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I Mic 3:重新定义便携无线麦克风的专业边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09:27 2

摘要:在当今内容创作蓬勃发展的时代,音频质量已成为区分专业作品与业余创作的关键标准。无论是自媒体博主的日常Vlog、多机位综艺拍摄,还是专业影像团队的商业制作,都对无线收音设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疆继此前广受好评的Mic系列产品后,于2025年8月28日正式发布

在当今内容创作蓬勃发展的时代,音频质量已成为区分专业作品与业余创作的关键标准。无论是自媒体博主的日常Vlog、多机位综艺拍摄,还是专业影像团队的商业制作,都对无线收音设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疆继此前广受好评的Mic系列产品后,于2025年8月28日正式发布了全新进阶迷你无线麦克风DJI Mic 3。

这款产品以仅16克的轻巧机身,集成了四发八收群组收音、32bit浮点内录、高精度时间码等一系列专业级功能,可以说是定义全新一代进阶迷你无线麦克风。科技视讯这次将通过多维度测试与深度解析,带大家全面了解这款产品是否能实现专业技术与便携设计的完美融合。

外观设计:轻量化与功能性的平衡艺术

此次科技视讯收到的是DJI Mic 3 两发一收(含充电盒)版本,以及各类丰富的配件,如Lightning口手机连接头、相机热靴连接头以及多色防风毛套(配件需另外购买)。

DJI Mic 3 两发一收(含充电盒)版本含有收纳袋、充电盒、两枚发射器、接收器、USB-C口手机连接头、防风毛套、3.5mm带锁音频转接线、USB-C数据线、磁吸背夹以及入门指南等说明书。

先来看下充电盒,这个尺寸仅106.3*42.5*59.2mm(长*宽*高)的收纳盒,不仅能容纳两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还可连同防风毛套、磁铁、磁吸背夹等配件一同收纳,真正实现了 "一体收纳,随取随用"。

充电盒顶部除了DJI logo外还有明显的MIC 3的标识,内置电池容量为1950毫安时。充电盒延续了开盖即用的设计,在我们打开盖子后,两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会自动开机,取出即可使用。

DJI Mic 3这次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发射器了。发射器仅16g(含磁铁)重量,体积十分小巧。其采用圆角矩形设计,发射器上只有一个电源按键和连接按键,发射器上一个小型 LED 指示灯,用于显示连接状态和录制情况。

背部的磁吸背夹是一大亮点,采用可拆卸旋转结构,支持侧夹、倒夹等多种佩戴方式。另外,通过附送的磁吸贴让发射器可以吸附在衣服、领带等棉布料表面,磁铁的吸附力度适中,既保证了佩戴稳固性,又不会在取下时损伤衣物。

接收器配备了一块OLED触屏屏幕,操作顺滑,但对于手大的人来说这块屏幕比较小,操作起来稍显麻烦。好在侧面的旋钮拨轮也能在设置页面里起到导航和确定的作用,十分方便。

接收器一侧是监听接口和音频转接线,另一侧是电源按键和新增的解锁按键。解锁的就是接收器的连接端口(保护盖),这一面还设有充电端点和USB-C充电口。

取下保护盖,我们可以看到转接口接口为6触点式。在接收器的底部设有一个冷靴口,可以用来安装在相机上。

整体而言,DJI Mic 3的外观设计在便携性、耐用性和功能性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点。16克的发射器能够轻松隐藏在衣物之下,实现看不见的收音;而精心设计的操作界面和连接方式则让专业录音变得简单易用。

上手体验:零门槛 傻瓜式操作

作为全新一代进阶迷你无线麦克风,DJI Mic 3操作是否易上手呢?现在就让我们来试试看。

DJI Mic 3对于新手来说操作流程十分简单,当我们打开充电盒后,接收器和发射器就已经自动开机,当将其拿出充电盒后发现其已经完成配对。这时候只需要将接收器通过冷靴或热靴转接件装到手机或相机上即可使用。

冷靴安装状态

热靴转接件安装状态

另外在接收器的设置页我们还能开启“跟随相机开机”功能,做到开机就能使用。

如果要连接大疆自家的Action 5 Pro、Action 4、Pocket3那就更方便,设备拿出来后只要在相机上选择并连接即可,完全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和接收器。

同时,DJI Mic 3也支持DJI Mimo 应用程序,当我们在手机上安装该APP后,只需将接收器通过手机连接器连接到手机上,App就会自动跳出提示。

在App中可以对DJI Mic 3进行各种操作,如接收器上声道的选择、监听选项调节、增益调整等,发射器的降噪功能等。

音频处理技术:细节与纯净度的保障

DJI Mic 3看似小巧的机身内蕴藏着强大的技术实力,通过硬件革新和算法优化,实现了专业级的音频表现。

DJI Mic 3配备了多项智能功能,如支持自动增益调节,智能均衡音量,自动挡能够有效防止爆音,动态挡则可依据环境音量变化实现响度均衡,轻松应对多场景,输出更高品质的音频数据。

同时DJI Mic 3还支持三挡音色预设,可以个性化选择相应档位。如默认Regular常规挡,声音通透纯净相对均衡;Bright明亮挡着重强化高音且不刺耳;Rich饱满挡着重强化低音,声音浑厚扎实却不沉闷。可以在接收器和通过DJI Mimo App进行调节。

此外,DJI Mic 3支持两档主动降噪(Basic弱挡和Strong强挡),默认关闭状态,使用的话需要自行打开。

为了测试DJI Mic 3录音效果,我们在多个场景下进行了实际录音测试拍摄。

首先是在高架户外环境下进行录音拍摄,发射器夹在主播衣领处,未开启降噪模式,主播声音清晰并没有明显的噪音如汽车引擎声、风噪。

未开启降噪模式录音

当开启降噪模式后,麦克风收音十分干净,主播的声音并没有受到周遭噪音的影响。

开启降噪录音

同时我们还测试了在开启弱降噪模式下,给发射器戴上了防风毛套,主播的声音明显更清晰,风噪强度更小。科技视讯在这里建议,如果是拍摄运动类场景的话,可以给发射器戴上防风毛套,更有利于收音的清晰程度。

防风毛套录音

第二个测试环境在室内直播间,在该环境下,即便不开启降噪功能,也能获得清晰干净的声音。如果周遭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凌乱,如有人在互相沟通或键盘打字的声音,可以开启降噪模式,如有明显的空调吹风的声音则可以带上防风毛套,就基本不会对收音有什么影响。

室内未降噪录音

另外,这次DJI Mic 3可以提供单接收器的售卖,其主要原因是DJI Mic 3可以支持最多四发八收的群组进行音频监听及输出。简单来讲,就是一个接收器最多可以使用4个发射器收音,同时一个接收器还可以再连7个接收器,从而实现群组监听。这对于拍摄微型综艺、多人直播或者多人访谈类节目就非常有利,可以提高拍摄效率。

同时,这次DJI Mic 3还加入了32bit浮点规格的内录,支持24-bit/32-bit两种内录规格。32bit设置下的声音动态范围更高,能保留更多声音细节,后期空间更大,相当于相机中的raw格式。

最后在无线连接稳定性方面,全新一代DJI Mic 3支持400米的无线传输距离,同时还具备2.4G与5G的自动跳频能力,能根据环境干扰情况智能选择最优频段。400米的传输距离(空旷无遮挡环境)涵盖大多数拍摄场景的需求。在有墙体遮挡的室内环境中,稳定传输距离约为80-120米左右,基本满足了大部分的收音需求。

在续航方面,DJI Mic 3能提供约8小时的续航时间,接收器则可以续航10小时,并支持快速充电,五分钟充电就可以使用约2小时。充电盒在满电状态下能提供至少两次的完整充电。

此外,DJI Mic 3还具有自动省电、超时自动关机、相机同步开关机等智能功能,所以完全不用担心续航的问题。

总结:重新定义迷你无线麦克风的专业标准

在经过对DJI Mic 3进行了全面的评测后,科技视讯认为DJI Mic 3是2025年最值得推荐的无线麦克风之一。但基于不同创作需求和预算水平,我们给出以下购买建议:

对于内容创作者(vlogger、自媒体人),两发一收套装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这套配置能够满足单人拍摄和双人访谈的双重需求,如果你的索尼相机用户,建议额外购买热靴转接件,方便将接收器固定在相机上,减少线材缠绕。

对于专业用户(纪录片团队、直播机构)推荐四发一收套装,配合额外购买的接收器,可实现多机位协同录音。这套配置特别适合圆桌讨论、多人访谈等场景,四发一收的灵活组合能应对各种复杂拍摄需求。专业用户还应配备备用电池和防风毛套,确保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获得最佳音质。

入门用户可以从一发一收套装起步,体验DJI Mic 3的核心功能。这套基础配置已能满足大多数单人创作需求,未来可根据需要单独购买发射器进行升级。入门用户建议优先投资防风毛套等实用配件,对音质提升的效果比升级设备更明显。

DJI Mic 3 通过16克的极致便携机身,实现了媲美专业设备的音频表现,重新定义了迷你无线麦克风的专业标准。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革命性的佩戴体验,磁吸旋转背夹和轻量化设计让长时间使用成为可能;二是全面的技术实力,双频段传输、32bit 浮点内录和智能降噪算法确保了各种环境下的音质表现;三是完善的生态系统,从硬件到软件形成了完整的创作闭环。

可以说,DJI Mic 3在便携性、音质和易用性之间找到了较好的平衡点,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几乎没有短板的专业工具。

在内容创作日益专业化的今天,音频质量已成为突破竞争的关键因素。DJI Mic 3 不仅是一款优秀的麦克风,更是创作者表达创意的可靠伙伴,它让专业录音摆脱了设备的束缚,随时随地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来源:科技视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