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鉴于公司面临的困难局面,公司决定进行改制重组,并发布了《重大经营策略调整通告》。这让308名职工的心悬了起来——企业因经营困境重组拟裁员200余人,占比超九成。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通讯员 黄元新
经济社会发展中,难免有利益纠葛,有矛盾有诉求。有了矛盾怎么办?当然得化解。有了问题怎么办?当然要解决。
4月8日,“荆楚政法基层行”第三期主题采访宣传活动走进湖北省老河口市,探访当地依托综治中心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的治理密码。
老河口市某棉纺织企业是当地办了二十多年的老企业,曾是襄阳市“优秀工业企业”,公司职工总数308人。
近几年,由于受国际形势影响、原材料价格极不稳定等诸多因素影响,公司亏损严重,经营举步维艰。2023年12月,公司已处于完全停产状态。
鉴于公司面临的困难局面,公司决定进行改制重组,并发布了《重大经营策略调整通告》。这让308名职工的心悬了起来——企业因经营困境重组拟裁员200余人,占比超九成。
“当时正值岁末年初,如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最大限度避免发生群体事件?”老河口市综治中心负责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该中心牵头立即启动集体性劳动争议调处应急预案,积极发挥“一站式”调解服务作用,成立由政法、人社、司法、工会、信访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处置工作专班,一场多部门联动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老河口市人社局副局长涂祯介绍,针对公司裁员群体大的现状,相关部门进驻企业现场办公,耐心听取企业意见,全面收集职工诉求,积极参与拟定安置方案,协调引导劳资双方消除分歧、达成共识。
针对企业安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矛盾风险,经老河口综治中心联席研判后,明确由该市人社局牵头,该市司法援助中心为劳动者提供全流程法律援助服务,该市工会职工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对调解案件及时进行仲裁审查的全流程处置方案。先后分12批次推动281名职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既减轻了企业短期资金压力,又保障职工足额拿到补偿金。针对12名曾负工伤的特殊职工,调处专班逐人制定个性化维权方案,顺利为其争取到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并协调公司为其申领失业保险金和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切实保障了职工合法权益。
多部门合力攻坚,“硬骨头”终于啃下。自2024年2月开始实施至5月中旬改制完成,企业足额兑现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1100余万元,实现企业改制无震荡,职工权益有保障。
“企业和职工代表分别赠送了牌匾和锦旗,对综治中心的有力调度和人社部门的暖心服务表示真挚感谢。”涂祯告诉记者。
“通过有效地践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多元共治’的矛盾纠纷调解理念,充分发挥人社、工会、法援、仲裁等职能作用,及时将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导入司法确认程序,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也缓解了企业与员工的矛盾,体现了老河口市综治中心+工会+人社+N落实共同缔造、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生动实践。”老河口市综治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来源:极目新闻