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沧桑印记 镌刻永恒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5 08:00 2

摘要:4月3日,走进一师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泛黄的军用水壶、斑驳的垦荒农具、褪色的军装……每一件文物都像是沉默的讲述者,镌刻着岁月的沧桑印记;每一张照片都如同时间的切片,定格着奋斗者坚毅的瞬间,于静谧之中娓娓诉说着那段战天斗地、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4月3日,走进一师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泛黄的军用水壶、斑驳的垦荒农具、褪色的军装……每一件文物都像是沉默的讲述者,镌刻着岁月的沧桑印记;每一张照片都如同时间的切片,定格着奋斗者坚毅的瞬间,于静谧之中娓娓诉说着那段战天斗地、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近年来,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挖掘历史资源,精心策划,将主题重大、特色鲜明的红色故事巧妙融入各个展陈板块之中,构建起完整且丰富的叙事链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馆内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感受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

历史刻度

文物里的兵团故事

进入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首先映入游客眼帘的是一幅巨型浮雕《关山万里展红旗》。浮雕充分展现了三五九旅的奋斗历程。

浮雕的前方,王震将军半身铜像庄严伫立。铜像以青铜铸造,基座是花岗岩的,将军身着军装,目光深邃而坚定。

移步至“地窝子生活”展区,1比1复原的半地下住所让参观者震撼不已。低矮的芦苇顶棚,土坯砌成的通铺,煤油灯熏黑的墙壁,处处展现着当年的艰苦。当游客弯腰进入时,隐藏式音响会自动播放老军垦的回忆录音:“冬天被子结冰碴,夏天跳蚤满身爬,但谁也没叫过一声苦……”墙角摆放着一个用炮弹壳改制的花瓶,里面插着几枝褪色的塑料花,这个细节让许多参观者驻足沉思良久。

塔里木大学学生叶尔达那·赛尔江说:“看了地窝子,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白手起家’,这些战士放下枪,拿起锄头,住着最简陋的屋子,干着繁重的活儿,创造出了伟大的奇迹。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建立在他们艰苦奋斗的基础上的。”

这些文物与故事,如同记忆的珍珠,串联起三五九旅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穿越时空,与先辈们对话,深刻领悟兵团精神。

科技赋能

让历史和文化“活”起来

当厚重的红色故事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激情碰撞,将会爆发出怎样强大的感染力与生命力?在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里,VR技术、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化手段,正以创新方式深入解码红色基因,为参观者精心打造沉浸式、全方位的参观体验场景。这种新的方式不仅没有丝毫冲淡历史的厚重感,还如同神奇的魔法,让那段看似遥远的峥嵘岁月变得更加真实可触、生动可感。

在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里,“翻越祁连山”展区极具震撼力。该展区巧妙运用声、光、电合一的先进技术,逼真营造出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第五师翻越风雪祁连山的场景。踏入展区,耳边呼啸的风声与战士们坚定有力的口号声交织回荡,灯光模拟出的皑皑白雪在脚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战士们在恶劣环境下为了革命理想不畏艰难险阻、奋勇前行的坚定决心与顽强意志。

“技术是手段,引发感悟是目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馆员李璐说。在谈及展区的设计理念时,她认真地解释道:“我们通过数字技术还原历史细节,绝不是为了炫耀技术,而是希望搭建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让如今的年轻人能够穿越时光隧道,切身感受先辈们的艰辛与伟大,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传承红色基因。”

为进一步提升参观者的体验感与参与度,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紧跟时代步伐,游客在馆内除了看实物、听讲解外,还可以观看3D影片感受历史记忆。同时,该纪念馆开发了微信小程序,游客可以通过线上导览参观该馆,也可以查看数字文物,自动翻转放大,从各个角度了解文物细节。

此外,为了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研学需求,该纪念馆积极投入经费,大力推进青少年红色研学阵地建设。精心创建了集5D裸眼全息影像、专属思政课堂、VR与AI互动体验为一体的多元教学研空间。前来研学的青少年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红色文化的奇幻世界,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在视听高科技盛宴中感受、触摸、学习红色文化,还可以在“小兵教室”里听老师授课,相互讨论,动手实践。

“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文物,更是一种精神。”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馆长甯伟说,“下一步,我们将引入更多智能技术,比如开发VR全景导览系统,让不能到现场的观众也能身临其境,建设AI问答平台,让人们更加便捷获取历史知识。”

文旅融合

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彩

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以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为核心,打造“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深挖军垦文化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开展特色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追寻红色记忆,感受兵团魅力。这种创新实践方式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从之前看实物、听讲解,到如今通过不断完善展陈布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现沉浸式体验,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成功让红色文化“动起来”“活起来”,极大地增强了游客的观感度与参与感。

在清明小长假期间,该纪念馆迎来一波参观热潮,来自疆外的散团游客络绎不绝,馆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市民吴玲,一直对红色历史充满浓厚兴趣。她怀着满腔热忱追寻红色足迹,与家人一同来到一师阿拉尔市,第一站便是走进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吴玲被眼前的一切感动了,兵团人战天斗地、无私奉献的精神,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深深震撼着她的内心。

吴玲说:“来这儿参观后,感觉真的特别好。纪念馆建设得非常出色,人物塑像栩栩如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让我对兵团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红色旅游逐渐成为热门选择,尤其受到亲子家庭的青睐。在众多游客中,有不少父母带着孩子走进这座纪念馆,希望借助先辈们的奋斗故事,为孩子上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国种子,培养爱国之情。

一师阿拉尔市市民周林便是其中之一,她说:“我是听着三五九旅的故事长大的,平时会给孩子教着背一些军垦诗词,也会给他看一些历史照片,希望他能对兵团历史有所了解。由于书本和照片上的内容有限,孩子感触不深,我就带他来纪念馆了。想着通过参观纪念馆,加深孩子对历史的认识,让他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为了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优化展陈布局的同时,高度重视讲解员队伍建设。针对不同人群和团体的特点与需求,精心组建了“银发讲解员”“小小讲解员” 等特色队伍。与此同时,纪念馆还积极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活动,通过进校园、进团镇等方式,将红色文化的火种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地上。

如今,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不仅是一座铭记历史的场馆,更像一张一师阿拉尔市的红色文化名片,成为传播文明和展示师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现在,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穿梭于馆内,在珍贵文物与详实史料间,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军垦岁月,将一师阿拉尔市的红

来源:兵团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