL-B01D1)的BL-B01D1-104(NCT05470348)研究。

该研究中纳入的121例HER2阴性患者队列的数据(数据截至2024年9月30日),客观缓解率(ORR)为42.1%,46例患者病情稳定(SD),疾病控制率(DCR)为80.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9.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9个月。

ASCO重磅:肺癌领域表现卓越

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了BL-B01D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领域的两项I期临床研究数据。

非小细胞肺癌领域

确认的客观缓解率(cORR)为35.3%,疾病控制率(DCR)为82.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7.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7个月。

值得关注的是,7例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患者中确认的部分缓解(cPR)率高达85.7%。8例KRAS G12C突变患者中也观察到3例患者达到cPR。此外,12例EGFR突变(外显子20插入突变和非经典突变)患者的cORR达66.7%,DCR达100%,mDOR和mPFS均尚未达到。13例HER2突变患者的cORR达53.8%,DCR达100%,mDOR和mPFS分别为5.7和8.4个月。其余入组的驱动基因变异患者同样取得了良好疗效。

小细胞肺癌领域

客观缓解率(ORR)为55.2%,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0个月。在52例接受2.5 mg/kg剂量治疗的患者中,有20例患者既往仅接受过1次前线PD-(L)1抑制剂联合含铂化疗治疗。在该亚组中,客观缓解率(ORR)为80.0%,中位总生存期(OS)为15.1个月。

综上所述,BL-B01D1在多种晚期实体瘤中表现出显著临床活性。

ADC药物的优势

和传统的抗癌药物相比,ADC药物的优势十分明显。放化疗就像是“地毯式轰炸”,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很多患者在化疗后会出现脱发、恶心、呕吐、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

而ADC药物就不一样了,它是“精准打击”,只针对癌细胞,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很小。这就好比打仗的时候,我们不再需要大面积地伤害无辜百姓,而是直接把目标对准敌人,这样既能有效地消灭癌细胞,又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ADC药物的副作用

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因其靶向的特定蛋白质及所含细胞毒性药物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用于制备抗体偶联药物(ADC)的细胞毒性药物通常毒性过强,无法单独使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源于部分细胞毒性药物在到达癌细胞前就提前释放到血液中,具体表现包括: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被称为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疼痛、肝脏损伤以及视力变化等。

结语

BL-B01D1(Iza-bren)作为一款具有创新双靶向机制的ADC药物,在多个难治性实体瘤领域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临床应用潜力。其拟被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意味着该药有望加速惠及中国患者。未来,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和适应症的拓展,BL-B01D1有望为更多晚期癌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来源:康和源免疫之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