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围编程巨坑真相:工程师不是当“AI保姆”,而是学会引导AI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00:39 2

摘要:15年资深开发者CarlaRover,前段时间因为用“氛围编程”搞项目,最后不得不把代码全推翻重来,情绪崩溃到哭了半小时。

15年资深开发者CarlaRover,前段时间因为用“氛围编程”搞项目,最后不得不把代码全推翻重来,情绪崩溃到哭了半小时。

这事听着有点夸张,但确实是她经历的真实情况。

Carla从2010年就入行做Web开发,现在和儿子一起开了家初创公司,专门给不同市场做定制化的机器学习模型。

本来想靠AI编程快点出成果,走个捷径,结果AI自动审查完的文件她连看都没看就用,等后来手动检查才发现bug多到离谱,第三方工具一测,还查出更多隐藏问题。

老实讲,Carla这事其实暴露了不少人用AI编程的通病,把AI当甩手掌柜。

她后来在采访里说,当时真把Copilot当员工用了,啥都丢给AI处理。

这话我挺认同的,AI再方便也不是万能的,尤其编程这种需要严谨逻辑的事,少了人工核对这步,很容易出岔子。

她还打了个比方,说氛围编程就像张鸡尾酒餐巾,能随便画想法,但要把想法落地成能用的代码,根本不够;用AI编程,就像让个聪明却只有6岁的小孩端咖啡,大概率会搞砸,还不会主动说。

这个比喻挺贴切的,AI的“小聪明”和真正的编程能力,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不只Carla,20年经验的FeridoonMalekzadeh也有类似困扰。

他现在自己开初创公司,常用Lovable这类氛围编程平台,还试过用AI做个小应用,给60-70岁的人生成Z世代黑话。

本来觉得AI能帮自己独自完成项目,又省钱又省时,结果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他说用氛围编程,更像雇了个又犟又横的青春期孩子帮忙,一件事得反复说十五遍,最后AI只做了一部分,还顺手搞砸别的。

我本来想,会不会是他对AI要求太高了?后来看他算的时间分配才明白,他50%的精力要用来写AI需求,10%-20%才是氛围编程本身,剩下30%-40%全在“修bug”,改AI搞出来的错,删没用的脚本。

这哪是AI帮人,分明是人帮AI擦屁股。

而且Feridoon还发现,AI编程没“系统性思维”,比如同一个通用功能,好的工程师写一次就能到处用,AI却会在五个地方写五种不同的代码,最后不光人看懵,AI自己都乱套。

Linux之父之前还调侃过,说VIBE是“效率很低,但娱乐性拉满”。

这话一点不假,不少开发者都有过被AI逼疯的经历:AI会编不存在的包名,会偷偷删关键代码,甚至埋安全漏洞。

要是没仔细查,用这些代码做产品,问题只会比人写的多。

Fastly之前做过调研,不少开发者都得额外花时间修正AI生成的代码,而且这活儿大多压在高级开发者身上。

如此看来,所谓的“高效”AI编程,其实是把工作量从“写代码”转移到了“改代码”上,对程序员来说,根本没省多少事。

问题多了,新职业也跟着冒出来,“氛围编程清理专家”最近就冲上了热榜。

网上有人说这行一年能挣10万美金,本来想只信网友的说法,但后来查了下Glassdoor的数据,类似AI代码优化工程师的岗位,平均年薪确实在8-12万美金,而且去年的招聘需求比前年多了35%。

这也从侧面说明,AI编程搞出来的“烂摊子”,已经多到需要专人来收拾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安全问题。

Fastly的开发总监AustinSpires做了20多年编程,他说氛围编程总想着快,反而常犯新手才会犯的低级错误,最后还得工程师一遍遍纠正,AI倒好,每次都秒回「你说得对」,态度再好也没用,问题还是得人解决。

NinjaOne的CTOMikeArrowsmith也说,氛围编程经常跳过传统编程里的审查流程,而这些流程本来是防漏洞的关键。

尤其初创公司,本来资源就少,为了赶进度更容易省掉审查,最后很可能踩进安全坑。

说实话,初创公司想快点出成果能理解,但编程这行,基础流程不能省。

就像盖房子,地基没打牢,再快盖起来也会塌。

AI生成的代码里藏的漏洞,要是没及时发现,等产品上线了再爆发,损失只会更大。

年轻工程师ElvisKimara的感受又不一样。

他硕士毕业后做AI交易平台,觉得氛围编程让工作变难了,还没成就感,AI轻松搞定的事,自己动手解决的快乐没了,连多巴胺都少了。

他还说,之前公司里有些资深开发者不愿带新人,要么是自己还没搞懂氛围编程,要么干脆把带新人的事也甩给AI。

但即便这样,Elvis还是说,以后成了高级工程师,也会接着用氛围编程,因为确实能提高效能。

这种矛盾挺真实的,AI编程确实改变了开发者的工作方式,能帮着做些基础工作,但也带来了依赖、成就感缺失这些问题。

说到底,AI只是个工具,不是替代品。

程序员要做的,不是当“AI保姆”,而是学会引导AI,在出问题时能担起责任,做AI的“顾问”。

现在花时间在AI代码里修bug,可能是用这项技术必须交的“税”,但怎么让这“税”交得值,让AI真正帮上忙,而不是添乱,才是更该琢磨的事。

来源:知夏Pr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