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春夜,长安兴庆宫飞霜殿内,武惠妃对镜描画着额间花钿。铜镜中映出她与姑祖母武则天七分相似的眉眼,手中金簪狠狠划过妆台:"本宫的儿子瑁儿,定要坐上那东宫之位!"
一、祸起椒房:武惠妃的野心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春夜,长安兴庆宫飞霜殿内,武惠妃对镜描画着额间花钿。铜镜中映出她与姑祖母武则天七分相似的眉眼,手中金簪狠狠划过妆台:"本宫的儿子瑁儿,定要坐上那东宫之位!"
此时太子李瑛的生母赵丽妃早已失宠病逝,而武惠妃所生寿王李瑁日渐得宠。这个流淌着武周血脉的女人,在玄宗专宠下掌控六宫,其寝殿地下暗藏着一卷《则天实录》——这是她命心腹宦官牛贵儿从史馆盗出的禁书。
二、罗织构陷:披甲入宫的致命陷阱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廿一,武惠妃派亲信宦官传信太子李瑛:"宫中有盗,请殿下速披甲护驾!" 同时向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发出同样急报。三王不知是计,仓促间率侍卫着甲入宫。
当马蹄声逼近兴庆宫时,武惠妃猛然扯散发髻扑向玄宗:"太子与二王谋反!已带兵杀进宫来了!" 玄宗隔窗望去,月光下果然见李瑛银甲反光,腰间佩剑尚未解下。
这一刻,玄武门之变的血色记忆突然涌上心头——当年他正是这样诛杀韦后集团夺权的。
三、金銮震怒:帝王心术下的杀子诏
次日卯时,紫宸殿内弥漫着龙涎香也压不住的肃杀之气。宰相李林甫出列奏道:"太子私结边将,鄂王书房搜出谶纬图册,光王府中巫蛊木人遍布。"
说着呈上"罪证":李瑶注释的《汉书·戾太子传》被朱笔圈出"子弄父兵"四字;李琚收藏的西域铠甲上刻着二十八宿星图。
玄宗握着李瑛幼时所献的《孝经》注本,指尖划过"父子之道天性也"一行,突然将书册掷入香炉。
青烟升腾中,他下诏:"李瑛、李瑶、李琚废为庶人,赐白绫!" 御史中丞吉温立即带兵包围三王府邸,连坐诛杀侍从三百余人。
四、刑场遗恨:朱雀街头的血色黄昏
四月廿三申时,朱雀门刑场上,李瑛看着两个弟弟苦笑:"当年阿爷手把手教我们骑射,今日却要亲眼看着我们断头。"
突然狂风大作,卷起李瑶怀中掉落的玉笛——这是开元八年玄宗亲赐的寿礼,笛身刻着"父赠瑶儿十三生辰"。
监刑官高力士别过头去,三丈白绫在风中如游龙翻滚。当李琚的佩剑"当啷"落地时,剑柄镶嵌的瑟瑟宝石突然迸裂,据说其中飞出一只血蝶,直扑大明宫方向。
五、朝野震荡:盛世裂痕初现
事件次日,洛阳留守张九龄的八百里加急奏章送至:"陛下杀三子,天下父母寒心!" 奏章被李林甫扣下,转而进献寿王李瑁手书的《孝经》三十卷。
民间开始流传谶谣:"一雄毙,一雄兴,歌舞楼台变刀兵"——暗指后来安禄山崛起。
大理寺档案记载,三庶人死后第七日,长安突降黑雪,朱雀大街石板渗出暗红色水渍。太史监奏报紫微垣帝星晦暗,北斗第七破军星大亮——这正应了二十年后安史之乱的星象。
六、历史回响:盛唐转折的标志
1. 权力结构崩坏:太子之位空悬两年,最终忠王李亨(肃宗)继位,为日后马嵬驿兵变埋下伏笔。
2. 政治生态恶化:李林甫借机清洗东宫旧臣,开创"罗钳吉网"的酷吏政治
3. 伦理体系崩塌:民间出现"子畏父如虎"的畸形伦理,直接影响安史之乱时颜杲卿父子抗敌
4. 军事隐患加深:边将安禄山目睹皇室相残,渐生"天子宁有种乎"的野心。
血色余韵:十八年后(755年),当安禄山铁骑踏破潼关时,逃亡蜀地的玄宗在剑门关拾到半片带血的玉笛残片。
雨夜中,他仿佛听见三个少年在兴庆宫龙池畔的笑语:"阿爷,看我射中柳叶了!" 历史给这位开创开元盛世的帝王,留下了最辛辣的讽刺。
来源:历史是任人打扮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