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保民诗词——春日新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0 20:38 2

摘要:(想看看本文作者陈保民老师上回写了啥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许昌师专忆:一晃47年,白发泪眼。遗憾难免,奈何奈何)

【诗词花开】

陈保民诗词——春日新作 ‖老家许昌

文‖陈保民

【本期联合主办】

魏都区诗词学会

魏都区作家协会

建安区诗词学会

“老家许昌”新媒体

【本期嘉宾】

陈保民

七律·观樱花

琼枝疏影下瑶台,

含笑盈盈梳璧钗。

明月空山高士卧,

玉阶流水佳人来。

五音相和千层韵,

六律轻弹万象开。

梦幻悠悠知远近,

欲牵裳袖却徘徊。

2025年3月25日

(想看看本文作者陈保民老师上回写了啥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许昌师专忆:一晃47年,白发泪眼。遗憾难免,奈何奈何

天仙子·一阵响雷

一阵响雷翻滚去,

万树动摇花落未?

春寒又至叹粉红,

天作对。人无意。

小酒倚窗消闷郁。

一缕暖风门外去,

红日渐出霞满地。

潩河舟棹渚沙萌,

鸥鹭走。两情侣。

堤岸踏湿昨夜雨。

2025年3月28日

五律·游春

徘徊河两岸,

花落染衣裳。

流水漂红瓣,

夕阳泛紫光。

鸟鸣山岱老,

马踏道途长。

日暮归人晚,

小酌入梦乡。

2025年3月29日

七律·清明扫墓

古庙森森老河湾,

祖坟北望卧平川。

焚香祭拜神灵秀,

顶礼叩祈父母安。

勤耕苦读先人故,

温食衣暖后生缘。

大德耿耿谕今世,

时代科学敢向前。

2025年3月30日

五绝·上巳见闻(三首)

紫燕来回去,

穿河杨柳风。

桃花迎少女,

起舞弄笛声。

拂枝花落泪,

轻扰亦心惊。

老树高栖鸟,

关关发和声。

花开一瞬去,

青鸟入云中。

可否春长在,

无端问老僧。

2025年农历三月三

七律·仲春探古

杨柳青青紫树高,

春风和暖鸟啼巢。

赏花独步石梁①岸,

濯水又登八里桥②。

香火萦萦关帝庙,

英雄衮衮锦衣袍。

云长命断归何处,

庭院森森问二娇③。

2025年4月3日

注①石梁:石梁河。②八里桥:许昌市城西八里桥,横卧在石梁河上。是关公辞曹处。③二娇:刘备之甘、糜二夫人。

七绝·清明节感悟(五首)

祖坟北望草萋萋,

时在仲春日月晞。

香火萦萦传后代,

大槐树①下无人识。

清明又至老河西,

衮衮诸公车马驰。

后继五服②莫诧问,

墓前垂泪论高低。

花开花落月星移,

茔墓纵横卧参差。

阆苑③阶前无贵贱,

当官勿把小民欺。

前人栽树后人栖,

传统美德荫子息。

青壮敢为勤力苦,

三更灯火五更鸡④。

男儿立志正当时,

报效家国竭尽职。

白发不才君莫笑,

归途老马亦轻蹄⑤。

2025年4月4日

注①大槐树: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汉民族的发源地。明初,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巩固明朝统治,先后十八次从此开始大规模人口迁徙。涉及姓氏1230个,人口数百万。主要迁徙之河北、河南、山东等地。②五服:指五代。以自己为中心,上五服:包括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下五服:包括儿子、孙子、曾孙子、玄孙子。五服是近亲血缘关系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丧葬礼义上,穿戴五等制式孝服,以区分亲疏远近。③阆苑:据传上天神仙居住的地方。④三更灯火五更鸡:此句出自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⑤归途老马亦轻蹄:由当代诗人臧克家《老黄牛》诗典化而来。“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七律·踏春怀旧

踏春又见嫩芽新,

忽忆儿时采韮芹。

汤米稀稠任野菜,

衣衫褴褛处寒门。

独行庠序昏灯暗,

侣伴西厢怜爱真。

车马衣食何所论,

夕阳晖里又一村。

2025年4月6日

另:当年的美好时光哪去了?那些曾经影响我们生活的风物为何慢慢无影无踪?为留住更多渐行渐远的消逝的老建筑、老寨、歌谣、现象、老行当、童年游戏等,“老家许昌”汇编了资料《消逝的风物》,希望留住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记忆。该资料长约29厘米,宽约21厘米,厚3厘米,重约3.2斤,50余万字,496页,全彩印刷,欢迎留言咨询……


【作者简介】陈保民,1981年毕业于许昌师专(今许昌学院)中文系。曾任中学语文教师、副校长。后长期在中共许昌市委办公室做秘书工作,并在市政府有关部门任职。已退休。

热爱文学艺术。20世纪70年代创作小戏剧《下乡》《春燕》等,在县乡公演;有散文、诗歌发表于《许昌日报》等媒体。许昌广播电视台“零距离”栏目曾报道其诗词创作情况。2023年7月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四季如歌》。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图虫创意,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来源:老家许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