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文|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你敢信吗?那枚把乌克兰军事基地炸成废墟的导弹,居然是“美日德联合制造”的。不是说好了全面制裁俄罗斯吗?不是说要让俄军弹尽粮绝吗?可现实啪啪打脸。
导弹炸完之后,乌克兰军方一点点把碎片拼起来,结果发现,里面的核心零件,几乎清一色来自于西方国家。
美国的芯片,日本的电机,德国的光学组件,一个不少,甚至比民用市场上的配置还高。这下子,西方傻眼了。他们压根没想到,自己制裁了三年,结果却一直在“暗中供货”。
到底是谁在帮俄罗斯?三大国家的名字,最终被摆上了台面。而这背后,藏着的,是全球供应链的真实面目,是制裁政策的巨大漏洞,更是西方自我打脸的全过程。
这事要从一份导弹残骸报告说起。俄乌冲突已经打了三年多,西方国家一直在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坦克、导弹、无人机、F-16,就差把士兵也派过去了。
但俄罗斯这边,不仅没被打垮,反而导弹越打越多,精度越来越高。这不对劲。于是北约干脆派出专家小组,专门去乌克兰战场拆导弹残骸。
他们还真拆出了大问题。在Kh-101、Iskander、柳叶刀等多型俄制导弹里,发现了大量西方制造的零件,甚至有些还是最新批次才上市的产品。
美国的德州仪器、Analog Devices的芯片,日本的索尼图像传感器、三菱电机的伺服系统,德国的西门子控制器、博世数字模块,全都赫然在列。
你没看错,导弹里装的不是“俄罗斯制造”,而是“全球供应”。而且,这早不是第一次发现这种情况了。
早在2023年,《纽约时报》就曾报道,俄军武器中有超过一千种西方零部件,其中美国产品占比高达67%。
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也发布了报告,提到从战场缴获的27种俄军武器中,发现了450多种进口组件。
那这些零件是怎么进来的?毕竟西方不是已经对俄罗斯下了全面禁运令吗?答案很简单:绕道。俄罗斯根本不需要直接从美国、日本、德国手里买东西。他们有的是办法绕过制裁。
从哈萨克斯坦,从土耳其,从阿联酋,从东南亚,甚至通过电商平台和邮政渠道,一点点把这些零件汇集起来,最后送进了军工厂。
你以为他们买的是洗衣机控制板,实际上那是导弹的大脑。你以为他们买的是普通摄像头,实际上那是末端制导系统的眼睛。
比如,哈萨克斯坦2022年突然进口了1800万美元的微电路,比前一年暴增了70倍。这些芯片最后去哪了?没人说得清。但半年后,它们出现在乌克兰被击落的导弹里。
说到底,西方的制裁根本不是铁板一块。制度是制定了,可执行起来,漏洞百出。美国这边,芯片是民用产品,只要不是明确军用,就能出口。
企业只要在合规文件上签个字,就等于免责。德州仪器和Analog Devices都表示,他们不知道产品最终流向俄罗斯,也没有参与任何军事用途。
可问题是,他们真的管不了那么多吗?还是说,根本就不想管。日本的情况也差不多。
三菱电机的伺服系统、索尼的传感器、村田制作所的电池,这些东西本来是民用的,可俄罗斯拿来直接装进无人机里。
日本政府事后承认,确实存在“出口漏洞”,但也只是“加强监管”,并没有彻底封堵。
最讽刺的是德国。作为北约的老大哥之一,德国对俄罗斯口头上最强硬,可导弹里却发现了大量德国制造的控制系统和光学设备。西门子、博世、英飞凌这些大牌厂商,一个都没落下。
这三大国家,为什么会滑进俄罗斯的后门?其实,他们有个共同点:技术强。
美国是全球半导体霸主,日本在精密电子领域无出其右,德国则掌握着全世界最先进的机械制造和光学系统。这些国家的产品,几乎是现代武器系统不可或缺的基石。
俄罗斯当然知道这一点。他们根本不指望国产化能全覆盖,所以就靠这三家的货来撑起导弹系统。
而这三家国家,嘴上说制裁,私下里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企业为了利润,该卖还卖;政府为了自身利益,不愿彻底封锁。
这就导致了现在这种局面:西方一边高喊“支持乌克兰”,一边却在用自己的零件帮俄罗斯造导弹。
更让人难堪的是是战略问题。美国一直在全球推行它那一套霸权规则,谁不听话就制裁,谁敢反对就打压。可在这场俄乌冲突中,美国的策略正在反噬自己。
原本以为,通过援助乌克兰、制裁俄罗斯,可以迅速搞垮普京的军工体系。可现实是,俄罗斯不仅没倒,反而愈战愈勇。
导弹打得一枚接一枚,乌克兰的机场、能源设施、前线阵地一个个被摧毁。西方援助的坦克刚到战场,就被“柳叶刀”精准击毁,而柳叶刀里用的,正是美国芯片和日本电机。
而乌克兰呢?伤亡超过20万,GDP腰斩,基础设施毁了大半。西方给的援助大部分是贷款,将来还得一分不少地还。F-16刚交付没几天,就被炸了好几架。你说他们赢了什么?
这一切,逼得西方不得不反思。他们开始意识到,制裁这件事,并不是你喊口号就能成的。全球供应链太复杂,企业太多,市场太大。你封住一个口子,另一边就会开个窗。
欧盟开会讨论对策,美国商务部出台新规,日本经济产业省加强出口许可,德国也表示要“彻查流程”。但说白了,这些动作都太迟了。
俄罗斯已经适应了这套游戏规则。他们懂得怎么“降级使用”民用芯片,懂得怎么“技术改装”让洗衣机芯片也能控制导弹。
他们甚至把相机里的图像传感器拆出来,用在末端制导系统上。你说这水平低?可它能炸机场,能炸指挥所,能炸乌克兰的能源网络。
西方的“规则”从来不是为了世界和平,而是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说要公平贸易,结果芯片偷偷流进俄罗斯。
他们说要正义援助,结果乌克兰成了最大的牺牲品;他们说要打击侵略者,结果自己却在背后给对方送装备。
中国没有站队,也没有掺和这场战争。我们始终坚持劝和促谈,提出过多项调解方案,呼吁和平解决冲突。严格执行出口管制,不允许任何双用途物品未经许可出口。
因为我们知道,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西方嘴上喊和,手上却在加火,这种“双标”迟早会引火烧身。
战争还在继续。导弹还在飞。芯片还在流动。美国、日本、德国这三大国,是不是“援助者”?他们自己最清楚。
来源:地缘历史档案馆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