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字正腔圆唱好大秦之腔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08:50 2

摘要:先生是一位近乎专业的陕西吃食研究者,他的《陕西小吃小识录序》里,关于咸阳的饮食就涉及多样,引人馋涎欲滴。生活中,他喜欢永寿的羊肉、乾县的锅盔、三原的小吃,疫情期间,又偏爱上了长武的烧鸡……几年前,还经常埋怨我光说不做,没陪他去吃淳化的荞面饸饹。而先生每次来咸阳

一向自嘲“言寡语讷”的平凹先生,一说起咸阳,突然就话畅了起来。

“我很喜欢咸阳这个地方,也爱去咸阳。这几年还几次去了你笔下的‘北山之北’采风写生,这是一块质朴厚重、文气氤氲、嘉祥咸集、元气充盈的土地……”

几十年来,先生曾为咸阳写过无数的文字。咸阳的许多人文风物、山水掌故、时代故事都鲜活生动在先生一纸风行的美文佳章里。

他笔下的茂陵石刻、昭陵壁画、马嵬香魂、乾陵盛景,大唐雄风、帝王心思、历史烟尘让几代读者如醉如痴,念念不忘。

先生是一位近乎专业的陕西吃食研究者,他的《陕西小吃小识录序》里,关于咸阳的饮食就涉及多样,引人馋涎欲滴。生活中,他喜欢永寿的羊肉、乾县的锅盔、三原的小吃,疫情期间,又偏爱上了长武的烧鸡……几年前,还经常埋怨我光说不做,没陪他去吃淳化的荞面饸饹。而先生每次来咸阳,只要有机会,总要叫上我吃一碗搅团、一碗浆水鱼鱼。

当然,咸阳吸引先生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城市精神。

“咸阳曾是一座有雄心壮志的帝王之都,也是充满人间烟火的灵魂故乡。既有秦皇一统、同文同轨的创造创新,又有秦砖汉瓦、万户齐聚的民众温暖。这是中国文学永远不能回避或者绕不开的文根与主线。”

先生不能忘记的是,他西北大学刚毕业分配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工作,受命来到礼泉县烽火村参与续写社史《烽火春秋》。这是出生成长在陕南商洛山中的先生,第一次与坦荡无垠的关中大平原的亲密接触,这里也成为他的成名作《满月儿》的创作地,“咸阳是一块文学创作的厚土,也是我的文学福地。”

说到当下,先生话题一转:“这几年,咸阳发展很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渭河两岸流光溢彩,一片欣欣向荣。但我更喜欢到咸阳的北五县去文学采风、书画写生。这几年,我就去了三五回。旬邑的剪花娘子、永寿的槐林风情、淳化的泾河峡谷,都好得很。我曾带了很多国外来的作家和翻译家去北山看,那里沟壑纵横,气象万千,民风纯正,民俗独特,人物庄严;那里有秦直道、昭仁寺、旬邑石窟、彬州大佛,有大秦豪迈、有汉武雄风、有唐宋遗迹,更有红色马栏镌刻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都是写之不尽的文学富矿。”

先生著作等身,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无不涉及,驰名中外文坛,是第九届中国作协副主席,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当年,更是以长篇小说《秦腔》获得了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咸阳是大秦的故都,秦人最具开拓精神,吃苦耐劳、敢为天下先是他最丰富的精神内涵。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其他剧种,大多以剧、曲为名,而只有陕西的古老剧种叫秦腔。所谓‘秦腔’,就是秦人的声音,咸阳最能代表大秦,咸阳就应该吼出自己的声音。”

一阵欢快的笑声中,先生最后说:“一篇好文章、一首好诗词可以与一座城、一座楼、一座桥共生共存,传唱千古。一个城市的形象,关键在宣传,在推广。咸阳要发挥历史人文资源富集的优势,搭上数字传播的时代快车,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和全景思维,立足全域,整体规划,字正腔圆地唱好大秦之腔,就一定能让咸阳文化再创辉煌。”

来源:三分颜值皮某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