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施甸县万兴乡东安村的36名村民在家门口通过了一场特殊的“飞行考试”。随着最后一台植保无人机平稳降落,为期6天的“无人机植保操作技术培训班”圆满结课,让村民们收获了一张开启现代农业大门的“通行证”。
近日,施甸县万兴乡东安村的36名村民在家门口通过了一场特殊的“飞行考试”。随着最后一台植保无人机平稳降落,为期6天的“无人机植保操作技术培训班”圆满结课,让村民们收获了一张开启现代农业大门的“通行证”。
为了让传统农业搭上智慧农业的快车,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农业技能,东安村党总支结合现代农业技术改革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主动与施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接,聘请云南新华技工学校的老师到东安村开展了为期6天的“无人机植保培训”。
此次培训围绕理论+实操双线推进,内容涵盖《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定》等法规解读、无人机结构原理、航线规划、农药配比及应急处理等全流程知识。培训现场,村民从最初操控时的“手忙脚乱”,到后期能独立完成10亩模拟田块的喷洒作业,充分展现出“新农人”的成长速度。
“人工打农药一天最多作业8亩地,无人机1小时就能作业60亩地。这项技术不仅省时省力,还能承接周边的植保订单,真是把致富‘飞机’开到了家门口!”学员杨浩流拿到崭新的培训合格证书,兴奋地说。
“我们正在建立‘培训+考证+就业’闭环服务体系,年内计划在13个乡镇开展无人机操作、畜牧养殖技术、电焊工、电商直播等新型职业培训,预计带动1000人实现技术就业。”县人社局负责人介绍道。
从面朝黄土到仰望蓝天,当更多新质生产力扎根乡土,让村民成为“送技到人、送岗到户”的受益者,随着首批“飞手”即将持证上岗,传统农耕模式正在万兴乡悄然蝶变,一幅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水墨施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