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研究四重奏:从血压目标到依从性与创新治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09:40 3

摘要:高血压是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尤其在老年和合并多病人群中管理更具挑战。血压控制目标、患者依从性、联合用药策略以及创新制剂的临床价值,长期以来都存在争议和未解之处。2025年ESC年会公布的RETREAT-FRAIL、OUTREACH、AIMHY-INF

述评作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赵昕

高血压是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尤其在老年和合并多病人群中管理更具挑战。血压控制目标、患者依从性、联合用药策略以及创新制剂的临床价值,长期以来都存在争议和未解之处。2025年ESC年会公布的RETREAT-FRAIL、OUTREACH、AIMHY-INFORM和OPTION TREAT四项重磅研究,正是围绕这些核心问题展开,为高血压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了新的循证证据。

专家简介

赵昕 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主任。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曾就职于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年完成心脏介入手术均超千例,拥有超万例的心脏介入操作经验。现担任美国心 脏病协会专家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心血管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医疗技术评审中心外聘专家、全国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导师等。任大连医科大学、东北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导师。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973课题等1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近15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10余部。曾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军队三等功、评为联保中心嘉奖、北部战区总医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干部等称号。

研究一:RETREAT-FRAI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the effects of reduc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in very old frail patients
报告者:Athanase BenetoS

研究背景及目的

高血压在所有年龄段人群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超过半数8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受治疗。与所有药物一样,降压治疗并非毫无风险,尤其对于老年和体弱患者,观察性数据表明这种风险显著增加,每年10 000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多达131人受到影响。在这些患者中,降压治疗的益处最终可能会被其他危害所抵消,因此对于老年体弱患者血压应严格控制还是适度进行药物减量一直存在争议。

研究设计

在133所养老院的10 596名住户中,共筛选出1048名患者纳入研究。这些患者年龄均在80岁以上,使用两种及以上降压药物,且收缩压低于130 mmHg。符合条件者被随机分配至两组:528例进入逐步减药组,520例进入常规治疗组,并接受最长4年的随访。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则包括从基线至末次访视期间降压药物数量的变化,以及随访过程中收缩压的变化。

研究结果

在RETREAT-FRAIL研究中,共有1048名高龄衰弱患者(平均年龄90.1岁,80.7%为女性)接受随机分组,528例分配至逐步减药组,520例至常规治疗组,中位随访38.4个月。基线时两组血压水平相似,随访过程中逐步减药组降压药物平均数量由2.6种降至1.5种,而常规组由2.5种降至2.0种。两组收缩压差异为4.1 mmHg(95%CI:1.9~5.7),但全因死亡率(61.7% vs. 60.2%,HR:1.02,P=0.78)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提示在超高龄衰弱患者中逐步减少降压药物并未增加死亡或不良事件风险。

研究结论

本试验表明,在80岁及以上、身体虚弱、正在服用降压药且收缩压低于130 mmHg的患者中,逐步减少降压治疗的策略并未使全因死亡率低于常规治疗。

研究二:OUTREACH - adherence to treatment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报告者:Maciej Tomaszewski

研究背景及目的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影响超过10亿人群。然而,尽管治疗药物和方案不断丰富,仅有20%~40%的患者能够达到目标血压水平。治疗未达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药物依从性不足,这通常与合并症、多药联用以及复杂治疗方案相关。如何通过客观、可靠的手段监测依从性,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干预,是当前高血压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基于此,OUTREACH研究尝试利用尿液生化检测(LC-MS/MS)评估患者对降压药物的依从性,并探索该干预对血压控制及健康经济学结局的潜在价值。

研究设计

OUTREACH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共计划纳入240例高血压患者。入组标准包括:≥18岁、既往诊断为高血压、正在接受≥2种降压药物治疗,且具备完整的知情同意能力。排除标准涵盖近期因高血压住院或新用药、拒绝家庭血压监测、妊娠或哺乳及计划妊娠者。研究共设三组:①不依从+干预+标准治疗;②不依从+标准治疗;③依从+标准治疗。干预措施基于尿液检测反馈结果,结合常规随访。主要终点为随访第4次访视时的诊室收缩压变化,次要终点包括家庭血压、依从性水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等。统计学方法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MMRM),并进行了多重插补以应对缺失值。健康经济学分析则评估干预在医疗资源利用及成本-效益方面的意义。

研究结果

OUTREACH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尿液检测的干预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第5次访视时干预组依从性达77.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8%(调整后差异+12.7%,95% CI: 0.9~24.4,P=0.03)。在血压控制方面,干预组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对照组均呈下降趋势(第5次访视SBP 150.5 vs. 153.3 mmHg,DBP 91.8 vs. 90.0 mmHg),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显著。次要结局如家庭血压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均无显著差异。健康经济学分析提示干预组可在6~12个月内节省约£243/人(95% CI: £30~£552),主要来自初级保健就诊及药物相关支出的减少。这些结果表明,该干预在提升依从性和潜在节约医疗成本方面具有明确优势,并在血压控制上呈现积极趋势。

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基于尿液检测的依从性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在血压控制方面显示出积极趋势,同时提示潜在的成本节省。然而,由于样本量有限,该研究在血压结局上未能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未来仍需更大规模研究加以验证。

研究三:AIMHY-INFORM: Dual Therapy Arm
报告者:Spoorthy Kulkarni

研究背景及目的

高血压是全球疾病负担的重要来源,不同种族人群对降压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目前英国 NICE 指南仅依据“黑人与白人”的划分来推荐初始治疗方案,却忽视了英国数量最多的少数族群——南亚裔患者。由于自我定义种族(SDE)存在局限性,本研究引入祖先信息标记(AIMs)及代谢组学分析,以期更精确预测药物反应并优化个体化治疗策略。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交叉试验,共纳入1320例18~65岁的高血压患者,分别来自白人、黑人及南亚裔三个种族组(各220例)。患者被分为单药治疗组(660 例,交叉使用氨氯地平、赖诺普利和氯噻酮三种药物)及双药治疗组(660 例,交叉接受四种不同药物组合方案)。研究流程涵盖从患者筛选至完成试验的全程,主要终点为治疗8周后的诊室收缩压(SBP),次要终点则评估祖先信息标记(AIMs)、代谢组学、血流动力学及基因组学等与药物反应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

本文为试验设计论文,目前正式结果尚未公布,研究预设的分析方向包括:比较不同种族对一线及二线降压药物的血压反应差异,评估祖先信息标记(AIMs)与代谢组学是否较自我定义种族(SDE)能更准确预测药物反应,并探索最优的单药及双药治疗方案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研究结论(预期)

本研究旨在为英国多民族人群提供更具个体化的降压治疗策略,有望在现行NICE指南的基础上加以优化,弥补其对南亚人群的不足。通过整合遗传与代谢信息,本研究力图推动高血压管理向精准医学方向发展。

研究四: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Novel Triple Single-Pill Combination compared with an Activ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The OPTION TREAT Trial

报告者:Vagner Madrini

研究背景及目的

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约影响13亿人群。尽管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目前仅有20%~40%的患者能够达到目标血压,其中约70%需要至少两类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才能实现充分控制。血压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包括临床惰性和患者依从性不足,后者常与合并症、多重用药及复杂治疗方案相关。近年来,单片复方制剂作为简化治疗策略,已被证实能够显著提高依从性和治疗持续性。在不同药物组合中,噻嗪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与钙通道阻滞剂(CCB)的联合被认为降压效果最佳。然而,尽管坎地沙坦酯、氨氯地平和氯噻酮单药均已证实疗效明确,三者联合制成单片三联复方制剂的疗效与耐受性尚缺乏系统评价和验证。

研究设计

这项研究为一项随机、多中心、双盲、双模拟、活性对照的非劣效性临床试验,共计划纳入 698例患者。入组人群需年龄≥18岁,既往至少接受双重抗高血压治疗8周且诊室血压仍在收缩压140~180 mmHg、舒张压90~110 mmHg 范围内。排除近期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明显肾功能损害【eGFR


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为基线至第12周诊室收缩压的平均变化。样本量估算基于85%把握度、标准差 14 mmHg 及非劣效性界值 3 mmHg。研究过程中设立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SMB),在25%与50%受试者完成随访时进行两次中期分析,关键观察时间点为第 12 周(W12)和治疗结束(EOT)。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采用新型三联单片制剂后收缩压平均下降22.6 mmHg,对照组下降 18.2 mmHg,组间差异为-4.4 mmHg,提示实验组在降压效果上优于对照组。非劣效性分析表明,实际差异不仅超过预设的非劣效性界值3 mmHg,且呈现出更佳的疗效趋势。安全性方面,两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尽管置信区间下限为-2.5 mmHg,仍显示结果已超过非劣效性界值,提示该三联单片制剂在临床上具有明确意义。


研究的安全性分析表明,两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接近(31.5% vs. 30.9%),显示新型三联单片与现有方案在安全性方面相似。尽管实验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4.3% vs. 2.3%),但绝对差异较小(15例 vs. 8例),其临床意义仍需结合统计学显著性进一步解读。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组无因不良事件中断治疗的情况,而对照组有3例(0.9%),提示新型药物在耐受性方面可能更具优势。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低血压和头晕,发生率相近(2.8% vs. 2.3%),与降压药物的已知副作用特征一致。

研究结论

新型三联单片复方制剂(坎地沙坦酯16 mg+氯噻酮12.5 mg+氨氯地平5 mg)在降压效果上优于活性对照药物,证实了其临床有效性。耐受性佳,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低,患者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的比例低。该方案为“尽管接受双重治疗但血压仍未达标”的患者提供了一种优化血压控制的新策略,有望简化治疗方案并提高依从性。

述评

ESC 2025公布的四项高血压重磅研究——RETREAT-FRAIL、OUTREACH、AIMHY-INFORM以及OPTION TREAT——从不同角度切入,集中回应了高血压管理中长期存在的核心问题:老年人群的降压目标、依从性提升、种族差异下的个体化治疗,以及联合制剂在疗效与依从性之间的平衡。

RETREAT-FRAIL通过在超高龄衰弱人群中开展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适度减药”策略的安全性,为临床中如何在高龄患者中把握降压强度提供了循证支持。OUTREACH 创新性地利用客观生化指标监测依从性,开辟了精准识别与干预非依从人群的新途径,并兼顾经济学价值,提示未来管理应走向成本与疗效并重。AIMHY-INFORM 聚焦种族差异,探索通过祖先信息标记与代谢组学预测药物反应的可行性,为多民族人群的个体化降压治疗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OPTION TREAT则以三联单片复方制剂展示了在“双药未控”人群中实现更优血压控制和良好耐受性的可能性,回应了临床中药物复杂性与依从性不足的现实难题。

总体来看,这四项研究共同推动了高血压管理理念的更新:从“单一血压达标”走向“个体化、精准化与现实可行性兼顾”的综合管理。未来若能在更大样本、更长随访及真实世界环境中进一步验证,这些研究成果有望深刻影响指南更新与临床实践,推动全球高血压治疗迈入新阶段。

来源:国际循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